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virus,HCV)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的高发生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ELISA血清试验的推广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广泛应用,输血所致的HCV感染已经明显减少,然而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病例仍然时有发生,院内传播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而确切的传播途径仍未十分明了。只有明确传播途径,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呈全球性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输血和其它各种医源性因素,而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患者感染HCV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并发症、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HCV感染问题,下面讨论有关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防治中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感染病毒性肝炎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为延长生命或等待肾移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血液透析病人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肝炎发病率高,且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为探讨经血液传播病原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以及血液透析在引发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的危险程度,对正在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126个月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FICV)的阳转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8年6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的血液透析患者,共检测2080例次血液透析患者,采用ELISA法每隔6月在同一实验室检测抗-HCV。结果1998年6月的抗HCV阳性率为54.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2.6%、53.0%、51.2%、45.9%、45.5%、48.2%、35.6%、33.7%、33.7%、31.7%、30.4%、28.4%、27.2%、24.5%、20.8%、19.4%、16.6%、14.4%、15.3%和15.2%。在1~126个月随访期间,总计225例患者阳转,随访1~12月者阳转率为4.5%,13-24月者为6.9%,25~48月者为11.9%,49-60月者28.1%,61~72月者35.1%,73-84月者38.6%,85-96月者阳转率46.9%,97-108月者56.3%,109~126月者63.6%;58例患者阳转而从未输血。结论结果提示透析环境对HCV传播有影响,可能一方面通过共用透析机,~方面是由于未隔离阳性患者;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降低HCV感染和阳转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P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血液透析(H D)相比,有其优点,尤其是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献血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以及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隔离,透析患者HBV感染率已经显著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 rus,HCV)感染因而成为透析患者感染的一种主要肝炎类型.目前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2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RT-PCR方法检测HCVRNA,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12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IgM阳性49例(40.8%),抗HCVIgG阳性47例(39.2%),HCVRNA阳性52例(43.3%),所有HCV指标均阳性37例(30.8%),至少1项指标阳性55例(45.8%)。结论:联合检测抗HCVIgM、抗HCVIgG和HCVRNA可显著提高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鄄M)和HCV抗体(抗鄄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Bs阳性51例,HBV鄄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鄄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鄄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鄄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鄄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CV阳性2例,抗鄄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鄄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建良  骆成榆  韩妙通 《临床荟萃》2000,15(24):1113-1114
庚型病毒性肝炎 (HGV)主要与HBV、HCV等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通过对乙、庚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 ,了解HGV对乙肝患者病情等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①观察组 :39例乙、庚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病例 ,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4月住院患者 ,男 2 9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45 .7岁。诊断标准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慢性肝炎 31例 ,肝硬化 3例 ,慢性重型肝炎 5例 ;②对照组 :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 79例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为对照 ,男 6 5例 ,女 14例 ,平均…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择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997-2006年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6例,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透析器复用的关系。结果786例患者中HBV感染45例(4.4%),HCV感染146例(14.2%),(HBV+HCV)感染12例(1.5%),肝炎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通过严格控制,HBV、HCV感染的危险性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总结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按照HBV、HCV预防干预措施的不同,划分为3个阶段.1997年7月-2000年7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条件允许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其余患者以输血纠正贫血;不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3年9月-2009年9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全部一次性使用.比较3个阶段患者HBV、HCV感染情况.第1阶段HCV感染率28%;HBV感染率38%;第2、第3阶段HCV感染率均为0;HBV感染率均为11%.强化HBV、HCV感染预防,以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使HBV、HCV感染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规范化复用与一次性使用对感染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2例透析患者给予防护措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及管路,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污染物处理,定期对患者进行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检测等.结果 本组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过程中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阴性患者99例,随访5年无一例转为阳性,血透室工作人员也未发现阳性者.结论 严格执行各项标准预防程序、加强自我防护,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避免HBV、HCV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检索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纳入文献11篇,累积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629例,血液透析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857例;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其合并的OR值(95%CI):年龄1.04,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21,合并糖尿病肾病1.43,血红蛋白0.97,置管时间1.72,住院时间1.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为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血红蛋白为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唐露  杨立川  赵宇亮 《华西医学》2014,(7):1394-1396
1病例介绍 病例1女,44岁。因"反复皮疹3+年,发现尿蛋白升高15 d"于2013年5月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大片皮疹,直径约2 mm,皮疹对称分布,水肿,突起于皮肤表面,部分融合,伴渗出性红斑,局部皮温增高,无破溃及脱屑,无明显瘙痒,无日光照射后加重表现。3+年来皮疹反复,并出现眼睑及颜面肿胀,以晨起时明显,活动后缓解,无双下肢水肿。15 d前在当地医院皮肤科住院,查尿常规示: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血液透析病房透析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共监测患者910例,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感染率为12.8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构成比为38.18%;其次是尿路感染,占18.32%。长时间住院和透析、高频率插管操作等构成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 《临床荟萃》1999,14(18):824-825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感染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探讨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防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对我科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血液透析患者全部病历进行统计、整理,对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历选择 全部患者均为我科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血液透析患者共123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66例,高血压肾病27例,糖尿病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14例,年龄16~75岁,男73例,女50例,住院最长时间963天,最短23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全程管理对患者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核糖核酸检测率和规范治疗率为基线值,制定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管理制度及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出不同岗位人员职责要求,分析改进,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对院内就诊的所有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结果 2013年实施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全程管理后,丙型病毒性肝炎核糖核酸检测率及规范治疗率均显著提高。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全程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防止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