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稀土络合催化环氧丙烷聚合——(Ⅰ)聚环氧丙烷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稀土催化体系合成环氧丙烷的特征。发现许多稀土元素的膦酸酯盐和环烷酸盐与三异丁基铝及水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是聚合环氧丙烷的优良催化剂。着重研究了钕的2—乙基已基膦酸酯盐[Nd(P_(204)3]体系的聚合情况。所得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可达二百五十万;产物的立体规整性亦较高。研究了水及其它添加组分对催化活性、产物的分子量及等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稀土络合催化炔烃聚合研究基础上,首次应用稀土络合催化剂于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均聚及共聚,迄今未见任何报导。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在环烷酸钕盐[Nd(naph)_3]及膦酸钕盐[Nd(P_(204)_3]络合催化体系中聚合的反应特征,并对聚合产物进行初步表征。这对拓宽稀土络合催化剂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加深对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的认识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咪唑磷酸盐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溶剂,在-10℃下以2-氯-2,4,4-三甲基戊烷(TMPCl)、三氟化硼(BF3)为引发体系,实现了对甲氧基苯乙烯(p-MOS)的正离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分子摩尔质量达到73 150g/mol,单体转化率超过93.4%。分析了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聚合物分子摩尔质量以及聚合物末端结构等,提出了离子液体中对甲氧基苯乙烯正离子聚合的基元反应。并通过1 H-NMR对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证实[bmim][PF6]离子液体中所得聚合物存在含氯末端基和双键末端两种末端结构。  相似文献   

4.
3个含吡咯基,5个含乙烯基的4,4′-联吡啶盐被用来研究其电化学聚合性质。其中对各种影响电化学聚合的因素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联吡啶衍生物最佳化的电化学聚合条件。采用上述电活性单体,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电极,并且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含有乙烯基和吡咯基的联吡啶盐是一类制备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理想电电活性单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胶束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M-M-BAAC/AM,其侧链含有长达18个碳原子的疏水基,研究了该聚合物的溶液性质.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水溶液比浓粘度在20~65℃范围内变化较小;溶液临界浓度表现明显,在不同的聚合物浓度下都表现出盐增粘效应,但在较低的聚合物浓度下,盐增粘效应更为明显;对同一聚合物样品,不同盐溶液中的增稠行为表现是MgCl2>CaCl2>NaCl;论文以Huggins常数为量度还对不同的盐、不同盐浓度对溶液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并与对苯二酚和双酚A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两种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聚合物。用FT—IR1、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40.37℃和153.51℃,并有良好的溶解性。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种含有给电子体分别为对硝基苯胺、乙二醇二甲醚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高压的共聚反应性能,主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聚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聚合物的支化度.研究表明,给电子体为乙二醇二甲醚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对硝基苯胺.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温度、铝钛比对聚合活性、丁烯的插入率以及聚合物性质都有明显影响.高的反应压力有利于1-丁烯插入和聚合物堆密度的提高;反应温度在50℃时的聚合活性最大,聚合物的支化度较高,聚合物熔点较低;铝钛比为500时聚合活性高于低铝钛比的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3种结构新颖的2,3-二羟基苯甲醛缩亚胺镍配合物,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结构、聚合温度、铝镍比等不同聚合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配体结构中含有苯二胺结构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在40℃下,铝镍比为1 000时,催化剂活性可以达到5.70×10~5g/(mol·h).配体结构中含有乙二胺结构的热稳定性较好,在80℃下,铝镍比为1 50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催化剂活性可以达到3.26×10~5g/(mol·h).通过IR、NMR对所得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发现聚降冰片烯为加成结构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就尼龙66盐聚合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尼龙66盐溶液pH值对聚合物相对粘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尼龙66盐溶液pH值对聚合物相对粘度的影响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胶束聚合法合成磺基甜菜碱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丙烷磺酸内盐/N,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研究两亲聚合物在NaCl溶液中的增黏性和黏弹性。结果表明,该两亲聚合物具有盐增黏的特性,NaCl质量分数越大,其增黏能力越明显。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有利于该两亲聚合物在溶液中聚集体的形成,并且其结构强度随之增大,导致其溶液的黏弹性由黏性流体向弹性流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聚合反应的条件,提出将合成的新型稀土钕精氨酸Schiff 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MMA的聚合.采用核磁共振1HNMR、黏度测量及凝胶渗透色谱 (GPC) 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立体规整度、黏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当该配合物用量与单体MMA物质的量比为0.05% 时,无需助催化剂,在80 ℃ 反应20 h,聚合反应的转化率高达93%,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达到8.3×105,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优化了MMA聚合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丙烯酸十八酯在环烷酸钕、三异丁基铝催化体系中的聚合特征,聚合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络合催化剂能以高收率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十八酯。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环烷酸钕浓度分别呈1级和0.5级关系。聚合表观活化能为36.6KJ/mol。聚合反应属配位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制备非球形高分子微球为主要目的,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为种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合成一系列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微球,并讨论CPS种子微球的交联度、MMA单体的添加量和溶胀时间等聚合参数对所得微球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当CPS种子微球的交联度为8%,m(MMA)∶m(CPS) =9:1,单体溶胀时间8h或更长时,所制备的PS/PMMA微球具有独特的蘑菇状非球形形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易于加工成型、且具有稳定发光性能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硒化镉-硫化锌核壳量子点(PMMA/CdSe-ZnS)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原位本体聚合能成功制备透明PMMA/CdSe-ZnS纳米复合材料,硒化镉-硫化锌核壳量子点(CdSe-Zn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分散性好,粒径均一,且能长时间稳定发光,发光波长出现了少量的红移.另外,量子点的加入对聚合物的热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具有四种不同碳纳米管径的MWCNTs/PMMA复合物系的耐磨损性.对MWC-NTs进行酸化处理,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方法制备复合板,用砝码质量法评价复合板的耐磨损性.研究结果表明:混酸处理后,MWCNTs在MMA中的分散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L-MWNTs-4060在PM-MA中分散得最好,L-MWNTs-60100分散得最差;L-MWNTs-4060型碳纳米管复合板的耐磨损性最好,L-MWNTs-60100型的最差;而L-MWNTs-1030和L-MWNTs-2040型的介于其两者中间.  相似文献   

16.
乳液聚合是对纳米颗粒改性的常用方法。但聚合效果不好且对改善纳米颗粒的分散作用不大。本实验引入硅烷自组装单分子层,采用无皂微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SiO2复合颗粒。EDS、FTIR、TEM、LSS分析表明.纳米SiO2通过硅烷功能化,可以更有效地与MMA发生化学键合。复合颗粒在水中分散效果明显改善。不规则形状纳米SiO2通过组装而接近球形结构。复合颗粒具有很好的有机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乳液聚合是对纳米颗粒改性的常用方法,但聚合效果不好且对改善纳米颗粒的分散作用不大。本实验引入硅烷自组装单分子层,采用无皂微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SiO2复合颗粒。EDS、FTIR、TEM、LSS分析表明,纳米SiO2通过硅烷功能化,可以更有效地与MMA发生化学键合。复合颗粒在水中分散效果明显改善,不规则形状纳米SiO2通过组装而接近球形结构。复合颗粒具有很好的有机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三步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LIPN PBA/PS/PMMA(PBSM),制备了PVC/PBSM共混物,并对PVC/PBSM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VC/PBSM共混物中加入6~20PHR PBSM,可显著地改进PVC的加工性能和硬质PVC的冲击性能。PBSM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硬PVC改性剂。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一种新的复合Ziegler-Natta催化剂-「(CO)2FeCp)」2/「(CH3)2Si(CpMe)2YCl」2/Al(i-Bu)3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结果。研究了MMA/(Y+Fe)摩尔比、Al/(Y+Fe)摩尔比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NDZ-311为偶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SrTiO3/PMMA核壳结构复合型电流变材料,用FT-IR,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利用改装后的旋转粘度计分别对未掺杂蒙脱土和掺杂一定量蒙脱土的SrTiO3/PMMA微囊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高压电桥测量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PMMA已经包覆在SrTiO3表面;未掺杂蒙脱土的SrTiO3/PMMA电流变液其剪切应力随电场增大上升幅度较小,而掺杂适量蒙脱土的SrTiO3/PMMA电流变液其剪切应力上升幅度很大,增量约是前者的1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