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临床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协助诊断,切除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淋巴管瘤39例中,主要以眼球突出和眶部肿物就诊,眼部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管瘤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CT、MRI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检查和MSCT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者MSCT、MRI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眶炎症3例呈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泪腺型5例呈椭圆形,4例呈扁平状。眼眶神经鞘瘤21例位于肌椎内,26例位于肌椎外。3例视神经受压移位,19例肿瘤内可见囊变和出血,未见包绕视神经生长。MRI可见4例出现肿瘤颅内蔓延。结论 MS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鉴别诊断的能力要优于MS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眼眶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30-131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45例眼眶皮样囊肿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皮样囊肿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CT对病变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囊肿的内容物性质,可反映囊肿的生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磁共振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两者增强模式对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2013年62例眼眶占位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MRI增强检查并分别做出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率;然后依照病理结果将62例患者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增强强度在眼眶肿瘤良恶性组别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增强模式的不同对良恶性鉴别的价值;应用Sonoliver软件分析所有62例眼科超声造影的病例,处理得到肿瘤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达到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半洗出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对62列眼眶肿瘤的患者诊断中,CEUS与增强MRI的诊断符合率无差异,分别为82.3%和80.6%;敏感性分别为64.7%与70.2%,特异度分别为88.9%与8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增强强度的比较中,CEUS增强强度在良恶性组别中分布存在不同(P<0.05);MRI增强强度在良恶性组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3根据TIC获取的参数中:AT、RT、TTP、半洗出时间等参数在良恶性肿瘤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而mTT在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与MRI的表现无明显差异,而敏感性低于增强MRI,特异度高于增强MRI;超声造影的增强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良恶性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有利于进一步鉴别眼眶肿瘤的良恶性。在无法行增强MRI检查的病例中,超声造影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42例眼眶肿瘤的CT表现。其中原发性眼眶肿瘤40例,继发性肿瘤2例。分析和讨论了各类肿瘤的CT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们认为CT扫描对眼眶肿瘤的定位与定量诊断很准确,有些还可作出定性诊断,但对部分肿瘤(尤其是恶性者)的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7.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在MRI影像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平扫,其中44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MRI可以反映肿瘤的特征,可以从多方位对肿瘤的影像表现进行诊断,明确肿瘤与眼眶及视神经的关系,及肿瘤的“渐进性强化”特性。结论MRI可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很好的定位及定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3例已经过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所有眼眶肿瘤患者的影像学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其中CT对病变处的空间位置和相邻结构之间的继发改变有很好的显示,而MRI则在CT基础上还能够通过信号显示出的强弱程度显现出病变的内部结构。结论: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时应用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眼眶占位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陈少琼,陈君禄,方昆豪(中山医科大学1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广州,5106302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题词眶肿瘤/诊断;眶疾病/诊断;脓肿/诊断;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中图号R739.7眼眶占位病变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研究》2008,(3):111-114
MR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鼻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鼻窦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