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川  刘源 《计算机工程》2011,37(8):10-12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组合公钥技术,采用标识自认证方式,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漫游场景、支持规模化应用的认证协议。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双向认证、交互次数少、认证的同时实现共享密钥建立的特点,并证明其达到通用可组合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IBCPK的证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标识的组合公钥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公钥认证技术,解决了当前认证领域的规模化密钥管理以及信息验证的直接性问题。该文分析当前的公钥认证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标识的组合公钥算法的原理及构造方法,描述基于IBCPK的证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IBCPK体系下的密钥分发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系统的组合公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系统的组合公钥技术。组合公钥技术将一定数量的私钥因子和公钥因子组成私钥因子矩阵和公钥因子矩阵,并通过映射算法和组合因子矩阵分别计算出用户的公钥和私钥,试图解决大型专用网中大规模密钥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措施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应用公钥密码系统增强无线局域网网络的安全,采用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系统的、WLAN认证方案,将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引入WLAN的认证结构中,用于STA和AP之间的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方法.WLAN中的数据通过射频无线电传输,对于恶意的攻击者实施窃听是十分有利的,更好的提高的无线网络的安全.对传统的无线局域网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身份为基础的公钥思想和Weil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身份公钥方案.方案将有效保护在WLAN中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同时对请求接入WLAN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5.
组合公钥(CPK)体制标准(V3.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合公钥密码体制(CPK-Cryptosystem)是在椭圆曲线密码(ECC)上构建的基于标识的密码体制。CPK的组合密钥可由标识密钥和伴随密钥复合,或由标识密钥和分割密钥复合而成,组合密钥(Combined-Key)用(csk,CPK)标记。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安全》2011,(8):4-6
1引言 组合公钥体制(Combined Public Key Cryptosystem:CPK),是在椭圆曲线密码(ECC)上,实现基于标识的公钥体制。  相似文献   

7.
组合公钥标识认证系统的设计及密钥生成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组合公钥(CPK)算法的标识认证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一种组合映射算法和多作用域密钥管理的具体实现方法。基于CPK原理,通过组合映射算法实现了规模化的密钥管理和独立于第三方的身份认证。该方法对其他基于CPK算法的认证系统的实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是一种以用户的身份标识直接作为公钥的公钥密码技术.介绍了IBC技术,与PKI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设计了基于IBC技术的安全电子邮件系统.基于IBC技术的安全电子邮件系统不采用数字证书的概念,不需要用户预先注册,具有易于实施,方便易用的特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广阅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9.
组合公钥(CPK)体制标准V2.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信息安全正由被动防御型网络安全过渡到主动管理型网际安全。网际安全(cyber security)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可信系统(trusting system),即真伪鉴别的认证系统。认证系统中一般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数字签名,一种是密钥交换。前者侧重真实性证明,而后者则侧重数据加密。这两种技术有一个共同的难点:怎样直接获得依赖方的公钥。于是先后出现了Shamir的基于标识的密码体制IBC、基于第三方证书的PKI、B/F的基于标识的加密IBE、基于标识的密码体制CPK、基于标识的RSA等等。下期我们将刊登对这些体制优缺点的讨论文章。CPK组合公钥体制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作为构建可信世界的技术基础,可广泛应用于可信计算、可信连接、可信应用等所有需要逻辑证明领域,并贯通从制造、服务到运营的整个价值链条。继作者去年在欧密会介绍CPK体制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反响,同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经一年多的研究,相关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体现在两个方面:(1)增设了"系统密钥",以随机序列消除了密钥间的线性关系,进而也消除了共谋的可能性;(2)增设了"更新密钥",实现了在集中式管理模式下允许个人自行定义密钥的功能,保证了完全的私密性。作者认为,这是创新的技术体制,将对业界产生深远影响,这里公布的是CPK2.1版本,希望有识之士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试图通过其内生安全特性解决目前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新型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命名空间普遍使用了具备自认证能力的网络标识支持网络的内生安全,但目前的方案不能将用户标识符、网络标识符、公钥三者在脱离PKI的情况下实现同时绑定。本文提出了基于组合公钥密码体制的自认证标识(SCI-CPK)命名方案,可用于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命名空间中标识安全绑定,并给出了在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XIA、MobilityFirst和NDN中支持实体鉴别的应用方法。分析表明,SCI-CPK方案能够支持未来互联网中泛在互联和泛在移动场景下的大规模实体身份和地址鉴别。  相似文献   

11.
在跨域和跨组织的电子商务应用中,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密码技术存在沉重的公钥证书管理负担,而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存在密钥托管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电子现金方案的进一步发展。而基于无证书的密码技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证书的签名和认证密钥交换机制,分析了该机制的安全性。基于新的无证书签名和认证密钥交换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现金方案。该方案满足电子现金的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重用性、用户匿名性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基于身份的信息服务多信任域认证系统不能实现身份即时撤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撤销的身份签名方案。在SM9(国产标识密码)签名算法的基础上,引进一个安全仲裁来保管实体的部分私钥,通过终止安全仲裁给实体发送签名信令来撤销实体的签名能力,从而实现 身份 的即时撤销。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PKI)与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BC)的组合应用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灵活高效的认证特点,而且适合构建大规模信息服务实体的应用环境。同时,设计了一种跨域认证协议,实现了跨信任域的双向实体认证和密钥协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少的通信量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13.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克服了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没有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证书管理带来的额外开销。但传统认证服务中强依赖于专门认证服务器和可信第三方的认证模式,认证运行成本高,针对集中认证处理能力低、需要低运行成本的WSN网络节点,不能运用传统认证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无证书密码的WSN认证,该认证把网络节点的认证交给可信邻接点组成的认证集去完成。结果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认证方案对伪造、重放、冒充和俘获网络节点等攻击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如RSA,ECC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MQ公钥密码是目前抗量子计算密码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但是目前MQ公钥密码只能用于签名,很难构造出安全的加密算法.同时,随着近年来多个MQ签名算法相继被攻破,人们对MQ类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本文通过引入Hash认证技术、并结合传统MQ公钥密码算法,提出了一种扩展MQ公钥密码体制,它可看作是对传统MQ公钥密码算法结构的本质拓展.利用本文引入的Hash认证技术可有效地提升MQ签名算法的安全性,同时也可据此设计出安全高效的MQ公钥加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现有的常用身份认证方法,分析了其安全性和不足之处,针对安全性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快速安全认证的一种新协议,差使用协议组合逻辑形式化分析了新协议的安全性和新协议的效率,结果证明该协议既具有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又保持了对称密码体制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密码安全认证算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用户密钥门限的共享与跟踪,且算法应用效率较低、抗干扰能力不强.于是设计了云计算技术下大规模用户密码安全认证算法.利用公钥密码机制加密特定用户公钥,并确认该密码是否由用户发出;结合基于属性的门限认证方法与门限密码共享技术,构建大规模用户密码安全认证模型,设计初始化、生成密钥、签名等步骤...  相似文献   

17.
AD 公钥密码体制,NTRU 公钥密码体制和 Regev 公钥密码体制是基于格理论公钥密码体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 公钥密码体制。文章分别从困难问题,安全性和计算复杂性三个角度对三种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三种公 钥密码体制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基于格的公钥密码体制与其他公钥密码体制进行比较,指出了基于格理论公钥密码体制 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8.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是即时通信技术在企业中的一种应用,面临计算机病毒,身份识别、数据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问题.PKI是基于公钥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安全平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KI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安全架构,并采用ECC公钥密码体制、IDEA对称密码体制和HASH-1消息摘要算法,给出基于该架构的EIM系统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的证书管理十分繁琐且系统开销很大。而在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IBE,ID Based Encrypt)中,用户的公钥可以通过标识用户身份的任何字符串直接计算得到,免去了繁琐的证书管理和传输,因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基本原理,使用MIRACL大数库实现了基于身份的私钥提取算法、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算法,形成相应的算法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私钥生成中心(PKG,Private Key Generator)、基于身份的安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引人了双因子认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DLP的自认证代理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认证密码体制可以实现无公钥证书和密钥托管,代理签密是将代理签名和签密相结合的一种方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集成自认证密码体制和代理签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LP的自认证代理签密方案,并在有限域上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下,给出了其正确性和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