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微槽平板热管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热管内部毛细流动和传热的数据,分析了热管在多种工况下工作特性的变化规律,考察了汽液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对热管传热量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在理论上预测了该型热管的毛细和沸腾极限。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空间红外探测系统中低温光学对160—200 K温区的冷量传输需求,研制了乙烷工质的槽道热管作为传热单元。采用模拟冷板和真空低温试验系统对乙烷槽道热管在160—200 K温区的传热能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10 W@200 K时、8 W@180 K、8 W@165 K工况下,传热温差分别为1.12 K、2.91 K和4.23 K。说明乙烷热管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且在200 K时传热性能最佳。对乙烷热管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过程中遇到的热管启动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启动异常原因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液氮温区低温回路热管结构设计的1种方案.首次采用槽道热管作为低温回路热管的次蒸发器,并对其在加快主蒸发器降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实验研究.这种次蒸发器的结构简单,并使低温回路热管的整体设计变得简易.实验表明,经过合理的阻力设计,槽道热管形式的次蒸发器能起到加快主蒸发器降温的作用,为研究低温回路热管的传热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液氮温区小型轴向槽道热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液氮温区小型轴向槽道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热管具有一定的传热能力,热管轴向温差小,热阻小;低温热管在小倾角抗重力情况下也能工作,并且倾角对热管传热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弹性地导槽约束的摆盘发动机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该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为解决运动部件不平衡性引起振动和噪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热流分析软件SINDA/FLUINT,对低温回路热管进行了仿真模型分析,得到了它的工作温度、漏热、压降等随热负载的变化关系。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在一定的热负载范围内,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为以后低温回路热管的设计和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热管对空调排风进行热回收的研究状况及应用,对RW25T型空调列车的空调系统及用于排风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用热仿真软件icepak对夏季工况进行温度场仿真模拟,通过模拟不同风速下新风预冷后的温度,得到该换热器的热回收效率及热回收量与进口风速的关系,论证了该热回收装置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单面波浪平板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在空气强制对流冷却条件下充液率、加热功率、倾角等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0°倾角外,脉动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20%~30%,倾斜角度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很小,但90°时相对最好。脉动热管在0°放置时其传热性能较差,在低充液率的情况下甚至丧失脉动效果,主要是工质回流不畅的原因,与平板脉动热管的槽道设计有很大关系。此外低加热功率时热管传热性能存在波动,有时甚至不能启动。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宄小充液率条件下重力对微槽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作温度、冷却方式等影响因素.发现重力对热管径向液膜的分布影响比较小,而对轴向的影响比较明显,从而使得倾角较大地影响了热管的传热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深槽平板热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ε-NTU)法,建立了中温热管换热器的离散型数学模型。研究了中温热管换热器冷侧和热侧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单根热管的传热模型来修正计算热管热阻时所产生的温度误差,分析了单根热管的传热过程对整个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安全衔接热管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每排热管和强化中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以及中温热管换热器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