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血溶血3项检测在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非O型血新生儿205例,均于出生后采集脐血行血清学试验明确血型,并对A,B型新生儿行溶血3项检查。结果 205例新生儿中,A型血37例,B型血39例,O型血129例;A,B型新生儿76例中,脐血溶血3项检测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49例。结论出生后立即抽取脐血进行溶血3项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对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产前Rh血型及抗体检测与新生儿Rh溶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兴华 《华西医学》1995,10(3):264-265
产前Rh血型及抗体检测与新生儿Rh溶血病刘兴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围产医学中心人群中Rh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故母子Rh血型不合及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不高[1]。由于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期的严重溶血性疾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探讨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本院新生儿病房怀疑为HDN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522例HDN筛查试验阳性率为41.4%,均为ABO HDN。其中直抗试验阳性率9.2%,游离试验阳性率35.8%,热放散试验阳性率28.7%。结论 快速早期诊断HDN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康琼英  沈莉  闫伟  白雪梅 《临床荟萃》2011,26(15):1308-1309,1313
目的探讨脐带血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孕妇分娩前和新生儿出生后分别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母/子血型为O/A(B)、RhD(+)组合的375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使用脐带血检测的ABO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68.3%、出生1~3天静脉血阳性率为51.9%、〉3~7天静脉血阳性率为39.0%,脐带血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静脉血(P〈0.01),且随着患儿出生时间的延长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以脐带血检出率最高,用脐带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溶血三项试验和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HDN)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256例的样本,均进行红细胞系统血型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并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Hb及Ret...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早期出现黄疸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2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盐水法检测ABO、Rh血型,并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对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和母亲血型为O、婴儿为A/B型者,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检测,分析其构成比,统计不同母婴血型组合与HDN的关系,并观察ABO-HDN与检测日龄的关系.结果 216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增高患儿样本中,确诊患者89例均为ABO血型系统不合所致,阳性率为41.20%,ABO-HDN与新生儿的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日龄与HDN的阳性率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对母子ABO血型不合黄疸患儿进行溶血三项及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为临床ABO-HDN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HDN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就ABO-HDN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赖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2):3274-3275
新生儿溶血病作为新生儿临床常见病,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历来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实验室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笔者长期从事相关的实验室的检测及相应实验教学和实习代教,在日常检测和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实验及教学经验。在新生儿溶血症的实验室检查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聂春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44-7745
目的对21例新生儿Rh溶血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该病早期诊断治疗,降低患儿病死率,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Rh溶血病临床资料,总结防治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采用换血治疗、丙种球蛋白应用、白蛋白应用、输血等综合治疗,15例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Rh溶血病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推行孕妇的Rh血型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重症患儿,需采用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并筛选出更为直接、简单易行、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病例标本44例,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即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和直抗试验)检测.结果 44例标本中,临床最终确诊42例.微柱凝胶法检测阳性3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流式细胞仪法检测阳性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ABO 溶血病的实验诊断,流式细胞仪法更为直接,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结果客观,易于保存,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母婴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型分布及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液抗体检测、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在366份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239例,占送检标本的65.3%(239/366)。以O型的母亲与A型的新生儿最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共132例,占55.23%。结论ABO血型不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以放散液抗体试验阳性为确认试验。开展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相合的检测工作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及优生优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几年对新生儿病区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血清学检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黄疸患儿82例,出生1h~7d,男婴46例,女婴36例。有母婴血型不合,早期有高黄疸和溶血表现,临床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遂抽取患儿及母亲的血标本送我室进行血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检测。结果在108例送检的标本中74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占送检标本的68.5%(74/108);出生天数小于或等于5d者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为72.3%(68/94),明显高于出生天数大于5d的新生儿42.9%(6/1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新生儿外周血标本的早期检测,可提高阳性指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发病率、血型模式并对溶血三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及外院送检的母婴ABO血型不合病例227例,检测患儿及母亲的ABO血型及新生儿的溶血病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共186例,占所有病例的81.94% (186/227),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经卡方检验P>0.05.186例阳性病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占59.14% (110/18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占84.78% (156/18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占94.62% (176/186).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高,以母亲O型、患儿A/B型为主,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血三项试验敏感性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reare of newborn,HDN)是指由于母亲与胎儿或新生儿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以ABO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同时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例中,ABO新生儿溶血病是首位原因,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很重要,而母亲产检时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红细胞、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很多,新生儿溶血病是常见病因之一,其中又以ABO溶血病多见,可引起早期红细胞大量溶血破坏,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而出现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故早期诊断及干预相当关键。临床上ABO溶血病可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直接依据,了解本地区母婴血型不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方法 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液抗体检测、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243例,总阳性率为58.41%,其中ABO-HDN 242例(99.59%),Rh-HDN 1例(0.41%)。在69例O型患儿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均阴性。在被证实为ABO-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03例,占42.56%;B型139例,占57.44%。结论本地区因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HDN多见,在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开展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相合的检测工作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IgG血型抗体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28例O型母亲、27例RhD阴性母亲分娩新生儿时,抽取脐血3~4ml。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Rh血型及溶血三项试验。结果 1128例O型母亲的新生儿A型235例、B型441例、O型452例;27例RhD阴性母亲的新生儿RhD阴性3例、RhD阳性24例。证实ABO-HDN为289例,阳性率41.8%。Rh-HDN 5例,阳性率20.8%。结论本实验室对脐血IgG血型抗体检测,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提供依据,对防止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黄疸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HDN 血型血清学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程度。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76例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3项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临床诊断为 HDN 108例,阳性率为39.13%。患儿出生后0~2 d 内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0.00%。结论血型血清学试验可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尽早采集患儿标本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代林芳  姚裕家 《华西医学》1994,9(3):262-263
新生儿ABO溶血病72例临床分析代林芳,姚裕家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原因,亦是引起核黄疸、脑损害的重要疾病。因此,认识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现将1992年1月~1993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