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2 80眼屈光度为 -2 0~ -6 0DPRK术后六年以上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并发症随访观察。结果 :PRK术后六年裸眼视力 >1 0者 1178眼 ( 92 % ) ,1 0~ 0 8者 5 3眼 ( 4 1% ) ,<0 8~ 0 6者 49眼 ( 3 9% ) ,仅 6眼视力下降一行。屈光度± 0 5D 112 8眼 ( 88 1% ) ,-0 5~ -1 0D15 2眼 ( 11 9% )。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轻度视力减退期假性视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生 《眼科新进展》2001,21(3):220-221
假性近视发生率的报道已有许多 ,为调查青少年近视轻度视力减退期 (视力 0 .8)假性近视发病情况 ,笔者按参考文献 [1]中的标准 (草案 ) (以下称标准 ) ,对裸眼 0 .8视力组假性近视发生率做了初步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散瞳对象系普查视力后来“防近”门诊的近视力正常 ,裸眼远视力低常接受负镜片的中小学生。其中 0 .8视力组 5 3例 6 1眼 (统计按眼数 ) ,年龄 7~ 17岁 ,平均 11.6岁 ,男 2 8例 ,女 2 5例 ;0 .6视力组 15例 17眼 ,年龄 7~ 17岁 ,平均 12 .5 3岁 ,男 6例 ,女 9例 ;0 .5视力组 19例 2 2眼 ,年龄 7~ 18…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近视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在人群为基础的眼病调查中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调查北京市南部 3个自然村及 4个城区社区 4 0岁以上居民 4 4 5 1例。进行问卷及视力、屈光、倍频视野检查、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眼前节数码照相、晶状体后照明数码照相、散瞳眼底照相等检查。采用电脑验光结合插片法确定屈光状态。近视的定义为等效球镜度≤- 1 0D。近视又分为轻度近视及中、高度近视。根据存在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与视野改变、前房角开放诊断POAG。结果 :近视者与无近视者的POAG患病率分别为 3 31%、1 4 3% (校正性别与年龄的OR =2 16 ,P =0 0 0 1)。轻度近视者与中高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2 4 6 %、4 4 9% (OR =0 5 0 9,P =0 0 74 )。与无近视者相比 ,轻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校正性别、年龄因素的OR值为 1 5 2 (P =0 188) ;中高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校正OR值为 3 17(P =0 0 0 0 )。 4 0~ 5 9岁组有、无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1 39%、0 5 6 % (OR =2 5 6 ,P =0 0 5 ) ;>6 0岁组有、无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5 72 %、2 77% (OR =2 0 4 ,P =0 0 0 8)。近视者的平均眼压较无近视者高 0 5 3mmHg(P =0 0 0 2 )。结论 :近视是POAG的重要危险因素。近视程度越高 ,年龄越大 ,POAG患  相似文献   

4.
大龄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龄近视患者LASIK疗效、特点及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方法 对 88例(16 4眼 )大龄 (年龄≥ 4 0岁 )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 ,并对术前屈光度、预矫屈光度、手术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行LASIK治疗的大龄近视患者术前屈光度 (球镜等量 ) :轻度近视 (≤ -3D) 5眼 ,占 3% ,中度近视 (>- 3D ,≤ - 6D) 2 8眼 ,占 17% ,高度近视 (>- 6D ,≤ - 10D) 4 2眼 ,占 2 6 % ,超高度近视 (>- 10D) 89眼 ,占 5 4 %。为保证角膜的安全性 ,2 0例 (2 2 73% ) 39眼(2 3 78% )术前设计的预矫屈光度需低于术前屈光度。术后裸眼视力 0 0 6~ 1 5 ,平均 0 78± 0 39,其中裸眼视力≥ 0 5者为 6 1眼 ,占 78 2 1% ,裸眼视力≥ 1 0者 2 5眼 ,占 32 0 5 %。结论 大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以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为主 ,术前角膜厚度的仔细测量、预矫屈光度数的确定、激光切削直径的选择对减少眩光以及术后屈光度数回退 ,提高术后视力、改善视觉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变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完整资料的 2 5例 (4 2眼 )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并发症及眼底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 术前矫正视力 0 0 6~ 1 0 ,术后全部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矫正视力为 0 0 8~ 1 2 ;术前眼轴长度 2 9 45± 1 73mm ,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术后眼轴 2 8 15± 1 85mm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随访 3年 ,眼轴长度为 2 8 2 3± 1 98mm与术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前屈光度 16 67± 4 3 3D) ,术后屈光度 14 3 6± 4 43D。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能阻止近视的发展 ,保护视功能 ,是目前治疗变性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 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配OK镜 1 88例 (35 5只眼 )。其中 4例 7眼(2 % )戴镜 3月无效 ,现报告如下 :例 1 男 ,1 8岁 ,双眼近视 6年。查 :右视力0 1 ,左 0 0 6,眼前节正常 ,屈光间质透明 ,眼底正常。散瞳验光 ,双眼 -4 50DS =1 2 ,角膜曲率 ,右眼HK39 375D ,VK4 0 1 2 5D。左眼HK39 375D ,VK4 0 1 2 5D ,眼压正常 ,角膜直径 1 1 5mm。配CONTEK公司ACCC/COK镜。戴镜随访 1月 ,视力波动于 0 1~ 0 3,屈光度 -2 50DS~ -3 0 0DS ,戴镜检查 ,镜片位置正常 ,固定好 ,光学弧区 6mm…  相似文献   

7.
LASIK矫正近视术后5a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晶  张雷  王玲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2004,24(5):374-375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 5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 5a的患者 4 9例 89眼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随访 ,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 4组 :≤ - 6 .0 0D、- 6 .2 5~ - 10 .0 0D、- 10 .2 5~ - 15 .0 0D、≥- 15 .2 5D。结果 术后 5a各组的裸眼视力≥ 1.0分别为10 0 %、83%、4 9%和 4 % .与术后 6个月比较 ,术后 5a各组屈光度数回退≥ 1.0D分别为 0 %、17%、18%和 2 8% .最佳矫正视力≥ 1.0分别为 10 0 %、10 0 %、85 %和 5 6 %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上升 1行分别为 86 %、79%、70 %和 2 0 % ,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上升 2行以上的分别为 14 %、13%、15 %和4 8% .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远期效果稳定 ,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伤性近视是挫伤性屈光不正的一种。本文回顾了我院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间的挫伤性近视 11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文 11例 ( 11眼 ) ,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17~ 5 1岁 ,平均年龄 3 0 9岁 ;其中拳击伤 8例 ,砖头击伤 2例 ,木棍击伤1例。 11例均无屈光不正病史。 11例 ( 11眼 )均表现为眼睑肿胀 ,其中伴有眼睑皮裂伤 7例 ,球结膜下出血 6例 ,前房出血 1例 ,外伤性瞳孔散大 4例 ,视网膜震荡 3例。受伤后裸眼视力 0 2~ 0 8,平均视力 0 5 2 ;小瞳孔验光 ,屈光度 -0 75DS~ -2 75DS ,平均 -1 65DS ;戴镜矫正后视力提高 …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2 2 5例 42 3眼行LASEK术 ,术前裸眼视力 (UncorrectedVisualAcuity ,UCVA) 0 0 1~ 0 8,平均 0 2± 0 16,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 ,BCVA )0 5~ 1 5 ,平均 1 14± 0 18。术前近视度数 -0 2 5~ -10 75D ,平均 -4 2 2± -1 88D ,散光度数 -0 2 5~ -5 0 0D ,平均 -1 0 4± -0 74D。随访 3~ 12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 0 2~ 1 5 ,平均 1 0 6± 0 18。术后 3 89眼 ( 92 % )有轻度不适。术后 2 1眼出现haze ,0 5级 15眼 ,1 0级 4眼 ,2 0级 2眼。结论 LASEK兼具了PRK和LASIK的优点 ,无严重并发症 ,手术预测性好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0.
张泳  廉井财  叶纹  王康孙 《眼科研究》2000,18(2):149-15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近视 2年的疗效。方法  98只眼 ,近视范围 -4 0 0~-2 0 5D ,散光≤ -5 0 0D ,用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 开始绝大部分呈过矫 ,渐向近视回退 ,6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后 2年时 ,>-15 0 0D ,-10 0 0~ -15 0 0D ,<-10 0 0D 3组的屈光度在± 0 5D之内分别为 5 0 % ,5 2 % ,72 % ;在± 1D之内分别为 6 3 % ,6 6 % ,8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不超过 2行。≥ -10 0 0D组和 <-10 0 0D组 ,术后裸眼视力≥ 0 5分别占 77% ,91% ;≥ 1 0分别占 42 % ,7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效果稳定 ,手术安全 ,可作为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远期疗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 4~ 5年后的疗效。方法 对 44 9例 (889眼 )屈光度分布在 -0 75D~ -2 1 0 0D的近视及 -0 5 0D~ 5 5 0D的近视散光患者进行了 4~ 5年的LASIK术后跟踪观察。结果 术后 4年时 ,93 5 %的屈光度在± 1 0 0D之间 ,92 2 %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 ,其中 89 2 %达 1 0。欠矫 68眼 ,欠矫率为 7 7%。术中术后少见严重影响视功能的并发症。结论 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光斑飞点扫描主动眼球跟踪准分子激光行LASIK术治疗近视的优点所在。方法  2 0 0 1 12— 2 0 0 2 12采用鹰式ALLEGRETTOWAVELIGHT准分子激光扫描仪及法国MO RIA -2 ( 13 0 )角膜切削刀对 464例 ( 92 8眼 )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度低于 -6 0D的患者术后一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6 4%达到 1 0 ,86 0 %达到 1 2以上 ;术后 3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8 5 %达到 1 0 ,94 6%达到 1 2以上术前屈光度高于 -6 0D的患者术后一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3 3 %达到 1 0 ,78 1%达到 1 2以上 ;术后 3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0 8%达到 1 0 ,89 7%达到 1 2以上。术后随访 1~ 6个月单区切削中 ,屈光度低于 -6 0D的患者有 0 6%患者出现屈光回退 ( >-1 0D) ,屈光度介于 -6 0D~ -9 0D的患者 2 3 2 %出现屈光回退 ;屈光度介于 -9 2 5D~ -14 0D的患者 12 2 %出现屈光回退。主要的并发症为 :不完全角膜瓣 1例 ( 1眼 ) ;术后上皮剥脱 6例 ( 11眼 ) ;术后弥散性层间角膜炎 1例 ( 2眼 ) ;角膜皱折 1例 ( 1眼 )。无术后夜间视力下降、眩光、光晕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联合眼球跟踪系统准分子激光行LASIK术治疗近视 ,安全可靠 ,因其光斑小 ,频率快 ,大大减少了术后角膜皱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 0例 3 7眼术前近视屈光度平均 -2 48± 1 14D (-1 2 5~ -8 0D) ,采用 2 3 %酒精浸泡 3 0秒制作角膜上皮瓣 ,激光切削采用Chiron117准分子激光系统。结果 :术后平均视力 :1周 0 92± 0 14 ,1月 1 2 8± 0 2 0 ,3月 1 2 5± 0 18。术后 3月角膜Haze 0级 2 8眼 ,0 5级 9眼。术后第 1天疼痛分级 :0级 12眼 (3 2 4% ) ,Ⅰ级 18眼 (4 8 2 % )、 >Ⅰ级 7眼 (19 4% )。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 ,但是疗效还需要长期观察及与PRK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LASEK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L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41例(81眼)不同屈光度(-2 . 75D~-14 . 0 0D)的近视进行LASEK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1~6月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 2例(4眼)Ⅰ级haze ,3月时视力低于术前矫正视力1~3行,为轻度近视状态(-0 . 75D~-3 . 2 5D)。1例(2眼)Ⅱ级haze ,3月视力下降,屈光回退。6月回退到术前屈光状态。其余病例6月时视力均在0 . 5以上,达1 0者62眼占总复诊人数(76眼)的81 . 5 8%。屈光稳定于±1 . 0D以内,haze 0~0 . 5级者70眼占复诊人数(76眼)的92 . 11%。结论 LASEK是治疗近视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存在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PR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5年 11月~ 1997年 5月PRK手术 3 46例 (619眼 ) ,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 3组 ,A组 :-1.0 0D~ -6.0 0D ,3 40眼 ;B组 :-6.2 5D~ -10 .0 0D ,189眼 ;C组 :-10 .2 5D~ -2 4.0 0D ,90眼。术后随访 5年。结果 术后 5年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 1.0 0D以内者 ,A、B、C组依次为 93 .2 % ;82 .5 % ;2 7.8%。裸眼视力≥0 .5者 ,3组依次为 94 1% ;78 8% ;3 5 6%。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得依次为 99 1% ;95 2 % ;92 2 %。有3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 (haze)者依次为 0 .5 9% ;1.0 6% ;6 67%。结论 PRK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预测性及稳定性与近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Yang Y  Du X  Pan Q  Xia W  Yao K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51-15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按近视屈光度数 - 1 5 0~ - 6 0 0D、- 6 12~ - 12 0 0D和 - 12 12~ - 2 5 0 0D将716例 (12 85只眼 )近视患者分为A、B和C 3个组行LASIK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 6 7个月 ,对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术后 2年 ,屈光度数 <± 1 0 0D者A组为 93 4 % ,B组为 86 7% ,C组为 6 5 5 % ;屈光度数 <± 0 5 0D者A组为 84 4 % ,B组为 79 7% ,C组为 4 2 1%。裸眼视力≥ 0 5者A组为99 6 % ,B组为 93 8% ,C组为 6 2 6 % ;裸眼视力≥ 1 0者A组为 90 4 % ,B组为 6 8 6 % ,C组为 2 7 2 %。39只眼因屈光度数回退或欠矫 ,2只眼因角膜上皮植入再次行LASIK。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轻度至超高度近视 ,手术安全、预测性好 ,远期随访 2年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LASIK治疗高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 Com 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和 SCMD可调式微型角膜刀对 42例 6 3眼高度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手术 ,并随访半年以上 ,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度和散光轴夹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 6个月与 12个月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86± 0 .2 5和 0 .89± 0 .2 7,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为 95 .2 %和 92 .5 % ,平均散光度为 - 1.31± 0 .5 3和- 1.2 5± 0 .5 1,散光度及角膜散光矫正比例分别为 5 3.9%和 45 .7% ,与术前相比散光轴变化平均为 10 .32°±15 .90°。结论  L ASIK矫治高度复性近视散光安全、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8.
眼屈光要素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检查青少年学生眼球的屈光要素 (角膜曲率、眼轴长度 ) ,了解其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方法 :对近视学生采用散瞳验光和电脑验光及测定患者的角膜曲率和用A超测定眼轴长度而进行分析。结果 :4 2 7例 85 4眼的学生近视 ,其中屈光度在 - 3.0 0DS以下者有 4 6 1只眼占 5 4 .0 % ,- 3.2 5~ - 6 .0 0DS者有 2 86只眼占 33.5 % ,- 6 .2 5DS以上者有 10 7只眼占 12 .5 %。近视学生男 188例 ,女 2 39例。角膜曲率 (屈光力 )平均水平曲率为 (4 3.0 3± 0 .35 )D ,垂直曲率为 (4 3.75± 0 .4 3)D。眼轴长度平均为 (2 3.0 7± 0 .19)mm。在同年龄组同性别组中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 6~ 12岁和 13~ 15岁组中 ,中度和低度近视平均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学生近视以轻度近视 (- 3.0 0DS)为最多 ,占 5 4 .0 % ,女生近视多于男生 ,可能与女生青春发育期比男生早有关。低年龄学生的中、低度近视属非轴性近视 ,是由于眼屈光要素之间不匹配、不协调而失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11例 6 15眼 ,分为正视 (屈光度≤± 0 .5D)、远视 (屈光度 >+0 .5D) ,近视 (屈光度≥ - 0 .75D)三组 ,近视组又分为轻度近视 (- 0 .75D≤屈光度 <- 3D)、中度近视 (- 3D≤屈光度 <- 6D)、高度近视 (屈光度≥- 6D)三组。分析近视患病比例 ,比较各组年龄、病程、症状、眼压、杯盘比 (C/D)及视野的差别。结果 :正视 16 4例 32 4眼 (占 5 2 .6 8% ) ;远视 6例 12眼 (占 1.95 % ) ;近视 14 1例 2 79眼 (占 4 5 .37% ) ,其中轻度近视 4 8眼 (占 7.81% ) ,中度近视80眼 (占 13.0 1% ) ,高度近视 15 1眼 (占 2 4 .5 5 % )。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5 .35± 13.30 )岁、(4 0 .14± 13.76 )岁和 (4 0 .86± 17.16 )岁 ,正视组和远视组平均为(4 9.33± 16 .2 2 )岁和 (6 1.0 0± 10 .5 1)岁。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平均年龄均明显较正视组年轻 (t=- 3.4 ,P =0 .0 0 1;t=-3.6 ,P =0 .0 0 0 )。正视组早期青光眼视野损害比例为 16 .5 1% ,而近视组仅为 3.92 %。近视组中 2 6 .2 % (37/ 14 1)的患者将最初视力下降误以为是近视加深。各组病程、最大用药眼压及杯盘比统计学比较均无意义。结论 :近视是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LASIK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LASIK联合散光MASK盘 (M盘 )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MASK盘 (M盘 )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1例 7~ 1 5岁患儿 2 3只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 ,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 1 2个月。结果 术前球镜均值 :-9 1 0± 3 3 7DS ( -4 5 0~ -1 7 2 5DS) ,柱镜均值 :-2 3 7± 0 47DC ( -1 2 5~ -4 5 0DC)。裸眼视力均值 :0 0 7± 0 0 4( 0 0 4~ 0 1 ) ,矫正视力均值 :0 5 1± 0 3 1 ( 0 1~ 1 0 )。术后 1 2月球镜均值 :-1 1 0± 1 1 5DS ( +0 5 0~ -3 2 5DS) ,柱镜均值 :-0 1 0± 0 1 4DC ( +0 2 5~ -1 2 5DC)。裸眼视力均值 :0 5 8± 0 41 ( 0 2~ 1 0 ) ,矫正视力均值 :0 67± 0 40 ( 0 3~ 1 2 )。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 ,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这一手术的开展为不能耐受戴镜的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