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蔽油藏(尤其薄砂体中的隐蔽油藏)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其岩性圈闭预测难度很大,导致其滚动勘探开发难度也较大,本文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通过应用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及约束反演等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该项研究有效地指导了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应用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反演及沉积砂体特征的精细描述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  相似文献   

3.
浊积岩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由于浊积岩型油藏储层分布广、变化大、埋藏深、隐蔽性强,开发难度大,因此,油藏的前期描述工作就成为开发该类油藏的关键。通过运用区域地质综合分析、地震判识、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在史南地区共发现沙三中亚段大小浊积砂体75个,并对其中Ⅰ类砂体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一套浊积岩型油藏描述及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4.
隐蔽油藏描述技术在渤南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洼陷经过40年勘探,资源探明程度已达65%,继续勘探难度很大。本文对渤南洼陷北部地区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通过零星探井的试油试采特征,证明渤北地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勘探开发的关键是描述储层沉积特征。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精细的地层格架,应用沉积相分析、相控储层描述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渤北地区沙三段浊积砂岩沉积模式由以前认识的席状砂更新为水道砂,首次在渤北地区识别出浊积水道砂体,经过钻探得到证实。完钻16口井钻遇油层到8-15.0米,油井投产日油达到30-95吨,取得显著效果,为该地区以及同类地区隐蔽油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精细油藏描述在改善下二门油田开发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二门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多数单元面临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问题。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包括储层研究、细分流动单元、潜力层重新组合开发等措施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认为,在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是改善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对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孤东油田多年开发后面临采出液含水高、产量递减快等严峻的形势,油田地质科技人员优化产量结构,创新开发技术,精细油藏描述,奠定了增储上产基础,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取得了集成效益。  相似文献   

7.
下二门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多数单元面临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问题。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包括储层研究、细分流动单元、潜力层重新组合开发等措施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认为,在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是改善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对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浊积岩油藏隐蔽性强 ,埋藏深 ,勘探开发难度大 ,前期描述工作是开发该类油藏的关键。通过区域地质综合分析、地震判识、精细油藏描述 ,在史南地区共发现沙三段中亚段大小浊积岩砂体 5 7个 ,落实探明储量 5 6 9× 10 4 t,动用地质储量 5 6 9× 10 4 t,建产能 16 .5× 10 4 t,并形成了一套浊积岩油藏描述技术及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度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应用储层建模技术,可以根据油田开发基础数据、运用各种储层建模技术方法可以建立油藏的三维地质预测模型。同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通过储层建模技术生成油藏地质模型能以多种图件的形式显示,还可用于井设计或经粗化处理后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油田开发后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变速成图技术、多井约束反演等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结合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及三维油藏建模技术来对东部油田的砂岩体油藏和国外的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描述。实践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不但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而且为油田的开发模拟提供了数模模型,大大提高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益,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精细油藏描述目的是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确定油藏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为油田下一步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已开发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充分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油藏静、动态资料,对油藏构造,储层、流体等开发地质特征做出现阶段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基础上,预测合理的开发技术界限,量化剩余油分布并形成可视化的三维油藏模型,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气》2009,(1):71-71
2008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在北京集中审查了5年来各油田公司已开发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情况。吐哈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工作通过审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吐哈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点水平高,规范化程度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油藏描述过程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由点到面,再由面到体,最后在体上确定具体的目标”,尤其是到了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田地质家主要通过对大量岩心、岩屑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不断积累的对油藏规律的认识和区域地质概念模式来开展油藏描述工作,以  相似文献   

14.
分析牛庄油田王68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目的层的地层、构造、储层和油藏特征,表明王68井区与相邻牛20井区沙三中砂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的滑塌浊积岩沉积,含油砂体层位相同,厚度、岩性、分层特征都可对比;油藏类型也均为岩性隐蔽油藏。王68井区和牛20井区分别位于牛庄一号断层的两侧。由此可见,牛庄一号断层并不控制下盘王68井区沙三中砂体的沉积。利用已开发的牛20井区经验指导王68井区的滚动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4t,建成原油生产能力3.5×104t。  相似文献   

15.
曙光油田杜家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采用注水方式开发,开发矛盾较为突出,2007年底几乎处于停产状态.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动、静态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该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精细油藏描述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在采油三厂油田开发工作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厂级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机建模技术在孤岛油田西区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细油藏描述关键在于建立能够定量描述和表征油藏储集层及流体的油藏地质模型。孤岛油田西区馆陶组油藏属于河流相沉积 ,砂体分布零散 ,横向变化大 ,建立准确地质模型难度较大。应用先进的随机地质建模技术 ,确定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三维变异函数 ,优选指数模拟为最佳建模方法 ,建立了该区储集层参数三维地质模型 ,较好反映了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的非均质性。通过研究 ,主要有以下认识 :①随机模拟的基础是求准变异函数 ,求准变异函数不但能直接评价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而且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精度 ;②强调地质约束 ,必须在充分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 ,经过多种方法校验 ,选择合适的地质模型 ;③由于随机模拟方法本身的特殊性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 ,目前较成功的方法和实例往往只用于特定储集层 ,因此模拟难度较大 ,必须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④只有把随机模拟技术应用到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中 ,并且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充分结合起来 ,其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图 2参 2 (孙国摘 )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精细油藏描述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在采油三厂油田开发工作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厂级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区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性油藏是胜利油区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古潜山油藏、火成岩油藏及湖相碳酸盐油藏等。其特点是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构造内幕、储集空间类型及油水关系非常复杂,渗滤规律目前尚认识不清,造成油藏的开发难度极大,总体开发效果较差。本文对胜利油区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的攻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该类复杂油藏描述的精度,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油田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地震油藏描述的目标尺度小、井网密、资料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以井控处理、井控解释和井震联合反演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思路,系统开展了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5项关键技术:①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包括面向地震储集层预测的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应用,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敏感因子优选等;②井控地震资料处理,包括井控高分辨率处理和保幅处理及其质控等;③井控精细构造解释,包括井控小断层解释、井控层位追踪和井控构造成图等;④井震联合地震反演,包括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⑤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数值模拟。尽管高含水油田井网密度大,但仅通过已知井对井间储集层分布进行推断,其结果仍然是不准确的,只有充分发挥密井网资料优势,通过多学科结合才能明显改善地震油藏描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