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院内科自1972年以来,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余例,多数在急诊室抢救,酮症酸中毒纠正后,转入内分泌病房,常规治疗。随着对本症认识的不断提高,治疗上逐渐由大剂量、非正规走向小剂量、正规治疗。现将不同剂量与方式,治疗后资料完整的20例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剂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注射方案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治疗方案4次/d(睡前注射中效,三餐前注射短效)治疗4例青春期糖尿病患儿6月。结果:4例患儿慢性高血糖症得以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α)基本恢复正常,酮症酸中毒发生减少。结论: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方案治疗能够控制青春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S(o|¨)nksen等报道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后,有许多资料说明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疗法优于大剂量疗法。国内不少医院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获得良好效果。其剂量为2.4~10u/h平均5u/h,一般静滴4~8u/h。我院自1980~1990年收治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昏迷58例。临床资料见表1、表2,诱因以感染为多数,其次是饮食失控、外伤及精神应激,再者是由于胰岛素应用中断。采用小剂量胰岛持续静滴4~8u/h,个别病例首次同时皮下注射8u治疗,除2例外其余均获得良好效果。治疗方法对昏迷者采用0.9%N.S.中  相似文献   

4.
马中书 《天津医药》2005,33(2):122-123
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素缺乏逐渐加重,最终需要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使某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素用量较大,超过生理分泌量,但血糖仍控制不佳,导致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的危险。本研究旨在观察文迪雅对使用大剂量胰岛素而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以探寻患者初始治疗时可能最适合的预混胰岛素强化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1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计算患者血糖达标时所需的餐前大剂量与基础量,根据早晚餐前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比值,推算出可能适合的预混胰岛素强化剂型。结果患者血糖达标时餐前大剂量与基础量的比值为4/5。30例(占总人数的59%)适合应用预混胰岛素50剂型。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强化方案应为胰岛素泵或餐时-基础胰岛素;相对于其他剂型的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50可能更适合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佟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87-2488
脆性糖尿病又叫不稳定型糖尿病,属1型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和最严重者.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级分化的现象特点,治疗难度大.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我院采用速效胰岛素及中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Somogyi现象,即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症,是临床上1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常见的清晨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易被忽略而误诊。Somogyi现象与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另外两个常见原因,即夜间外源性胰岛素剂量不足与黎明现象(Dawn现象)的处理原则恰好相反,即减少晚间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说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救星,一点都不为过。不但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现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界也主张早期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的治疗依赖于胰岛素。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因其具有程序性的可调节的基础胰岛素输注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输注,更加接近生理性的胰岛素释放,从而能够更为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胰岛素泵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体会。方法通过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反应,饮食及运动疗法对胰岛素应用的影响,胰岛素在治疗中剂量的掌握,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说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1]。结果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稳定血糖。结论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罗蕴之 《中国药房》2012,(40):3784-3785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达标剂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估算胰岛素总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78例应用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达标剂量数据,测定各临床指标,分析患者胰岛素达标剂量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及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总剂量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其中空腹血糖与胰岛素达标剂量相关性最好,可用公式表示:胰岛素总量(u)=3.62×治疗前空腹血糖(mmol·L-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总剂量与空腹血糖最相关,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估算胰岛素达标剂量。  相似文献   

12.
陶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56-2957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大,加重患者胰岛素抵抗、体质量增加,并容易出现低血糖[1].格列美脲具有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及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可促进尚存部分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剂量[2],本研究就格列美脲在胰岛素泵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DKA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予以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给予大剂量胰岛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酮转阴和DKA纠正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降低速度与胰岛素平均剂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和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DKA患儿中的疗效相当,但小剂量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更低,患儿血糖稳定降低。  相似文献   

14.
《家庭药师》2011,(2):31
柯大夫:最近,我母亲被诊断为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我很担心。一旦使用胰岛素,剂量会越来越大吗?山东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其中联合用药组70例,单一用药组69例。单一用药组给与予患者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西格列汀治疗,治疗3个月之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联合用药组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频次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姜国栋  蔡松 《首都医药》2012,19(18):51-52
目的 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T2MD)和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为初诊T2DM共37例,对照组为口服药继发失效组共50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等.结果 初诊T2DM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前糖代谢和脂代谢状态更差,应用胰岛素达标时间更快,剂量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特点各异,应根据病程和胰岛B细胞功能确定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4例儿童类固醇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4例类固醇糖尿病患儿,3例于糖皮质激素治疗2~3个月后发生,激素(相当于泼尼松)总量约2 235~5 985 mg,1例(母亲妊娠糖尿病)于大剂量甲强龙500 mg冲击治疗1 d后发生,均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表现。3例患儿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4.5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达到临床治愈;1例目前仍激素治疗,继续胰岛素治疗中,血糖控制平稳。另1例体质指数(BMI)29.2,伴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家族史,通过饮食及运动,餐后2 h血糖能够控制在5.2~12.2 mmol/L,暂未予胰岛素治疗。结论大剂量、长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易导致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监测餐后血糖(尤其是餐后2 h)具有重要意义;伴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建议行OGTT实验,以充分评价有无糖耐量异常,从而慎重地选择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除强调应长期严格执行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外 ,药物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安全有效地用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用药原则是剂量小、种类少、个体化、用药方法简单明了。具体来说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诊断确定用药对老年糖尿病应首先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 ,能不用药物的尽量避免用药。若血糖控制不佳时 ,采用单一用药 ,选用安全性好的降糖药如格列吡嗪等 ,避免使用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的药物如格列本脲 (优降糖 )等。若单一用药血糖不能控制则需联合用药 ,若血糖仍不达标 ,则应用胰岛素 ,并根据需要分别采用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补充治疗或停口服药 ,胰岛素替代治疗 ,但必须严格执行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2 用药剂量以小为好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往往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应当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轻重、体重等条件 ,设计适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一般降糖药的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 ,起始剂量可用成人剂量的 1 4~ 1 3 ,1~ 2周后逐渐调整至成人剂量的 1 2~ 3 4。可根据不同药品来决定。3 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老年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9.
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SII)治疗 (即胰岛素泵 ) ,是近年来较常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其对难治性高血糖、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等均有较佳疗效 ,我们曾运用胰岛素泵治疗一名 2型糖尿病因药疹而使用大剂量甲强龙而反复发生糖尿病酮症患者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 ,  相似文献   

20.
刘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674-675
<正>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剂量计算复杂,胰岛素保存困难,携带不便;诺和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剂量准确、疼痛小,易于患者接受,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不规范的注射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通过对初次使用诺和锐30R与诺和笔配套使用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及教育,使糖尿病患者自我应用胰岛素的能力显著提高,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