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起糜烂性胃炎372例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慢性胃痛辨证分型与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关系,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37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肝胃气滞型占49.2%,脾胃虚寒型占22%,瘀阻胃络型占16.7%,胃热炽盛型占5.9%,胃阴亏虚型占3.8%,寒邪犯胃型占2.4%。结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机失调,治疗宜以理脾胃、疏肝木同施,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艳  王文荣 《光明中医》2022,(20):3823-3827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一种病情反复,较难治愈的消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治疗方法备受关注。现代医学以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酸护胃等药物治疗及等离子消融术、高频电凝术、氩离子凝固术等内镜介入术治疗为主。中医学从辨证论治、辨病施治出发,总结出不少专药专方,辅以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充分发挥二者优势,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内镜诊断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69例(716.7%),中性粒细胞浸润87例(96.7嘲,单核细胞浸润87例(96.7%),萎缩86例(95.6%),肠上皮化生69例(56.7%)。结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易并发癌前病变,应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单用西药收效甚微。笔者自 1998年以来 ,用西药洛赛克配合自拟留甲消疣汤治疗本病 4 5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 71例 ,均有明显胃脘部疼痛 ,或有烧灼感、反酸、嗳气、嘈杂、腹胀、纳呆等症 ,并经电子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荆花胃康胶丸、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加克拉霉素分散片和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合并Hp感染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2组.2组均行内镜下高频电刀隆起病灶灼除术后,治疗组48例用荆花胃康胶丸160mg,3次/d,4周为1个疗程;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1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0.50g,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g,2次/d口服,1周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用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1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0.50g,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g,2次/d口服,1周1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测定,并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糜烂黏膜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7.9%,镜检疗效有效率为100%,Hp清除率97.9%;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1.6%,镜检疗效有效率为82.4%,Hp清除率为7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复查胃镜,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对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能促进胃黏膜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按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称隆起糜烂性胃炎.顾庆华教授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邵荣世主任医师,并尽得薪传.以善治脾胃病而称著,笔者有幸在旁侍诊,受益匪浅,兹就顾师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常用之对药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1 病机认识 隆起糜烂性胃炎其在中医学领域并无相关病名,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多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杂病源流犀烛》云"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基于上述认识,顾师认为脾虚是其发病之根本,多因平素体弱,加之外感湿邪、情志不遂、饮食不调,致其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停聚中焦,化生痰湿,气机通降不利,而成气滞湿阻之证,日久化热,成其湿热蕴中之证.而此上两条病机,均可致胃络血循不畅,瘀阻脉络,痰瘀互结,损膜伤络,所以出现内镜下结节样增生,表面糜烂,甚至出血.西医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Hp)及胃酸有关.  相似文献   

7.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叫疣状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性增生,甚则是具有癌变倾向的特殊类型胃炎,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从中医方面阐明其病因病机,确定有效的治则治法尤为重要。韩捷教授认为,此病多为饮食不节加之情志不调,使脾胃升降失调,水谷运化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以致化瘀成痰,久而固结胃腑。在"坚者消之"的中医治则理论的指导下,韩捷教授从痰瘀论治隆起糜烂性胃炎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中医多将其归入"胃脘痛"范围.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多呈烧灼样或有灼热感,一般伴有腹胀、嗳气、泛酸、或恶心呕吐,有部分病人可并发出血而出现黑便或呕血.胃镜检查表现为平坦型或隆起型黏膜糜烂,表面多覆盖白色分泌物或灰黄色苔,并伴有黏膜出血或血痂,渗出液较多.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发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洁所成.西医一般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药合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合并应用消炎药.但服药时间长,疗效不确切,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相对来说起效快,疗效好,不易复发.现将中医治疗本病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炎症性的不破坏胃黏膜肌层的组织缺损,系指以胃黏膜的多发性糜烂、出血和充血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性病变,糜烂面发红或覆盖有黄白苔、灰白苔,常有新鲜出血或血痂。一般均为胃镜确诊。其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EG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益气化浊和胃方治疗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益气化浊和胃方与胃复春片治疗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益气化浊和胃方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临床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53.84%,经R idit检验,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浊和胃方治疗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有效且优于胃复春片。  相似文献   

11.
消疣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疣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45例,以消疣安胃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西药对照组41例,用克拉霉素、丽珠得乐、雷尼替叮治疗.均于停药2周后复查,对比观察中西药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84.44%,Hp转阴率为84.44%;对照组治愈率为39.02%,总有效率为73.17%,Hp转阴率为70.7 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疣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应用内镜下微波局部治疗隆起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液辅助治疗对隆起糜烂性胃炎(REG)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泉州市光前医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 REG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糖铝混悬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胃蛋白酶情况、胃黏膜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与治疗 8 周后,两组间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0(IL–10)及白细胞介素 –8(IL–8)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 TNF–α、IL–10 及 IL–8 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胃泌素 –17(GAS–17)、胃蛋白酶原 Ⅰ(PGⅠ)、PGⅠ/PGⅡ(PGR)水平均明显高于 治疗前,胃蛋白酶原 Ⅱ(PGⅡ)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GAS–17、PGⅠ、PG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GⅡ 值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 Ki–6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 Ki–67、bFGF、EG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51 %,对照组为 12.77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硫糖铝混悬液辅 助治疗应用于 REG 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状况及胃蛋白酶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溃愈汤治疗脾胃湿热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1例脾胃湿热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氩离子凝固术,并于术后加用溃愈汤喷洒及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溃愈汤治疗脾胃湿热型隆起糜烂性胃炎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疣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方法]将18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消疣安胃汤加减(药用白芍、柴胡、枳壳、大枣、生大黄、半枝莲、法半夏、乳香、甘草),1剂/d,煎汤服,早晚1次,空腹服用。对照组使用丽珠得乐+克拉霉素+雷尼替丁治疗。治疗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6.67%,总有效率84.44%,HP阴性率83.33%;对照组痊愈率37.78%,总有效率71.11%,HP阴性率72.22%。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HP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疣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确切,HP转阴情况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0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及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对隆起糜烂最为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存在HP感染的为68例(68%)。隆起糜烂病灶单个为16例(16%),多个为84例(84%),P0.05。病灶位于胃窦部63例(63%),其中存在HP感染为53例(84%);病灶位于胃体部10例(10%),均无HP感染;病灶位于胃窦胃体部27例(27%),存在HP感染为15例(56%),不同部位发病率比较及不同部位HP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反应活动74例(74%);伴有肠上皮化生39例(39%),其中HP阳性者为31例(79%);萎缩21例(21%),其中HP阳性者为17例(81%);伴有上皮内瘤变13例(1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13%),其中HP阳性者为11例(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0例。结论:推测不同部位发病机制有所不同,胃窦部主要为HP感染,余部位者则可能与免疫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对HP感染且伴有肠上皮化生或萎缩、上皮内瘤变者,应及时进行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毛志刚 《光明中医》2023,(9):1746-1749
目的 分析中药汤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效果。方法 选取62例REG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31例予以中药汤剂联合抗Hp四联疗法;B组31例予以抗Hp四联疗法,对比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更低,异型增生、腺体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的占比更低,血清学指标水平更高,Hp阳性率更低,对比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略低(P<0.05)。结论 中药汤剂联合抗Hp四联疗法能够改善REG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组织恢复,且能改善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任玉兰  卢卫强 《光明中医》2021,36(5):820-822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辨证突出一个痛字.用药忌过度消炎,过用清热解毒药物而伤胃气.临证所见,由于心理抑郁或者情绪急躁,而引起胆汁反流表现者屡见不鲜,每用疏肝解郁配合心理疏导调理好转.临证三焦兼顾,整体治疗;轻清发散,通降并施.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守建 《江苏中医》1997,18(12):16-16
  相似文献   

20.
汤福华 《江西中医药》2003,34(11):24-24
王某某 ,女 ,46岁 ,2 0 0 1年 2月 3日初诊 ,患者听人说食鱼胆可解百毒 ,于一月前食生鱼胆一枚后觉上腹部不适 ,伴腹胀纳差 ,四肢乏力 ,经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服雷尼替丁、猴菇菌片、斯达舒胶囊及解痉止痛药未效 ,特来院要求服中药治疗。诊时上腹部不适 ,喜按 ,得温则疼痛减轻 ,时觉腹胀 ,并兼恶寒 ,胸闷不适感 ,无恶心反酸水 ,纳差 ,消瘦 ,四肢乏力 ,大便少 ,小便正常 ,舌苔薄白 ,舌质淡 ,脉浮细弦。辨证属外感气滞 ,虚劳里急。立法 :理气解表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方选香苏散合小建中汤加味 :制香附 1 0g,苏叶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