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空腹及脂肪餐后脂蛋白(a)水平变化的规律,并与健康老年人比较。 方法:①选择2002-12/2003-12贵州省人民医院于医科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老年糖尿病组21例,年龄(70±6)岁。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老年入18例为对照组,年龄(68±8)岁。对实验目的及测定指标均知情同意。②纳入对象均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热量为2520kJ/m~2体表面积,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60%和14%及2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0.1)。③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及脂餐后2,4,6,8h共5个时段的血标本中脂蛋白(a)水平。④脂蛋白(a)-曲线下面积=2[脂餐后2h脂蛋白(a)+脂餐后4h脂蛋白(a)+ 脂餐后6h脂蛋白(a)]+7空腹脂蛋白(a)。⑤组间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 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和健康老年人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 ①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脂餐后6h脂蛋白(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9.0±152.0),(177.5±243.9)mg/L;(109.0±93.3),(109.5±88.9)mg/L,Z=-2.014,-2.383,P<0.05],而其他各时段脂蛋白(a)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两组脂餐后各时段脂蛋白(a)的水平与空腹脂蛋白(a)水平差异不明显。②老年糖尿病组脂蛋白(a)-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相近[(207.26±344.80),(55.17±183.94)mg/L,P=0.213]。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脂蛋白(a)血症;但脂肪餐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脂餐后脂肪代谢变化规律。方法:13例均为贵州省人民医院干医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与口服脂肪餐(热量为2520kJ/m2体表面积;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60%,14%及2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0.1)后2,4,6,8h时段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的变化。结果:餐后4h及8h的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2.481,-2.272;P=0.013,0.023)。餐后2,4及6h的三酰甘油升高,与空腹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2.746,-2.621,-3.110;P=0.006,0.009,0.002)。餐后4,6及8h的HDL-C和LDL-C均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Z=-3.110~-2.293;P=0.002~0.022)。餐后4h和6h的载脂蛋白A1水平降低,餐后8h的载脂蛋白B水平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Z=-2.724~-2.046;P=0.006~0.04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而脂肪餐后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脂代谢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脂餐后脂肪代谢变化规律。方法:13例均为贵州省人民医院干医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年龄≥60岁)。观察老年糖尿病患空腹与口服脂肪餐(热量为2520kJ/m^2体表面积;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60%,14%及2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0.1)后2,4,6,8h时段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t及载脂蛋白B的变化。结果:餐后4h及8h的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Z=-2.481,-2.272;P=0.013,0.023)。餐后2,4及6h的三酰甘油升高,与空腹时比较,差异有显意义(Z=-2.746,-2.621,-3.110;P=0.006,0.009,0.002)。餐后4,6及8h的HDLC和LDLC均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意义(Z=-3.110~-2.293;P=0.002~0.022)。餐后4h和6h的载脂蛋白At水平降低,餐后8h的载脂蛋白B水平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均有显意义(Z=-2.724~-2.046;P=0.006~0.04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脂肪餐后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而脂肪餐后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高脂蛋白(a)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主要病因是肾动脉硬化和肾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而脂蛋白(a)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本文分析高脂蛋白(a)血症与糖尿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瑜  卢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7):721-721,724
脂蛋白(a)[Lipoprotein(a)]是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在制备LDL抗体过程中首次发现并命名。由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100的LDL分子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近年来的研究证实,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容易出现脂代谢异常,而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观察测定了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其他血脂指标的代谢情况,探讨其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a)已被国内外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解糖尿病所引起心、脑、血管病变,是否与脂蛋白(a)含量的异常有关,我们对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进行检测,并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1995年3月~1996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的住院病人。诊断标准按1985年WHO确定。Ⅱ型糖型尿病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5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4岁。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本院经过体检无心、脑…  相似文献   

7.
血清脂蛋白-a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三组:38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38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6例2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均用胶乳浊度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比较3组间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规律。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相比较,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脂蛋白-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升高与尿白蛋白量有关,提示血清脂蛋白-a对糖尿病肾病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P(a)水平SDM组、EDN组、CDN组显著高于N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结论:EDN组、CDN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医学临床研究》2001,18(6):403-40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l(a)]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2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34例健康人的Lpa水平.根据其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少将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组非糖尿病肾病组(A1组)16例(UAER<20 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A2组)15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A3组)11例(UAER≥200 μg/min).B组健康正常人34例.结果2型糖尿病组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2组Lpa水平(176.25±40.13)高于A1组(107.61±36.3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3组Lpa水平(308.21±59.65)进一步提高.Lpa与URER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患者UAER的增高,Lpa有增高趋势.提示测定血清Lpa的水平可能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脂蛋白(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注射小剂量的吗啡,可达到较满意和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且能保持患者神志清醒,对感觉、交感和运动神经无阻滞作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扰乱轻。现把我院应用小剂量吗啡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40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倍受关注。为了解MHD患者血清脂蛋白(α)ELP(α)]的变化及与MHD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我们2004-07~2005—12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CHD)是多因索所致的一种常见病,笔者对CHD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a)、胆红索及UA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脂蛋白(a)、胆红索、尿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榆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许多研究结果证明电针可以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变化。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及脂蛋白(a)的变化,探讨阿片系统在电针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7/12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140只雄性Wistar大鼠。方法:随机选取10只Wistar大鼠做空白对照组。剩余130只大鼠腹腔注射20g/L链脲霉素溶液50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断尾取血测餐后2h血糖,有明显糖耐量减退者给予高热量饲料饲养28d,为模型大鼠。造模成功64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20只),电针治疗组(22只),电针加纳络酮组(22只)。治疗后,检测血糖及血脂蛋白(a)。主要观察指标:经治疗后各组大鼠的血糖和脂蛋白(a)变化。结果:7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电针能够明显降低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蛋白(a)水平。而注射纳络酮的大鼠对电针反应不敏感[治疗后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加纳络酮组的血糖值分别为(13.91&;#177;3.79),(10.33&;#177;2.36),(12.96&;#177;2.23)mmol/L;脂蛋白(a)值分别为(13.75&;#177;2.69),(10.81&;#177;2.96),(13.01&;#177;3.23)mg/L]。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动脉硬化危险因子血脂蛋白(a)。虽然无法从经络的角度明确解释其机制,但根据纳络酮干预后电针治疗时大鼠血糖及脂蛋白(a)已不产生干预作用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针刺是通过阿片肽系统而发挥对血糖和血脂蛋白(a)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Lp(a)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二硫键与一个大糖蛋白Apo(a)相连接。在一般人群中Lp(a)是一个较好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大部分研究表明,具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Lp(a)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巨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人131例的血清脂蛋白(a)[LP(a)」的测定结果。糖尿病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伴有糖尿病慢性病变者Lp(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等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SDM组32例、EDM组34例、CDM组32例,对照组30例,测血清hsCRP、LP(a)、PA、ALB含量。结果:各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ALB在CDN较对照组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Lp(a)、ALB、PA水平与DN发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或纤溶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纤维蛋白原(Fbg)是血液发生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而LP(a)则具有致AS和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本观察ICVD患Fbg和LP(a)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ICVD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冠心病,114例脑血管病,62例高血压和对照组81例血清的脂蛋白(a)并同时测定了HDL-C,LDL-C及apoAI,apoB,TC和TG等常规血脂指标,结果表明,冠心病组,脑血管病组及高血压病组患者的脂蛋白(a)含量和异常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各组的脂蛋白(a)水平与年龄,性别及其它常规血脂异常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水平脂蛋白(a)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Lp(a)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综述,分析讨论了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