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9,(9):13-14
近年来,我区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广受听众欢迎,舆论监督成效十分明显,同时也对广播媒体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以及导向把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节目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才能在创新改革中越办越好,才能为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肖剑冬 《声屏世界》2005,(12):60-60
直播热线节目是现在许多地市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节目形式。虽然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考察江西省各地市广播电台的直播热线节目时.会发现节目设置的重复与雷同、节目内容的随意与平庸已引起听众的不满,一些电台的收听率也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直播节目的泛滥而难以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3.
王晓梅 《新闻窗》2007,(4):32-33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直接性、公开性、参与性为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受到大多听众的喜爱。热线直播节目只要善于发挥其特点,注重研究受众需求,把握好舆论导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火炬 《声屏世界》2000,(12):41-42
热线投诉节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热线投诉节目.主持人只在直播室记下听众的投诉内容,在节目之后进行采访、调查、取证,在日后的节目中反馈采访过程和调查结果:在节目后的调查过程中.虽然也会因看法不同,有主持人与正反双方的交锋,但因为它没有出现在直播的节目中.因此这种交锋不会影响节目的直播过程,  相似文献   

5.
汪勇 《声屏世界》2007,(9):61-61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和巩固受众,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广播所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在发挥媒介服务性上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广播直播热线节目毕竟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媒体的直接服务。为了弥补直播热线节目的这种不足,2007年3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率开通了两条24小时场外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听众有关健康方面的咨询,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7.
左霞 《新闻世界》2013,(8):74-75
热线电话作为一种直接交流的手段为直播节目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即时。新闻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个人素养及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好坏。本文试对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用好热线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张秀伟 《中国广播》2013,(10):81-82
本文分析听众参与法律热线节目的不同心理以及对热线直播节目产生的影响,总结归纳了主持人应具备的应对方式。研究听众参与节目的心理,并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节目安全播出、提高节目质量以及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播利用电话开通热线直播,可以说是较早实践“互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掀起广播热以来,引起广播业界巨变的是广播节目直播,真正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是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目前电台普遍存在的热线参与节目主要有音乐点播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热线漫谈、健康医疗等类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1.
在异军突起的热线直播节目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生热线》可谓独树一帜。它通过主持人和作为特邀嘉宾的专家学者等以及听众的理性思辨的热线讨论——从科学到伦理,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文学到气功,从新现象到价值观,把人生的各个层面不断的推到听众面前,引发听众的交流和思索。《美国之音》曾提到这个节目,把它作为标志中国谈话节目发展的代表。不断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以其时效性、现场感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这种全新的传受关系成为广播节目突出的亮点.但是,在热线直播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热线直播节目的定位不明、宏观容量失控、情感倾诉类节目格调不高、随意性大以及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弱等.如何办好办活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本文围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设置定位与运作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14.
各地广播电台开办了很多"行风热线"投诉直播节目.听众打进热线电话投诉及反映问题,由政府部门有关领导担任的节目嘉宾当场给予答复,深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何峰 《中国广播》2004,(7):30-31
目前,在地市级广播电台节目中,最热播的首推医疗热线节目。它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采用直播形式进行双向交流,听众坐在家里可以用电话向直播室里医生求医问药,医生及时帮助病患者分析病因,解疑释惑,指导就医购药。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话题与问题的切入点始终不偏离主题一档成功的情感热线直播节目,首先要选一个成功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主要针对节目听众定位而设;参与性强,话题难易适中,热心听众可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7.
孙瑶  金笛 《记者摇篮》2004,(3):45-45
热线直播节目具有特殊的舆论导向作用。但任何事情都存在双重性,热线问题把握好了,会起到减压阀的作用。把握不好,也易出现负面效应。在运用热线直播节目表达舆论、引导舆论和影响事物进程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负面作用加以预防和治理。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同党和人民的意愿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迅速兴起。热线电话直播节目都是由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播出,南主持人与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相互交流来完成。听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提供和反馈信息,他们不仅仅是接受者,而且成为节目内容的构成者,甚至成为节目的主角,因此参与者提供的信息和言论对节目的结构和内容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播出形式和参与方式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9.
郑维丽 《视听界》2006,(4):93-93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广州赛立信权威传媒调查公司进行的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该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笔者认为,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传统的广播宣传方式以“我播你听”为主,听众很少直接参与,特别是农村,…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线》--媒介监督的新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2003年7月推出的时政类热线直播节目——《政府在线》.定位是“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每周一.三.五播出热线版,邀请省直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直播问就某一热点话题和听众沟通、交流;每周二、四、六播出反馈版,主要内容为近期节目中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调查情况、处理结果和听众来信来电选编等;星期天为周日版,内容是一周节目回顾与集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