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本的城市防灾减灾体制较为完备,对于北京编制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建立城市总体防灾机制和综合减灾应急指挥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减灾须解决的九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城市规划》2005,29(6):36-39
从九大方面出发探讨城市防灾规划与强化我国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的关系,希望建构起我国城市综合减灾管理行政及规划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障城市在特大地震、大震、中震情况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重点研究了城市防灾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限制性条件、合理规划城市防灾安全空间架构和布局、规划防灾基础设施和城区防灾建设要求,从而做好城市抗震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防灾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加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对于提高城市防灾力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难点介绍,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防灾与一般的城市防灾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编制主体不同,可分为城市规划体系外和城市规划体系内的两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灾害特点的差异和灾害防救体系的不同都将影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本文从城市灾害特点、灾害防救体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三方面介绍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并以洛杉矶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钰红 《山西建筑》2009,35(16):351-352
在大理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地的避灾功能和大理市作为8度抗震城市的特点,提出了点、线、面的避灾绿地规划结构,指出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综合防灾与一般的城市防灾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编制主体不同,可分为城市规划体系外和城市规划体系内的两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灾害特点的差异和灾害防救体系的不同都将影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本文从城市灾害特点、灾害防救体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三方面介绍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并以洛杉矶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受地形高差限制,步行交通连通性较差,往往导致开敞空间支离破碎。由于地形地质原因,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针对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分析防灾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类。综合探析影响山地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因素,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构成及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的优化策略及适合山地城市自身特征的评价标准,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阶段人们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的认识误区,分析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部分公园规划建设现状,总结归纳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现阶段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参考灾害多发地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城市绿地防灾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经验,从构建新型"SOFT"防灾城市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功能、完善城市防灾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防灾规划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方向发展有利于城市效能提高,文章从城市防护与抗震防灾在体系上的互补性出发,对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的对策,提出整合防灾资源、突出"综合防灾规划"优势的发展途径.文章为城市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提供有益的规划探索和编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防灾减灾经验证明,城市防灾与减灾工作必然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防御体系,增强城市重要工程与生命线要害系统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本文以苏州市抗震减灾规划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防灾空间布局、救灾骨干网络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抗震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球温度的上升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近些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以及城市灾害频繁发生,世界各国对城市防灾工程逐渐重视。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对于城市防灾工程逐渐重视。2008年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建城[2008]171号"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的通知,同时在《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五章第十三节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规划中提出了对长春市防灾公园的建设规划。文章将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现有防灾空间内部的防灾要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灾害控制与规划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防灾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下城市灾害控制的基本思路,论述了采用仿真技术的方法研究城市灾害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4.
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保障城市在巨灾、大灾、中灾情况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重点研究了城市防灾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限制性条件,合理规划城市防灾安全空间架构和布局,规划防灾基础设施和城区防灾建设要求。本文最后在对徐州市地震环境和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防灾减灾功能性角度探讨了徐州市抗震防灾空间的布局。  相似文献   

15.
金磊 《福建建筑》2002,(3):76-79
城市防灾减灾是国际社会近年来关注的重要问题 ,美“9.11”事件则从一个新的侧面警示人类及其决策管理者 ,必须从新视角研讨城市综合减灾 (自然的、人为的、突法的 )规划战略及管理策略。本文对城市防灾的规划思路、任务及能力建设作了探讨 ,并着重分析了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灾设施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硬件组成部分,其中应急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防灾设施是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按照"平灾结合、共融共建"的原则将防灾要求融入基础设施规划得以落实。基于实际城市规划中防灾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沟通不畅、规划内容与重点有差异、管控范围重叠、防灾措施落实不利等现实问题,在分析城市防灾设施与基础设施异同关系的基础上,从规划编制、设施布局和规划管理3方面探究其规划协调机制,以期为实现城市防灾设施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及建设提供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韧性理念的提出,为城市防灾提供了新思路,构建城市防灾安全韧性标准体系,对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建立城市防灾安全韧性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韧性城市相关研究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的基础支撑、重要途径,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防灾安全韧性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比对分析了国内外在标准化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城市防灾安全韧性评价标准化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防灾工程设施规划中,安全防灾规划仍以各部门制定的防灾专业规划和根据灾害事故种类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为主导,对城市防灾工程的综合规划、设施布局等缺乏有效的系统资源整合这一问题,以AHP方法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对城市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进行综合评价,以为解决防灾设施规划问题找到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袁渊  袁涓 《四川建筑》2010,30(5):45-47,50
城市公共空间是组成城市防灾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中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难作用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紧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情况,以成都市为例,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城市防灾系统整合的规划建设原则,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避灾场所的设施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安全的城市防灾设施体系是通过空间治理模式以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关键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对于推进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基于此,提出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城市防灾设施体系,为实现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提供些许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