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生姜作为原材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生姜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姜油样品中特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姜油样品中GC-MS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烯烃类34种、酮/酚类7种、醛类5种、酸酯类14种、醇类8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得出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姜烯、姜黄烯、姜酮、6-姜酚、β-倍半水芹烯,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姜烯姜黄烯6-姜酚姜酮β-倍半水芹烯。  相似文献   

2.
代毓敏  温馨  郭梦迪  梁哲  倪元颖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3):207-212,220
为研究文冬姜的营养价值,本文采用国标方法测定文冬姜中的基本营养成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文冬姜和罗平小黄姜的姜油树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罗平小黄姜的营养成分相比,文冬姜中含有较高的脂肪、膳食纤维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文冬姜姜油树脂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姜烯(17.47%)、β-柏木萜烯(9.68%)和α-法呢烯(7.49%),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分别为338.08、57.07和84.87 mg/g。文冬姜和罗平小黄姜姜油树脂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萜烯类化合物,但文冬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分别为罗平小黄姜的2.8、1.8、1.0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选择石油醚、正己烷、乙醚3种萃取剂及纤维素酶、盐析2种辅助方式共五种方式提取姜黄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GC-MS法鉴定姜黄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5种提取方法共鉴定出84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24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种主成分可反映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100%的信息,芳姜黄酮、姜黄酮、β-姜黄酮、β-倍半水芹烯和α-姜油烯对姜黄风味贡献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可分为3类即T1和T2一类,T4一类,T3和T5一类。24种化合物被聚为2类,其中α-姜油烯等5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聚为一类。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的提取效果影响较显著,以纤维素酶辅助SDE提取方式和盐析辅助SDE提取方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蒌叶鲜叶具有独特的辛香味,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用作嚼槟榔青果的植物配料。为了探究蒌叶鲜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不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固相微萃取法、超声辅助正己烷法和超声辅助二氯甲烷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方法提取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92种,相对含量较高为酚类、烯类、酯类和醇类,主要成分为蒌叶酚、乙酸丁香酚酯、香叶烯D、4-烯丙基邻苯二酚二乙酸酯、β-石竹烯、γ-衣兰油烯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鉴定60种;固相微萃取法、超声辅助二氯甲烷和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53种、42种和25种;4种提取方法共有组分17种,而固相微萃取法特有成分20种,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特有成分18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以挥发性活性成分为目的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较为合适,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蒌叶鲜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挥发性成分,可为蒌叶香气物质基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热脱附结合气质联用技术(TD-GC-MS)对冷榨法、超临界法、亚临界法和溶剂提取法所得椰子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4种椰子油中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酮类、酯类、醛类、烃类等化合物;亚临界法制得的椰子油中检出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达8种,与其他3种椰子油几乎无共同性;辛酸在4种椰子油中均有检出,在亚临界油中含量最高,达58.75%;酮类及醛类化合物在4种椰子油中种类与含量均较少;酯类化合物在各椰子油中种类最为丰富,δ-辛醇内酯在溶剂提取油中含量最高,达21.53%;D-柠檬烯在溶剂提取油中含量最高,为2.68%;1,3,4,6,7,8-六氢-4,6,6,7,8,8-六甲基环五-γ-2-苯并吡喃在超临界油中含量最高,为2.86%。  相似文献   

6.
以生姜为原料,利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姜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姜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以1,1,1,2-四氟乙烷为萃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30~40℃。在该工艺条件下,生姜的出油率为3.14%。GC—MS分析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姜油主要组分为α-姜黄烯和姜烯,含量分别为16.39%及27.59%,所得生姜油感官品质,特征组分纯度均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含量12.82%的姜油为原料,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常压柱分离得到52%含量的6-姜酚分离物,之后再经过加压和减压的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8%含量的6-姜酚。对6-姜酚含量为12.82%姜油、52%6-姜酚姜油分离物及98%高纯度的6-姜酚,用ABTS法与FRAP法进行了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及比较。结果表明:不论ABTS法还是FRAP法,总抗氧化能力与不同6-姜酚含量(P0.01)以及不同浓度(P0.05)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显著性差异,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显示6-姜酚是姜油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特别是对高纯度6-姜酚而言,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增加逐渐减小(FRAP法)甚至降低(ABTS法),表明姜油抗氧化过程中存在不同成分间协同抗氧化以及姜酚自氧化等复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生姜提取物挥发性组分分析方法进行创新性探索,并确定生姜不同提取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本论文采用热脱附(TD)-气质联用法(GC-MS)对不同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冷榨、超临界萃取、溶剂萃取)获得的生姜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保留指数(RI)辅助定性。研究过程中,成功分离分析出水蒸气蒸馏生姜提取物挥发性成分61个、冷榨生姜提取物67个、超临界生姜萃取物61个、溶剂生姜提取物65个、超临界姜油树脂53个。实验结果表明,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可以避免生姜提取物中不挥发性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同生姜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均在差异,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姜油轻挥发性组分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杨潇  芮光伟  蒋珍菊 《中国调味品》2014,(5):118-121,133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无溶剂微波蒸馏法和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法从韩城大红袍花椒中提取挥发油,通过对挥发油的GCMS/AMDIS对比分析发现,三种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十分相似,从中共鉴定出62种化合物。在采用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法所得挥发油中,影响花椒香味的主要化合物里哪醇、α-松油醇、β-月桂烯、1,8-桉叶素、柠檬烯、香叶醇的相对含量达64.27%,发香值最高的里哪醇相对含量34.79%,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取香味成分得率较高的花椒挥发油。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姜挥发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法时超临界CO2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粒径为03mm,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30 kg/h,萃取时间100min,所得姜精油呈浅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1%左右提高到4.3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58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38种,主体呈香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莰烯、金合欢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姜烯等烯类.主体辣味成分为6-姜醇.  相似文献   

11.
研究超声焊接技术在三角袋原茶包装设备中的应用。分析了压电换能器、频率跟踪发生器、变幅杆等超声焊接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剖析了它们在设计及应用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论述了超声焊接系统工作稳定性,研究了系统谐振匹配和调试技术,总结分析了应用中的常见故障及质量缺陷,给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实践表明:超声焊接技术能较好完成 PET 纱、玉米纤维、尼龙滤布及食品应用级无纺布的无缝焊接,满足原茶包装设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功率超声技术在天然功能成分辅助提取、破壁渗透、均质乳化、食品保鲜、强化酶促反应、切割、解冻、雾化喷涂、有机物的聚合与降解以及探测超声在食品品质评估和含量测定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尤其着重探讨了超声强化辅助提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超声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业化研究的重点。还需要完善超声波作用机理相关理论,确定更合适的频率和组合,为进一步研究超声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丝织品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土丝织品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出土丝织品清洗的装置,研究了超声波的清洗技术以及超声波清洗丝织品的机理,叙述了使用超声波清洗出土丝织品的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清洗实验证明:超声波清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清洗技术,具有方便、迅速、有效、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是适用于丝织品文物清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of carotenoids from corn with a 1:6 ratio of maize meal to ethanol (g g?1) was studied, and the extractive structure was analysed by FT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12 min, the extraction concentration of carotenoids with ultrasound assistance was 3.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ultrasound assistan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otenoids obtained from using ultrasound assistance for 30 min was much higher than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arotenoids obtained through magnetic stirring in 300 min. After studying multiple variables, the extraction concentration of carotenoids was higher using 700–900 W power, in 20 kHz frequency and at 38–40 °C than that in other conditions.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44.61 KJ mol?1. In addition, to achieve the best efficiency, the horn had to be placed deeper at the beginning of extraction and then raised at the 12 min point to 4.70 cm from the bottom of the beaker. By using FTIR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rn carotenoids were not destroyed by ultrasound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15.
姜黄色素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姜黄色素为芯材,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壁材,采用超声波水浴法系统研究了姜黄色素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水浴法制备姜黄色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包埋温度为60℃,包埋时间80min,芯壁材比为1:20。姜黄色素的包埋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超声辅助提取苦荞黄酮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荞黄酮的提取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苦荞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传统提取工艺的提取率较低,故选择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相比传统提取工艺的提取时间较短,温度较低,提取物纯度较高,二次提取率较高。其优化条件为浸提温度60℃、体积分数60%乙醇、料液比1∶7.9、浸提时间10min、超声功率70W、超声频率40kHz。苦荞黄酮提取率为85.40%,提取物的纯度60.96%,苦荞黄酮的得率为4.69%。二次提取率为9.61%,两次总提取率为95.01%。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硫藏橄榄为对象,研究不同功率及频率超声波处理的脱硫效果,并利用二次响应面法优化温度、换水周期、pH 值三个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显著强化硫藏橄榄的脱硫效果。二氧化硫脱除率与超声波功率呈正相关。频率25~60kHz 范围内,二氧化硫脱除率与超声波频率呈负相关,25kHz 处理效果佳,依次为40、60kHz。25、40、60kHz 两两双频复合脱硫结果显示:双频处理未见协同增效作用,仅表现出简单的叠加效果。二次响应面试验表明:在频率25kHz、功率250W 的超声波协助处理下,温度、pH 值、温度与pH值交互项对二氧化硫含量影响极显著,优化的脱硫参数为:温度60℃,换水周期6h/ 次,pH3。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单根竹纤维的力学性能,对纳米浸渍改性竹纤维进行了超声处理,并研究了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对单根改性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ESEM)、高精度力学性能测试仪(HPMPT)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对超声处理的单根改性竹纤维表面形貌、Ca CO3附着量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未处理竹纤维分别提高了15.99%和7.81%,其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45 k Hz,超声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9.
花青素作为紫薯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保护大脑、降血糖血脂和阻止脂肪积累以及消除炎症等生理功能, 对于改善记忆力和抑菌也有很好的功效。我国是紫薯的生产大国、资源丰富, 从紫薯中提取花青素降低了花青素的提取成本。超声是一种非热加工的提取技术, 具有节能、省时、高效等诸多优点, 在提取植物花青素的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的几种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超声辅助溶剂法、超声辅助酶法、超声-微波协同法、超声辅助冻结-融解法、超声辅助双水相法, 以期为超声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蒜辣素超声辅助提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荣海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6,27(2):147-150
本文作者研究了超声辅助提取大蒜辣素的方法,在考察单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最优条件:超声功率1000W,料液比1:4,提取时间60min,工作间歇时间比2s:1s和搅拌转速500r/min,此条件下大蒜辣素提取率达98.5%。与常温浸提和回流抽提方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时间分别缩短5/6和一半,大蒜辣素的提取率分别提高81.7%和1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