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铜坑锡矿东盘区采场的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坑锡矿 91#矿体东盘区开采条件复杂 ,为确保矿体安全而高效回采 ,采用了以声发射监测技术为主的综合地压监测手段 ,对采区的稳定性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 ,确定了东盘区合理的空区处理措施 ,从而实现了矿体的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2.
铜坑矿复杂充填体下采场地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少林 《采矿技术》2010,10(5):34-36
铜坑矿92#矿体开采条件复杂,在Ⅲ、Ⅴ盘区等区域已形成大范围充填体,采场地压监测非常重要。进行了周边采空区与充填体现场调查,开展了系统的采场地压监测,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地压灾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大厂铜坑91号矿体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压问题,指出了该矿体开采中坟活动的特征,空区充填顺序,矿柱回采顺序以及应采取的地压监控措施,这对保障该矿体中矿柱的安全回采,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92#矿体与91#矿体重叠区域范围大,在91#矿体回采过程中,重叠区域内产生了较多采空区,并且采空区大多冒落而形成了松散的垮落体环境,导致目前92#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异常复杂,部分采场面临上中段仅单进路,三面为采空区,中部中段为双进路,下中段为完整进路的特殊开采条件,很难实现单一空场法或崩落法进行回采,并且存在回收率低,容易受地压应力、火烧灰等诸多危险危害因素影响。本研究以92#矿体T106单元作为试验采场,根据矿山常用的崩落法与空场法的开采经验,结合各中段现有开拓工程,运用组合式崩落法提前切断顶部地压应力,最终实现了T106单元的安全高效回采,有效避免了底部矿石回采过程中的地压安全问题,为开采铜坑矿92#矿体类似技术条件的采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八九  程涌  徐刚  段鑫 《现代矿业》2019,35(1):77-82
介绍了研究地压活动规律对矿山地下开采的重要影响,通过应用3D-σ软件对大红山铁矿Ⅲ#、Ⅳ#矿体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及对待采380 mNH1、NH2、NH3盘区开采方案及回采顺序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Ⅲ#、Ⅳ#矿体北盘区顶板及矿柱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在380 mN2、N3、N4盘区充填的基础上开采380 mNH1、NH2、NH3盘区地压活动要小于不充填的情况,但在不充填的前提下开采380 mNH1、NH2、NH3盘区也能满足安全要求;从开采过程应力、位移、安全率及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看,建议先采380 mNH2盘区,最后开采380 mNH1、NH3盘区。从而建议在开采过程中对盘区顶板及矿柱进行地压监测,以便更好地指导矿上生产。  相似文献   

6.
根据铜坑矿三大矿体大规模开采的采矿实际情况,结合矿井地压活动状态分析,针对92#矿体矿柱群Ⅱ采区复杂残留矿体回采安全监测预警的难题,在现场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观测复杂残留矿体顶板稳定性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开采区域实行重点监测,深入研究顶板围岩的失稳规律,从而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预警,最终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矿柱群开采和采空区处理,涉及应力状态分析、合理顺序崩落控制、贫化损失控制、必要的效率及低成本等问题,一直是采矿界的一大难题。课题结合华锡集团铜坑矿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群开采实践,开展了矿山地压活动与规律的分析模拟,基于大量开采的不同类型矿柱回采技术方案设计,应用束状大直径深孔爆破技术,实施一次爆破总装药量32.1 t的矿柱回采爆破工程,实现铜坑矿92#矿体矿柱群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5日凌晨,华锡集团铜坑矿井下455—531m水平92”矿体的Ⅰ、Ⅱ、R盘区的中部发生了一次影响范围较大的地压活动,地压活动区域的空区垮塌引起其上部的细脉带一爆区地表陷落区坊体下陷、塌陷坑扩展和岩移带裂缝扩展增多。由于铜坑矿事前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分析预报,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除了一些空区顶板冒落和部分巷道受到破坏外,未造成任何人员伤害和重大设备事故。铜坑矿能够成功预测“12·15”地压活动,除了拥有三套先进的声发射微振地压监测系统外,关键在于拥有一个充满朝气而不失稳重的地压监测组,而地压监测组的领头羊正是该矿生产技术科刚过而立之年的副科长黄道钦同志。  相似文献   

9.
华锡集团铜坑矿为了确保生产持续稳定.适时调整生产战略,合理规划采出矿布局。加强残矿资源回收技术研究.在细脉带“二爆区”和91#矿体共回收残矿98万t.充实了矿量和提高出矿品位,而且减缓了92#矿体的开采速度.促进了三级矿量的良性平衡。另外,该矿通过开展92#矿体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群回采、细脉带火区治理、大范围地压检测和采空区处理等技术条件下采出矿的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阳铁矿在解决复杂富水矿床高效低成本开采技术难题时,采用多层位矿体盘区一体化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高黏性细粒尾矿胶结充填、局部帷幕注浆封堵、岩层变形破坏监测及地压监测、大位移定向钻孔和注浆封堵井下突水等技术,将监探测方法、治水技术与矿体回采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地控制顶板岩层移动,避免了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实现了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1.
在铜坑91#矿体I+1采场试验应用了小抵抗线大孔底距爆破技术,试验证明崩下的矿石大块率大幅度下降,提高了出矿生产能力,减少了二次破碎工作量,降低了采矿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今后开采该矿92#矿体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铜坑矿细脉矿体,91^#,92^#矿体呈上下交错产出,自80年代以来,采矿方法经历数次变革和发展,本文简介了各采矿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充填体下大型贫矿体的开采,用传统的采矿方法存在着矿柱不能安全高效回收、资源损失大、采场顶板控制困难、采空区处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易诱发大规模地压、矿山安全没有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中南大学采用了高分段中深孔崩矿顶板诱导崩落连续采矿法。通过在铜坑矿92号矿体的工业试验,该技术较传统采用的采矿方法有许多的优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类似矿体的开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山铜镍矿30#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采空区与32#矿体采空区贯通并塌至地表的安全隐患。为掌握30#矿体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台网布置优化和波速校正,形成符合该矿山实际需求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观察微震事件异常变化,圈定微震事件空间分布范围,得出顶板冒落规律。微震事件有向32#塌陷区不断发展的趋势,现场显现与观测结果相一致,为后续隐患治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铜坑矿采矿生产的不断深入,92#矿体地压活动进一步加剧,空区周边采场应力集中显现,出现了岩层开裂、破碎、沉降等现象,致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变差。为了安全高效地回采矿产资源,在分析了矿岩与充填体力学参数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设计了4种结构参数,实现了扰动区下的采场结构参数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从采场应力与变形结构分析,2号模型为最佳方案,即10m矿柱、12m矿房的采场结构参数,该采场结构参数在矿山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庆 《矿冶工程》1987,7(1):12-16
本文通过对铜坑矿91号矿体矿岩固有特性的调查、试验研究,求得了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参数的评价值。判别了采场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13-8#矿群为缓倾斜多层矿体,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为实现该矿群的安全、高效和经济开采,对传统的上行式及下行式开采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方案的利 弊,通过引入“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将13-8#矿群划分为上盘 区矿块、下盘区矿块及13-8-7#倾斜矿体,并完成了矿群和上、下盘区矿块开采顺序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协同开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层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通过矿块划分和回采顺序优化,实现了多层矿体的 协同开采,有助于提高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该方案为实现老厂分公司13-8#矿群开采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类似矿体开采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型矿体的开采,用充填的采矿方法成本较高,对有些矿体的开采不可行,而传统的空场法或崩落法存在资源整体回收率低、后期地压难控制等问题。对此采用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古德生院士提出的"以矿段为回采单元、矿段间不留矿柱"的连续开采方式,并相应地用一定的诱导工程崩落处理顶板以释放地压,通过在广西大厂铜坑矿92号矿体的工业试验最终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并用经济安全的工程手段成功控制了大的地压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