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技术对 2 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D9s171和D9s16 0 4的LOH分别为 3例和 10例 ,癌旁组织分别为 2例和 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 (4/ 8)和 5 8.3% (7/ 12 ) (P >0 0 5 ) ;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 <0 0 5 )。结论 :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而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或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2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胃黏膜中hMSH2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发生率(13/20)较其癌旁组织(6/20)明显增高(P<0.05);两位点与LOH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hMSH2 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为(42.1±25.9)和(99.7±16.8),较正常标本的(175.8±26.4)明显减少;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间hMSH2 mRNA表达阳性率不同, 胃癌组织LOH(+)标本hMSH2 mRNA阳性表达(25.5±10.7)较LOH(-)者(61.2±25.9)显著降低(P<0.05).结论 D9s171、 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胃癌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产生可能是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低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2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胃黏膜中hMSH2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发生率(13/20)较其癌旁组织(6/20)明显增高(P<0.05);两位点与LOH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hMSH2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为(42.1±25.9)和(99.7±16.8),较正常标本的(175.8±26.4)明显减少;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间hMSH2mRNA表达阳性率不同,胃癌组织LOH(+)标本hMSH2mRNA阳性表达(25.5±10.7)较LOH(-)者(61.2±25.9)显著降低(P<0.05)。结论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胃癌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产生可能是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mRNA低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鳞癌微卫生多态标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多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的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酸的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对染色体(3p,4q,7q,9p,17p和18q)上18个微卫星位点对30例SCCHN手术配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SCCHN组织中有12例(40%)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生位点发生LOH,多数位点LOH的频率谱普遍比已报道的文献低。有7个位点(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这些位点的LOH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及转移性无显著相关性。此外,MI仅在4例患者中发现,没有1例患者符合MI的判定标准,即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 主要发生在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位点的LOH可能存在与部分SCCHN有关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SCCHN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在复发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原发癌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染色体3p、5p和9p上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D3S1234、D5S592、D9S171,利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已复发的31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 3个微卫星标记物LOH发生率分别为48.3%(15/31),45.2%(14/31),61.3%(19/31).LOH的检出率与第一次术后至复发时间(复发时间)呈负相关,即检出患者术后复发时间短,未检出患者术后复发时间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可作为喉癌预测术后复发的参考标志,有效指导术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组织3p、18q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3p 14.3~3p21.1、18q 22.3~18q23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与人食管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alize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对28例食管癌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8例食管癌标本中23例鳞状细胞癌9例LOH阳性,5例食管小细胞癌4例LOH阳性;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3P位点上有较高频率的LOH发生。结论 LOH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无相关性(P>0.05);食管癌在多个染色体位点均存在LOH现象,3P是食管癌相关的热点区域,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芳  季峰  厉有名 《浙江医学》2002,24(9):515-516,55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免疫测定法和改良酶免疫测定法测定4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浆及45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浆总MMP-9、活性MMP-9水平。结果: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总MMP-9、活性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慢性胃炎患者(P<0.01或<0.05);胃癌患者血浆和癌组织总MMP-9、活性MMP-9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之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MP-9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ng JZ  Qin LX  Ren N  Ye QH  Ying WD  Liu YK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62-166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位于染色体8p上3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肝细胞癌血浆、组织标本的DNA进行了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结果 在联合检测的3个微卫星位点上,39例发生了LOH的组织标本其对应的血浆标本中有33例在相应位点检测到了相同的改变,一致性为84.6%;在19例MSI阳性的组织标本中,其对应的血浆中有14例检测到了相同的MSI,一致性为73.7%;62例HCC血浆DNA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阳性率(58.1%,36/62)明显高于MSI(29.0%,18/62)(P〈0.01);HCC组织、血浆DNA在D8S277位点的MSI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位点(P均〈0.05)。结论 HCC血浆循环DNA与肿瘤组织微卫星变异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血浆循环DNA可以用来反映肿瘤组织的微卫星变异;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SI的作用次之;D8S277是HCC中对MSI敏感的一个检测位点。  相似文献   

9.
郭丽丽  朱允中  赖百塘 《北京医学》2008,30(10):585-588
目的研究3p、9p微卫星DNA异常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银染法从外周血检测105例原发性肺癌及9例肺部良性疾病3p14、3p21、9p21上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228、D3S1029、D9S171)的异常表现。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DNA含量多于良性病变患者。肺癌组各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症(MSI)或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异常的阳性率为43%。50%,以D3S1029最高,达49.6%,3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者占76.2%.其中45.7%呈多位点改变,同肺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中各微卫星位点的异常表现与肺癌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沪〉0.05)。结论3p、9p微卫星DNA异常和肺癌分期无关,可以作为一项肺癌早期基因检测的新途径。不同微卫星位点出现异常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人前列腺癌染色体8p22~8p12基因杂合性丢失的发生率及细胞生物的意义.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32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8p22-8p12区域内的5个微卫星多态标志物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分析.结果5个微卫星平均发生率为76.6%,其中LPL-3GT位点LOH发生率最高(88.9%),D8S87位点最低(59.1%);8p22-p12位点LOH发生率与肿瘤分化密切相关.其中D8S133和D8S135位点LOH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LPL-3GT、NEFL和D8S87位点LOH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前列腺癌p22-8p12是LOH的频发区域,该区域等位基因LOH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位点LOH的发生其细胞生物学意义不同,提示可能存在生物学功能不同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CML病人不同时期8、9、17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结果 在D8S555位点,CML加速、急变期(AP+BC)病人的MSI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CP)病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9);8号染色体上D8S555、D8S559位点MSI发生率明显高于9、17号染色体上D9S67、TP53A1/A2、AFMal27xg9位点,AFMa127xg9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4个位点,差异有显著性(x^2=1.858~9.946,P〈0.05、0.01)。结论 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是CML发生和转化过程中的常见事件;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CML病情演变中所起作用不同;AFMa127xg9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CM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胃癌、癌旁病变中p53与Bcl—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变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胃癌p53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旁病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1例表达,癌和癌旁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分别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胃癌与癌旁病变间Bcl-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虽p53阳性组Bcl-2表达高于p53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和Bcl-2蛋白在癌旁病变中均有表达,表明两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p53与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有协同作用,但未见二者之间的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活化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3例胃癌以及其中27例相应癌旁组织中活化的Stat3(p‐Stat3)的活化及SOCS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细胞核中p‐Stat3的活化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细胞质中SOCS3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癌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p‐Stat3活化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SOCS3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胃癌中p‐Stat3活化水平与SOCS3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9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Stat3的活化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χ2=-5.05,P<0.05);相反,SOCS3表达水平则与患者生存率呈显著正相关(χ2=10.852,P<0.05)。结论p‐Stat3水平增高及负调节分子SOCS3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为评估胃癌预后的潜在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中p16,Cyclin D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9例乳腺癌及14例癌旁组织中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9%(24/4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率(40.8%)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为92.8%,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p1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p16的低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有关。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及p16蛋白的失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57kip2基因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阶段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30例肝癌组织p57kip2基因位点上2个微卫星位点(TH01和D11S2359)进行LOH的检测。【结果】30例肝癌组织中有9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位点(30.0%)表现出LOH,且分化好肝癌组织LOH率明显低于和分化差肝癌组织。【结论】p57kip2基因位点频繁的LOH在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基础缺失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4例发生p16基因纯合缺失。5例发生p16基因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为32.1%,28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纯合缺失及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与淋巴结转移(P<0.02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1)及临床分期(P<0.05)密切相关。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85.7%(24.28)和100%(4/4),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变异及其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存在p16基因变异及蛋白失表达的原发性胰腺癌具有更强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 c-erbB-2, p53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c-erbB-2,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58例胃癌、31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鼠抗人mAb ras基因p21蛋白、兔抗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鼠抗人mAb p53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p21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7.3%,30.0%,46.2%,75.0%和72.4%;其表达率在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P<0.05);p185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中无表达,在重度异型增生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仅在癌中有表达,表达率29.3%,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胃癌中两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结论 ras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c-erbB-2,p53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较晚期。并认为胃癌发生需要多基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p73和p51在胃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p73和p51基因的两个转录本p51A、p51B基因转录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32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组织p73,p51A 及p51B基因转录水平。结果:32例胃癌组织有17例p73表达阳性,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仅有2例表达阳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的p73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51A、p51B基因在32例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呈低水平表达,其中胃癌组织中p51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也无关(P>0.05),而p51B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73、p51A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p73、p51A的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