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急性肠系膜血栓是一种发病率低、死亡率高(20%~50%)的缺血性肠道疾病。由于该病的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临床误诊率较高。通过分析肠系膜血栓引起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易误诊造成严重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8年来治疗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肠系膜血栓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六例诊治中的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因临床表现和体征缺少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而行手术治疗[1],病死率高达20%~50%[2],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极高。我院自1985~1997年共诊治MVT病人6例,现就其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在临床急腹症中不常见,文献报道发病率5.6--8.9/10万,随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该疾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发病早期难以确诊,误诊率为70--85.1%,死亡率高达70~90%。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手段对提高本病治愈率极其重要。现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1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就提高早期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85年1月-2000年9月收治的14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3例确诊,11例误诊。1例行抗凝治疗,病情缓解出院,13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MVT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腹部X线、B型超声波、彩色多普勒、CT、MRI有助于诊断。肠系膜血管造影有特异性诊断意义。手术治疗必须正确判断切除肠管的范围。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MVT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体会,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7-12收治14例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所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缺血性肠梗阻。其中术前明确诊断者2例,术中诊断明确者12例,术后死亡5例。结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病情发展快,早期诊治困难,误诊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高,占46%。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认真细致地观察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1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87~2002年间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不能确诊3例,诊断错误4例。1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 早期诊断难度大,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本病的早期特点,结合血管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ASMO)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的AS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1例、肠切除及腹主动脉至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1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右髂总至肠系膜上和腹腔干动脉逆行搭桥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死亡率51.85%。13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择术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Fogarty取栓管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手术中的应用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MVT)的诊治问题。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3a来应用Fogarty取栓管手术治疗的11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剖腹探查证实,均行小肠部分切除,最长达410cm,治愈10例(其中3例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术后死亡。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应用Fogarty取栓管,术中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39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应首先考虑肠系膜血管缺血。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最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硷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由风心病引起11例,脾切除术后,中晚期妊娠引起7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27.8%,死亡10例,病死率55.6%,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少见、预后凶险的急腹症,现将我院1991-01~2005-12收治的2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2-81岁。既往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16例(心房纤颧10例,冠心病5例,心肌梗死后1例).门脉高压症2例,颅内血肿应用止血药1例,长期脱水1例,脾切除术后1例。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综合征是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的缺血坏死及其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该病起病急,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治。我院近期先后收治2例,其中1例因延误病情导致死亡。本文通过复习病例并综合国内近5年此类文献报道的167例,对此类疾病提出早期筛查流程,现报告及综述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75岁。因上腹部疼痛2天,突发呼吸、心跳骤停20分钟入院。2天前患者感上腹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休息后不缓解,曾在我院门诊予补液、解痉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当日下午排柏油…  相似文献   

14.
胡秀梅  武洁 《现代康复》1998,2(7):725-725
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无特异性诊断。待发生急性泛发性腹膜炎手术时小肠已发生广泛性坏死。临床存在延误诊治而失去手术时机问题。坏死肠管切除不彻底或术后来及时用抗凝疗法往往发生血栓再次形成,我院近20年来收治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19例,其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1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形成8例,本组病例只有2例提及该病,其余皆未确诊。19例均发生肠管部分或广泛坏死,7例术后短肠。SMA血栓形成预后极差,本组病死率为75%。SMA血栓形成如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抗凝治疗。其结果较好,本组病死率为46%.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为肠梗阻并急性腹膜炎 5例 ,胃肠急性穿孔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误诊率 81.8% ,病死率为 6 3.3%。结论 :充分认识该病 ,早期诊断 ,减少误诊率 ,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损伤修复后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血栓形成1例,手术探查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给予溶栓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其中1例为溶栓治疗无效者)。7例痊愈,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取栓术后6d死于肾衰竭。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确诊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溶栓术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及取栓溶栓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留置导管的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早期取栓溶栓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全面、细致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MVT)是一种极罕见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作者1988年~2004年2月共收治23例MVT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梗塞的临床特征、早期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本院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早期特征为腹部体征与其腹痛程度不符,早期无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尿淀粉酶多正常。血象、腹部平片表现随病情进展而动态变化。但后期病情迅速恶化且病变不可逆转。【结论】病程早期极容易误诊、漏诊;晚期常致广泛肠坏死甚至最终死亡。关注高危人群,动态观察血象、腹部平片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血管造影是术前早期诊断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孙怡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45-46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误诊原因,提出预防误诊的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肠系膜缺血性疾病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和恶心、呕吐,病程晚期有明显腹部压痛,误诊为绞窄性肠梗阻4例,急性胆囊炎并胆结石2例,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出血伴腹膜交各1例.8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腹膜炎体征,急行剖腹探查明确诊断.结论:本病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需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选用特异性检查手段,可降低误诊率.此外综合治疗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