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多中心研究证明家长抚养行为、亲子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质是先天的,但母亲情绪问题、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程度、亲子互动、环境的多样性等对儿童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发展影响显著.儿童早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这个过程发展不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问题.对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评价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与促进的基础,国外<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国内自主编制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则是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本土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养育照护是父母和养护人在同婴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为婴幼儿提供喂养、照料、陪伴、玩耍、交流、学习等,从而保障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养育照护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并对儿童的一生产生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婴幼儿的养育照护,国务院于2019年颁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并提出家庭为  相似文献   

3.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强化医疗机构通过养育风险筛查与咨询指导、父母课堂、亲子活动、随访等形式,指导家庭养育人掌握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提高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能力和水平,我委组织编写了《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sane》2014,(2)
儿童早期发展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主题,是人类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对父母的养育状况进行科学、可信、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纠正父母错误的养育观念,鼓励积极的养育行为,促进儿童早期更好的发展。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有关养育与儿童发展的研究状况并对现有的养育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儿童早期发展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主题,是人类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对父母的养育状况进行科学、可信、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纠正父母错误的养育观念,鼓励积极的养育行为,促进儿童早期更好的发展。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有关养育与儿童发展的研究状况并对现有的养育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儿童早期是睡眠/觉醒模式发展变化迅速的一个阶段,不恰当的睡眠养育照护方式将会导致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高发。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将会对儿童的体格生长、认知发育、情绪行为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预防睡眠问题的发生,儿童保健医生应积极为养育照护者提供婴幼儿睡眠健康知识宣传和预见性指导,引导养育照护者采取科学的睡眠养育照护行为,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儿童肥胖研究的深入,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明确,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饮食行为发挥了关键作用。回应性照护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养育照护体系五大基本框架之一,在养育过程中根据孩子进食、哭闹、睡眠和活动等不同状态实施回应性地照护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儿童的体重状况产生持续的有益影响。但在我国家庭养育中存在着对儿童的回应性照护认识不够的问题,在回应性照护的推广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专业人员的指导,以及家庭和托育机构的落实。该文将对养育过程中能够起到预防肥胖发生作用的回应性照护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开展父母积极养育指导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在我国14省15个城市4 515名0~5岁的儿童家长中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父母养育与家庭适应量表(PAFAS)评价父母对儿童的养育实践情况,包括养育一致性、强迫性、鼓励性和亲子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适应、家庭关系和相互协助等多个维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探索儿童个体、父母和家庭因素对父母养育实践的影响。结果 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的父母在PAFAS量表中的总得分为21.00(15.00~28.00)分,该得分的变化与儿童年龄、独生子女、分娩方式、父亲文化程度、家长育儿信心、家长情绪、家庭年收入、家庭结构以及寻求专业支持等因素有关,提示我国儿童养育实践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我国城市地区0~5岁儿童养育实践整体情况良好,养育实践与儿童个体、父母和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关注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父母养育技能的培训效果,更好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畅  周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1095-1098
父母洞察力是指养育者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并推测和解释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的能力。依恋理论认为,父母洞察力是儿童形成安全依恋和早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发现,父母洞察力能够促进父母积极养育行为,提高养育质量,对儿童的早期社会情绪发展有重要作用。父母洞察力主要受养育者自身因素影响,并可以通过干预训练获得提升。本研究旨在以父母洞察力为切入点,为儿童发展、孤独症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研究及儿童保健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0~3岁儿童家庭养育照护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养育照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在大连市13个行政区分层随机抽取0~3岁儿童631名进行自填相关信息问卷调查、采用父母养育和家庭适应量表(parenting and family adjustment scales, PAFAS)、卡瑞坦尼养育信心量表(karitane parenting confidence scale, KPCS)、家庭养育问题量表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等对家庭养育技能的影响。结果大连市0~3岁儿童父母PAFAS总分为33.00 (30.00, 37.0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AFAS得分与儿童年龄(β=0.75,95%CI:0.19~1.32)、剖宫产分娩(β=0.95, 95%CI:0.07~1.83)、家庭养育困扰问题(β=0.19, 95%CI:0.10~0.28)、家庭结构(β=1.01, 95%CI:0.22~1.79)相关,与独生子女(β=-2.19, 95%CI:-3.24~-1.14)、家庭育儿信心(β=-0.38, 95%CI:-0.48~-0.27)、母亲全职工作(β=-1.16, 95%CI:-2.11~-0.20)、家庭年收入(β=-0.47, 95%CI:-0.93~-0.02)和寻求专业人士咨询(β=-1.36, 95%CI:-2.31~-0.41)相关。结论大连市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情况良好,家庭适应性能力有待提升,强调针对较大婴幼儿、非独生子女家庭、非直系家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及的专业性养育照护支持,提升家庭育儿信心,促进儿童更好地全面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早期发展离不开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支持,养育照护框架全面概括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支持,"淡出"效应提示看护人行为是儿童早期发展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表明缺乏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改变会降低干预的远期效应。本文对养育照护框架、看护人养育行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淡出"效应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设计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池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1):1161-1163
生命早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脑科学研究证据表明,养育照护环境与儿童大脑结构与功能、心理行为发育有关。在关键期内,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的照护、安全的保障和早期学习的机会为儿童脑发育提供所需的早期环境,促进儿童感觉、知觉、知觉动作、语言、认知、情绪、社会性等都认知能力发展,充分发挥儿童早期发展潜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应开展脑科学指导下的养育照护,创造丰富而适宜的后天养育环境,支持儿童的早期发展尤其是大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悦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1088-1090
养育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核心内容,早期学习机会是养育照护中的重要措施。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者对于早期学习的概念和内涵还较陌生,对其进行深入探析,将有利于在儿童养育课程和保健服务中更好的创造早期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年后则表现出工作、社交和生活等方面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家庭养育环境与ADH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本文就学龄前ADHD的概述、家庭养育环境与学龄前ADHD儿童间的影响作用、现有干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家庭养育照护体系和学龄前ADHD儿童照护工作的不断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1-2])。2018年,WHO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Nurturing Care Framework,NCF),将养育照护定义  相似文献   

18.
养育照护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维度的养育理念和模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者是最早并持续接触儿童照养人的专业人员,将养育理念融入儿童健康监测服务中,可影响父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本文从儿童养育的概念、内涵、评估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的身体发展、大脑发展、心理健康有着长远影响,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和福祉。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儿童还处在发育不良的风险中。养育照护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潜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营养,保护儿童免受威胁,并为其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这种照护可以影响终身甚至下一代。因此,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婴幼儿养育照护的框架和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河北省平山县、河南省卢氏县、江西省于都县、贵州省三穗县和四川省通江县贫困农村地区12≤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差异。方法在上述5个贫困县,采用分层抽样获得调查村,对村中所有12≤月龄≤35留守儿童养育行为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留守家庭类型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留守儿童680人,其中68.5%的调查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祖辈看护人占73.0%。在儿童12≤月龄24和24≤月龄≤35,在控制了看护人性别、民族、是否抑郁、地区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后,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早期启蒙和回应性养护"养育行为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81倍(95%CI=1.67~4.73)和3.16倍(95%CI=1.81~5.49),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至少2种积极养育行为的情况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59倍(95%CI=1.55~4.35)和2.77倍(95%CI=1.57~4.92)。在儿童24≤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看护人实施"儿童拥有图书"行为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儿童的1.89倍(95%CI=1.09~3.29)。结论不同的留守类型对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存在影响,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的看护人养育行为劣于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