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废弃物,很多化工废弃物都具有极大的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燃易爆性和腐蚀性,这些危险废弃物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周边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并且会伤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对化工危险废弃物进行严格的处理。主要对化工危险废弃物的焚烧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生产危险废弃物含硫量高达23.93%,高温焚烧处理时烟气中高的二氧化硫含量会造成回转窑及整个配套设备腐蚀严重,容易出现在线烟气严重超标、产生次生环境污染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在前期加入不同种类的固硫剂对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生产危险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和在线烟道喷射固硫剂的方式,对高温焚烧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同时监测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变化情况,使尾气排放能够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为高含硫危废的焚烧处置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崔素萍  兰明章  张江  王彩云 《硅酸盐学报》2004,32(10):1264-1270
利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工业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水泥行业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实验室模拟水泥窑焚烧处理含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的研究,旨在探讨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元素(Cr,Co,Ni,Cu,Cd,Pb,Zn,As),实验用工业生料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不超过西欧和美国标准。在实验用工业生料基础上掺入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可以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尤其是较低温度(1350℃)下的易烧性。焚烧含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时,水泥熟料的早期强度降低而后期强度略有提高。水泥熟料矿物可以固化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熟料矿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固化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3)
因废弃物的多元化、复杂性,对其的处理方式很多,而其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焚烧处理,流化床焚烧技术则是焚烧处理方式之一,本文从不同的结构以及处理的废弃物类型对两种流化床焚烧炉进行阐述,对其各自的特点及选用进行剖析,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以及配套工艺设备的选用提了一些建议。希望项目设计方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选用合适的流化床型式以及合适的工艺包,给客户解决各类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各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现存量是巨大的,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已迫在眉睫。文章拟就广州某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设计和运行进行研究探讨,对工程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工程二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预分解窑试烧危险废弃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水泥厂是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的一条2000t/d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熟料烧成系统为双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D-D型分解炉,Φ4m×60m回转窑、篦式冷却机,窑尾设有喷雾降温的废气冷却塔和大型袋式收尘器。北京水泥厂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对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危险废弃物进行了焚烧处理,试验表明废弃物在回转窑中焚烧,经窑尾玻纤布袋收尘器处理后,大大降低了排放浓度。初步结果表明,这种在水泥熟料烧制中焚烧危险废弃物与其它处理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并且从熟料中重金属的浸出试验结果说明,该熟料粉磨成水泥再制成混…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随着石化、焦化、印染、制药等化工工业的发展,有毒废弃物也随之增多,对环境的污染将益发严重,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但这些有毒废弃物中,多半含有可燃物质,因此可焚烧处理,达到消除其毒害作用。水泥窑则是较理想的焚烧设备之一,通过水泥窑内的高温煅烧,可使有毒废弃物化合组分分解,且不影响烧成熟料质量和烟气排放标准规定要求。笔者于今年1月随上海市  相似文献   

8.
张静  胡晓娇  张生萍  蒋国伟  李荟南  王翔 《广东化工》2022,(22):140-141+1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发展也有更高的期待,随之而来的高校实验室废弃物治理成了一个新的难题。本文首先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特点和种类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实验室废弃物的现状有了新的定位,探究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协同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应该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体系,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平台,尽可能达到危险废弃物处理后可重新利用、不能利用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含氯废弃物无公害焚烧技术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含氯废弃物无公害焚烧处理的新技术,能使焚烧产生的极毒氯气变成稀盐酸。该新技术已应用于PVC和VCM生产中;研讨了对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用于无公害处理“白色”污染—PVC塑料废弃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张美芳 《江西化工》2008,(3):161-163
介绍了二恶英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来源,重点论述了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途径,并对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中二恶英的形成机理、生成主要因素、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危险废弃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安全填埋法是危险废弃物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危险废弃物处置的最终方式,因此填埋单元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尤为重要。着重阐述和分析了地上式刚性填埋场的结构设计参数、防渗防腐蚀方式、渗滤液和填埋气导排、上料及防雨形式,并例举了两个工程应用实例。填埋气经过有组织收集再利用,秉承生态环境友好的理念,为相关建设者及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泥科技》2006,(3):14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新立科研开发项目,共12个项目立项,其中科研项目7项,开发项目4项,工作项目1项,安排院拨科研开发经费117万。这12个项目的名称如下:大流量粉煤灰计量系统研究;浓度电除尘器的研制;电厂脱硫用石灰石粉制备技术的研究;医疗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结晶二氧化硅细度和含量对水泥熟料易烧性的影响;一级粉煤灰大规模工业化闭路粉磨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泥生产的脱氯技术及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的特性、玻璃生产的未来生产技术及玻璃窑用耐火材料的特性、产业废弃物的焚烧处理技术,指出水泥窑主要向无铬砖方向发展、玻璃生产用耐火材料主要为耐高温、不污染玻璃、热稳定性高的新型材料。行业的发展应和耐火材料的技术革新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简述该公司某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设计项目,分别就固态、液态和半固态危险废弃物处置等子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进行介绍,并阐述该项目在智能化仓储和系统操作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本固废协同处置项目的实践,可以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固体废弃物是目前发达国家焚烧处理危险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途径,是城市清洁、高效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保加利亚的DEV项目使用RDF部分替代主燃料高氮石油焦,选用DDF型分解炉。生产效果:熟料的3 d强度大于30 MPa,熟料中C3S+C2S的含量在76%以上,添加RDF时与完全使用石油焦时系统热耗会提高3.2%左右,但不计使用RDF的政府补贴,不到两年就能收回RDF喂料和储存系统的一次性投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物管理的需求开发专家配伍系统,对所有接收入厂废物的来源、运输单位、接收单位、废物的数量、危险成分、形态、入库日期及出库日期等信息进行全程收集,建立数据库。利用专家配伍功能对废物焚烧处理提出配伍方案,实行人机界面操作,操作简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体化客户端接口。  相似文献   

17.
以某静脉产业园协同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特征,对该产业园区内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等子单元的具体设计工艺分别进行了说明,分析了该项目在废弃物处置、物质互用及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工艺特点。通过对本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的实践,可以为水泥窑协同静脉产业园项目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了我国化工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现状,并对我国未来化工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提出了建议,以期达到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理产生的热量除了用于满足自身系统热量需求和损失外,其余大部分热量可以作为低温发电系统热源。利用该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潜热型热源驱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做功,并基于热力学和热经济学分析进行工质筛选。研究进一步对危废焚烧系统的基础流程进行优化,并分析了回热对ORC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质Benzene表现最优,且危废系统优化后做功能力的提升,相较于基础结构增加了24.5%,回热后ORC系统净输出功提升了19.98%,热效率提升了35.57%,?效率提升了19.99%。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采用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处理油泥砂的方法。该方法能以较低的运行成本对油泥砂进行资源化洁净利用,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实现危险污染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规模化、资源化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流化床焚烧处理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1台145t/d流化床焚烧锅炉的设计参数和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