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及癌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类型及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应用HPV16、18,c-Ha-ras-1及c-myc四种分子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44例子宫颈癌及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PV16、18,c-Ha-ras-1及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2/44)、7%(3/44),6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用于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晨尿及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凯普核酸分子扩增导流杂交方法分型检测21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比较2种标本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一致性.结果:尿液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6.7%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尿液与宫颈脱落细胞检测阳性符合卒为63.0%,阳性阴性符合率为66.7%.结论:尿液标本与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有一定一致性,但仍无法替代目前常规使用的宫颈脱落细胞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相似文献   

3.
自1974年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等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可能与子宫颈癌发病有关以来,国内外学者对HPV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宫颈炎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以荧光PCR技术同时应用两种检测不同数量型别的试剂盒检测100例(宫颈炎组77例和正常对照组23例)宫颈分泌物标本。结果100例妇女宫颈分泌物样本中。宫颈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6.9%和4.3%。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用DNA测序法检测均证实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结论宫颈炎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正常人也有感染。荧光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与DNA测序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受感染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的检测方法与应用。方法 构建串联单拷贝基因重组质粒,用于对经反向斑点杂交法基因检测为16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病毒的早基因分析,通过串联单拷贝基因标准化方法,对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得到的样本中HBB、病毒早基因E2与E6的检测数据分析,计算HPV病毒整合参数与平均病毒拷贝数,推断E2基因完整性及病毒整合发生、病毒拷贝数与已知的病变进程的相关性。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可有效用于标准化同批次荧光定量PCR检测E2基因、E6基因和HBB基因的数据。37例16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细胞样本中,15例样本结果为E2基因已破坏,包括10例高度病变组样本及5例正常组样本。不同组E2基因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基因被破坏的样本平均病毒拷贝数比E2基因完整样本显著减少(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串联单拷贝基因标准化法用于检测16型HPV感染的宫颈细胞样本中病毒整合导致的E2基因破坏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其分型,了解其在女性宫颈中的感染情况与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检测220例不同年龄患者宫颈中HPV感染情况与分型情况,对比分析低危型与高危型HPV亚型感染率以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20例标本中HPV感染阳性...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线性杂交分型技术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线性探针反向杂交(line probe assay,LiPA)基因分型技术,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对LiPA分型检测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基因工具软件比对HPVL1基因,设计HPV型别的基因探针,手工将探针点样于条形尼龙膜上,再进行LiPA杂交分型。LiPA检测的样本结果与H1)v基因测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IjPA检测的效果。结果74例利用LiPA成功地作出了基因分型,其中单独一型HPV感染为40例,涉及13种不同基因型HPV,最常见的型别为HPV16,占单独感染的37.5%(15/40);另34例为不同型别HPV混合感染,二、三重感染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检测出其它多重感染。6例HPV阳性的标本应用LiPA未能作出基因分型,DNA序列分析显示这6例分别为HPV83、84、53、59感染,这几种型别不包括在LiPA所标记的探针内。ⅡPA检测与基因测序结果分型的符合率高达90.9%(20/22),可以检测常见的高危型和导致性传播疾病的HPV型别,结果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论HPVLiPA分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基因测序的结果符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持续性感染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主要因素。HPV迄今不能在体外培养,检测技术主要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主。本文就基于信号扩增技术检测HPV和基于模板扩增技术检测HPV进行阐述,并对二者优劣性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研究。作者就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感染途径、感染的人群、致癌机制、HPV与机体的免疫状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某些癌基因与子宫颈癌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应用C-Ha-ras-1及C-myc两种分子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对66例子宫颈癌及2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癌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Ha-ras-1和C-myc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42/66)和68.18%(45/66),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两种癌基因均为阴性。并发现在高分化癌中两种癌基因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及激活子3(P-STAT3)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宫颈癌组织进行P-STAT3和cvclinD1蛋白检测。结果: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STAT3和cvclinD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其共同强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度浸润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中之一强表达者(P〈0.05)。结论:P-STAT3和cyclinD1的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STAT3和cyclinD1蛋白可作为预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肉瘤样变(C 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状况。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118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14例,C IN25例,宫颈鳞癌79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1和C D 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C 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伴有C yclin D1和C D K4表达水平的增高,检测其含量改变有助于宫颈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4.
宫颈鳞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D)和P53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ath-D和P53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6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Cath-D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宫颈鳞癌中Cath-D和P5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1%和74.41%,Cath-D的过高表达明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性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细胞中P53过多地在核内聚积密切相关。结论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方式及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中的Cath-D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且在肿瘤细胞中P53和Cath-D可同时过高表达,在宫颈鳞癌中p53基因异常可能与Cath-D的过表达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人的宫颈癌兔肌肉内移植瘤超声造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显像对人的宫颈癌兔肌肉内移植瘤血流灌注检出作用。方法经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后分别有0.1、0.2、0.4ml/kg三种剂量观察水平,应用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同时观察兔肌肉层内移植瘤血流灌注情况并定量分析。结果造影后增强了肌肉内移植瘤的血管显示率。结论造影超声提高了兔肌肉内移植瘤血流灌注的显示。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可作为超声造影的一个评价指标,对于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官颈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1~2个疗程动脉新辅助化疗,经评价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并以同期行同种手术的45例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结果:在完成动脉化疗后总体缓解率为79.2%.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获得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机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上与同期行相同术式的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动脉新辅助化疗后可以缩小宫颈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情况,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转移及消除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改善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HPV16/18感染及其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及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浸润型宫颈癌、58例宫颈内瘤形成(CINⅢ20例、CINⅡ20例、CINⅠ18例)及16例正常女性的宫颈新鲜组织,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PV16/18DNA,用PCR方法对HPV16/18DNA阳性组织作HPV16型致癌基因E6、E7检测。结果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22例(73.33%)(HPV16/18+15例,7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8例(HPV16/18+1例,无E6、E7表达)。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13例(46.4%)(HPV16/18+6例,2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5例(无HPV16/18+);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6例(25%)(HPV16/18+2例,1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8例(无HPV16/18+);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2例(10.00%)(HPV16/18+2例,无E6、E7表达)。而16例正常宫颈组织仅1例(6.25%)端粒酶活性表达,此例HPV也呈阳性而无E6、E7表达。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频率(P<0.01)和HPV16/18感染率(P<0.01)及其致癌基因表达(P<0.01)均显著高于良性损伤(CINⅠ和CINⅡ)和正常对照。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损伤中端粒酶激活与HPV感染及其致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对于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survivin基因在 41例宫颈癌组织、17例CIN宫颈组织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织及CIN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分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将常规MRI分期、常规MRI结合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测量宫颈癌各期的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对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的ADC值的差异。结果(1)常规MRI序列漏诊1例Ib期,常规MRI结合DWI检出全部病例,常规MRI对IIa期分期符合率85%,而与DWI联合应用符合率达95%,但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2)对宫颈癌各期的ADC值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的分期与ADC值无相关性。(3)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CR组治疗前ADC均值1.02×10-3 mm2/s,13例PR组治疗前ADC均值1.14×10-3 mm2/s,采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ADC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组ADC值低于PR组。结论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于宫颈癌的检出及分期更准确,ADC值对放化疗短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MV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表达,观察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和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42例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定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本组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VEGF阳性表达率自术前的67%(28/42)降至35%(15/42),同时其MVD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此方法可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减少术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