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益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STEMI患者388例,将167例接受急诊PCI(发病至PCI时间12 h)治疗者作为急诊PCI组,221例接受择期PCI(发病至PCI时间≥12 h)治疗者作为择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即刻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PCI前后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月。结果急诊PCI组PCI即刻成功率为96.4%,择期PCI组为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择期PCI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急诊PCI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1±1.3)d,短于择期PCI组的(13.4±1.9)d(P0.05)。急诊PCI组患者术前Killip分级劣于择期PCI组,LVEF低于择期PCI组,BNP水平高于择期PCI组(P0.05);急诊PCI组患者术后Killip分级优于择期PCI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BNP水平低于择期PCI组(P0.05)。急诊PCI组患者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再梗死及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能更有效地改善ASTEMI患者心功能,有助于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易化经皮冠脉内溶栓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比100例易化PCI与100例直接PCI心肌梗死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功能。同时年轻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与易化PCI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易化PCI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直接PCI(P<0.05)。心室功能方面,易化PCI明显高于直接PCI(P<0.05)。而低于对照组的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测定。结论易化PCI治疗对于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相较于直接PCI,易化PCI具有成本低、治疗快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TT)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12h内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4例,将其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TT+PCI组和PCI组,每组37例,TT+PCI组病人在行TT治疗后再进行PCI治疗,PCI组病人直接予以PCI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TT+PCI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CI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7%,PCI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直接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溶栓组(20.7±9.1)d和药物组(19.8±8.9)d(P<0.05);与直接PCI组相近(P>0.05)。延迟PCI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和药物组(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组和药物组(P<0.05);延迟PCI组LVEF显著高于非PCI组(P<0.05);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0.376±0.129)显著大于药物组(0.173±0.098)(P<0.05),而与直接PCI组(0.384±0.167)和溶栓组(0.289±0.181)相似。结论延迟PCI能缩短STEMI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及改善预后。但其效果不如直接PC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及PCI后7 d、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3级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PCI后TMPG为2~3级者比例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TMPG分级为2~3级者比例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后7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PCI后7 d,LVEF高于PCI后7 d(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258例,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介入时机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发病24 h内)136例和非早期PCI组(发病24 h后)12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再发心脏事件情况、TIMI分级、左室功能及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再发心脏事件的患者中,早期PCI组血糖控制稳定的比例较低,血压控制稳定的比例较高。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CI组血流分级较高。PCI术后6个月,早期PCI组左室舒张末径(LVDd)小于非早期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早期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早期PCI组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非早期PCI组(P0.05)。结论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有利于恢复左室功能,但应根据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情况具体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来宾市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于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TIMI帧数、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TIMI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相比,PCI前给予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心肌微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浓度,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与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并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后患者结局分为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组(n=22)和PCI治疗后心肌未损伤组(n=8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CI治疗前、PCI治疗后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浓度。结果心肌损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显著高于PCI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未损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与PCI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PCI治疗前与PCI治疗后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均显著高于心肌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组患者血清cTnI、CKMB浓度显著高于PCI治疗前及心肌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前,心肌损伤组血清cTnI、CKMB浓度与心肌未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前患者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与PCI治疗后血清cTnI、CKMB浓度呈正相关(P0.05)。患者PCI治疗前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单独检测对PCI治疗后心肌损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3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度为87.90%,特异度为92.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治疗前血清ET-1、TNF-α、sICAM-1浓度是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PCI治疗前ET-1、TNF-α、sICAM-1浓度升高,可能作为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急诊PCI组,行择期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择期PCI组,病情稳定未行任何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给予静脉溶栓或PCI等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组患者在发病12~24 h内入院,入院后立刻行PCI放置支架;择期PCI组患者在发病24 h后入院,7~10 d后行PCI放置支架。比较3组患者发病1周及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结果发病1周,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和对照组患者LVEDVI、LVESVI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个月,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3组患者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与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但急诊PCI的改善效果出现更早、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与医院地域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10年间北京地区54家医院行PC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根据医院所在地域位置分为远郊医院(n=24,44.44%)及市区医院(n=30,55.56%)。同时根据年平均直接PCI的数量分为3组:低量组(n=35,总直接PCI 16846例,27.57%)、中量组(n=15,总直接PCI 22996例,37.64%)和高量组(n=4,总直接PCI 21258例,34.79%)。分析远郊医院与市区医院;低量组、中量组及高量组各组间直接PCI和择期PC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10年间北京地区54家医院共完成PCI 473512例,死亡1794例,死亡率0.38%;其中择期PCI 412412例(87.10%),死亡443例,死亡率0.11%;直接PCI 61100例(12.90%),死亡1351例,死亡率2.21%。远郊医院择期PCI死亡率高于市区医院(P<0.001),直接PCI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4)。在直接PCI中,低量组和中量组死亡率远郊医院均显著低于市区医院(P<0.0001);高量组死亡率市区医院显著低于远郊医院(P<0.0001)。在择期PCI中,中量组死亡率远郊医院显著低于市区医院(P=0.0438);高量组死亡率市区医院显著低于远郊医院(P<0.0001);低量组死亡率远郊医院与市区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7)。同时发现年平均直接PCI量越大的医院其直接PCI死亡率越低,高量组低于中量组,中量组低于低量组(P<0.0001);在择期PCI中高量组显著低于中量组及低量组(P<0.0001),低量组及中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6)。结论:北京市不同地域医院间直接PCI死亡率无差异,择期PCI死亡率远郊医院高于市区医院;年平均直接PCI手术量高的医院PCI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A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PCI前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至PCI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 h TIMI分级、PCI后1周ST段回落情况、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PCI前及PCI后1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PCI前及PCI后2周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PCI后1 h TIMI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1周ST段回落50%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 h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c 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ET-1水平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试验组患者于PCI中予以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 h 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PCI前及PCI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CI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后1 h试验组患者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老年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易化PCI和常规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易化PCI和常规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AMI患者分别行易化PCI术(42例)和常规PCI术(39例),对比两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左心室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易化PCI组开通率为97.6%41/42),常规PCI组开通率为79.5%31/39),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为(53.8±6.7)%((和(50.2±5.2)%;易化PCI组无死亡,常规PCI组死亡6例,两组出血、再梗死、脑卒中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易化PCI治疗AMI可以尽快开通罪犯血管,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直接PCI;对30例AMI患者行择期PCI。于术后2、15和30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术后2、15周直接PCI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P<0.05或P<0.01)。择期PCI组、直接PCI组15和30周ESVI、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至30周时,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EDVI、LVEF和RW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室壁运动指数在2组间始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直接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三组,各组均为40例,入选病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PC)并且有完全的代偿间歇,AMI后1~3周对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获得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等指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结果直接PCI组TT、TO低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而TS高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同时延迟PCI组上述指标也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AMI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I后HRT各参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直接PCI更优,故对于AMI患者应尽早行直接PCI,对于无条件者行延迟PCI同样获益。  相似文献   

16.
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溶栓联合PCI的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与同期单纯溶栓(31例)和直接PCI(74例)的心肌梗死病例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显示溶栓联合PCI组的TIMI3级血流占88.9%,较单纯溶栓组(74.2%)高(P=0.087),与直接PCI组(91.9%)相似(P=0.404)。临床资料显示溶栓联合PCI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占4.4%,较单纯溶栓组(12.9%)低(P=0.181),与直接PCI组(1.4%)相似(P=0.319)。三组病例的住院死亡率相似(4.4%,6.5%,4.1%)。住院期间的主要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相似(4.4%,3.2%,1.4%)。结论溶栓联合PCI的再灌注效果可能优于单纯溶栓,至少不逊于直接PCI,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及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7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并与观察组患者年龄相近的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患者PCI前、PCI后6 d及PCI后90 d,对照组受检者体检当天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 d、术后90 d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 d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低于PCI前,血浆IL-6水平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90 d血浆MMP-9、P选择素水平低于PCI前(P0.05),而血浆IL-6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90 d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与PCI后6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调节AMI患者血浆MMP-9、IL-6、P选择素水平,促进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CI)和补救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和费用效果比。 方法 采用观察性对列研究的方法。连续选取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 5 9例以及补救PCI治疗的患者 2 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疗效、费用及费用效果比。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完全匹配。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的情况无差别。虽然从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补救PCI组长于直接PCI组 (2 19 4 7min± 10 3 5 9min比 116 0 5min± 5 4 4 6min) (P =0 0 0 0 ) ,但PCI术成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住院期间心衰、心绞痛、再发心梗、出血等的发生率 ,病死率 ,监护日及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累计心衰的发生率直接PCI组为 13 6 0 % ,补救PCI组为 31 0 0 % (P =0 0 5 0 ) ;再发心梗、再入院、再次冠脉介入或搭桥手术的发生率及总病死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住院费用和总费用 ,补救PCI组高于直接PCI组 ;心功能获益的费用效果比 ,直接PCI组优于补救PCI组。 结论 补救PCI与直接PCI相比 ,手术同样安全有效。但是 ,慢性期心衰的发生率补救PCI高于直接PCI,费用也高于直接PCI。费用效果比 ,直接PCI优于补救P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或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3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 (PCI组 ) ,3 6例AMI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行直接PCI治疗 (溶栓 +PCI组 ) ,42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各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CI组住院天数为 (9.3± 4.1)天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 (4 5 .1± 4.2 )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2例 ,择期再次PCI 2例。溶栓 +PCI组住院天数为 (9.2± 4.0 )天 ,LVEF为 (4 7.2± 4.1)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1例 ,择期再次PCI 1例。溶栓组住院天数为 (14 .0± 7.3 )天。LVEF为 (4 1.8± 6.4)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15例 ,择期PCI 14例。结论 AMI直接PCI或溶栓 +PCI可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5 )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药时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01至2017-02-01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PCI的ACS患者320例,根据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药时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80例。4组患者均于PCI前后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PCI前后均给予替格瑞洛,B组患者PCI前给予氯吡格雷、PCI后给予替格瑞洛,C组患者PCI前后均给予氯吡格雷,D组患者PCI前给予替格瑞洛、PCI后给予氯吡格雷;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4组患者PCI后心脏血流状况,PCI前及PCI后1、3、6个月心功能指标,PCI前及PCI后24 h肝肾功能指标及P2Y12反应单位(PRU);记录4组患者PCI后90 d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PCI后B组、C组、D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低于A组(P0.05);C组、D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CTFC)大于A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LVEF和LVEDD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后1、3、6个月B组、C组、D组患者LVEF低于A组,C组、D组患者LVEF低于B组(P0.05)。PCI后3个月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A组、B组(P0.05);PCI后6个月B组、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A组,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B组(P0.05)。(3)4组患者PCI前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水平及P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I后24 h血浆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 B组、C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A组,C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B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C组(P0.05);C组、D组患者血浆Cr水平高于A组、B组(P0.05)。(4)A组和B组患者PCI后90 d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D组(P0.05)。结论与PCI前后均使用氯吡格雷及PCI前或PCI后使用替格瑞洛相比,PCI前后均使用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改善ACS患者PCI后心脏血流状况、心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肝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