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彭伟  陈乐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49-150
目的: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2005年7月~2008年7月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105例,血液透析时间1.3年,每周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ml~250ml,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05例中动静脉内瘘1~3年通畅率分别为98.41%、95.5%、92.76%,10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假性动脉瘤14例(5%),血栓形成4例(3.8%),血流量不足4例(3.8%),出血和血肿3例(2.8%),感染1例(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好患者的AVF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其透析质量,一直是血透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7月间91例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内瘘保护健康宣教,认为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加以适当体能锻炼,可有效减少AFP闭塞,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3/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46%(11/6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护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再次行AVF成形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循证分析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问题,针对性找出有关循证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循证,找出预防AVF闭塞的最佳护理措施,使护士有证可循,切实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论: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可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维持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血栓形成护理、出血护理和感染护理。记录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钝针扣眼穿刺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258例患者扣眼穿刺并发感染14例(5.43%)、穿刺点渗血12例(4.65%)、隧道狭窄10例(3.87%)穿刺点湿疹4例(1.55%)、血栓形成15例(5.81%)。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和反复穿刺所致。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疗妥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喜辽妥软膏于动静脉内瘘穿刺24小时后外涂,观察组48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瘘皮肤瘢痕形成及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皮肤疤痕形成及范围、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早期干预能提高AVF穿刺成功率,改善AVF血流量,有效预防皮肤瘢痕形成,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降低动静脉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250例施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130例与对照组1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动静脉内瘘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感染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当做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溶栓治疗以及个性化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的35例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经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有26例患者内瘘功能恢复,成功率为74.29%(26/3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溶栓治疗与个性化护理下内瘘功能回复率较高,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对两组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瘘口内径、血流均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9%(4/46),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6.09%(12/46)(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7%(43/46),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6.09%(35/46)(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瘘口内径和血流量,加快患者的内瘘成熟时间,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蔡明霞 《光明中医》2022,(22):4173-4175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确定入选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新入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透析中心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经护士规范化培训及宣教,观察1年时间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情况。结果 患者的护理干预评分对照组(4.99±1.26)分,观察组(7.35±0.95)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1年时间皮下血肿发生率为26.32%(10/38),观察组发生率为7.89%(3/38),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预防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易取得患者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吴瑾 《亚太传统医药》2010,6(3):154-155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目前最理想、最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分析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责任制整体护理联合木瓜酒湿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1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联合木瓜酒湿敷干预,2组均干预3个月。记录2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干预结束时评价2组内瘘功能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内瘘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联合木瓜酒湿敷可显著改善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端血流动力学,提高内瘘早期功能,并可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术后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制订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方法,统计该2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例数及比例,并观察白内障术眼的恢复情况。结果 20例白内障术后的患者未出现感染、血栓及假性动脉瘤,未发生白内障术后感染、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制订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术后动静脉内瘘感染、血栓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的特点及方法并进行持续干预,以提高内瘘自我护理的质量.方法:对8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进行持续干预,包括术前干预、术后干预、内瘘强化护理.结果:86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有力,穿刺成功率98%、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对内瘘自我护理的持续干预,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组,分别进行全面性护理指导、常规护理,各60例。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48.89±5.62)分、自我概念(28.48±3.51)分、健康知识水平(47.34±5.62)分、自护责任感(26.78±3.53)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3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指导用于实施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内瘘的影响分析。减少造内瘘时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内瘘的成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术,且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在15个月~60个月不等,其中3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而重新造瘘。患者对内瘘手术满意。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同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正确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延长内瘘使用期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并发症的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