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桂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14-2015
目的研究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临床病因,及其对新生儿窒息、孕妇产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统计61例第二产程延长产妇的临床病因;比较第二产程延长产妇的剖宫产、顺产、阴道助产产后感染的发病情况,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例数。结果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是胎头位置异常,其次是宫缩乏力、巨大儿。对产妇的产后感染影响最严重的是阴道助产,其次是手术产;第二产程延长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无论助产还是剖宫产对胎儿预后均不良。结论应尽早发现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早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脐带绕颈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方法 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46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无胎儿脐带绕颈的正常分娩产妇2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分别为9.12 h及7.06 h,第二产程分别为2.2 h及1.6 h,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60.2%与85.0%(P< 0.005),2组阴道助产胎吸率分别为7.7%与3.2%(P<0.05),产钳助产分别为2.0%及0.9%(P>0.05),剖宫产2组分别为30.1%与1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0.2%与3.2,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2.0%与1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绕颈虽然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导致产程延长,增加阴道胎吸及剖宫产率,导致胎儿预后不良,需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处理分娩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31例第二产程延长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成3组:自然分娩组、阴道助产组和剖宫产组,比较3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中第二产程延长原因.结果 在131例孕妇中,自然分娩79例(60.3%),阴道助产24例(18.3%),剖宫产28例(21.4%).3种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4.9,P>0.05),产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P>0.05),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F=0.5,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9.1,P >0.05).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阴道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和阴道助产组)第二产程延长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而剖宫产组主要原因为胎位异常和胎头下降停滞,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1、18.9、43.1,均P<0.05),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原因中的巨大儿、胎儿窘迫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3.7,均P>0.05).结论 第二产程延长不是阴道助产或剖宫产指征,对母婴预后无不良影响,不可机械遵守第二产程时限,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5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对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与其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阴道异常以及分娩困难等均导致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而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结论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为脐带异常、宫缩乏力、胎位异常以及产道异常等,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后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的原因主要为胎儿窘迫、阴道助产以及脐带异常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初产妇410例,其中自愿要求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210例作为干预组,另选同期传统方法分娩200例为对照组,未使用药物止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产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等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镇痛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延长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总结该院2006年12月~2008年9月第二产程延长患者216例(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患者235例(对照组)。行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结局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几率远大于对照组;采用同种方式终止妊娠时,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产妇严重软产道损伤、产后排尿困难及产褥期出现临床感染症状的几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低Apgar评分率两组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二产程延长是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它导致母体产后出血量发生率增加,且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下降。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应进行头盆评分,尽量避免并积极处理第二产程延长,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与新生儿预后以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为改善胎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致残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的孕妇12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将她们分为Ⅰ组(产程时间〈1h)50例、Ⅱ组(产程时间1~2h)50例和Ⅲ组(产程时间〉2h)20例。在3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均采集胎儿脐动脉血,采用美国产i—STAT300手掌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并统计3组Ⅱ-Ⅲ度羊水污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例数和脐动脉血气指标情况。结果:Ⅰ组的Ⅱ-Ⅲ度羊水污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0例(0.000)、(9.90±0.303)分、5例(10.000),Ⅱ组的分别为19例(38.00%)、(9.34±0.92)分、21例(42.00%),Ⅲ组的分别为20例(100.00%)、(6.00±2.36)分、18例(90.00%),3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酸碱值)、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和BE(剩余碱值)分别为(7.31±0.06)、(29.85±6.29)mmHg、(58.19±5.77)mmHg和(-5.00±1.74)mmol/L,Ⅱ组的分别为(7.23±0.06)、(25.86±5.56)mmHg、(63.04±7.26)mmHg和(-8.18±3.20)mmol/L,Ⅲ组的分别为(6.98±0.17)、(21.62±4.30)mmHg、(71.52±6.90)mmHg和(-14.69±2.91)mmol/L,Ⅰ组与Ⅱ组的PaC02和BE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Ⅲ组的PH值、PaO2、PaCO2和BE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的PaO2、PaCO2和BE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间与新生儿预后及脐动脉血气密切相关,早期干预缩短第二产程,有助于提高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脐带绕颈可使脐带血管受阻,造成胎儿窘迫。本文对160例B超诊断脐带绕颈的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胎心监护,加强产程观察与护理,及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避免了盲目剖宫产与处理不及时造成的新生儿窒息、死产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995年1月~1999年11月在我院分娩产妇1556例,产前经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312例,选择年龄24~29岁,孕周 37~42 w,单胎,头位,无任何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产妇160例,并与同期相同条件下无脐带绕颈的160例进行对照观察。1.2方法 产妇入院后常规再次进行B超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57例和非镇痛组127例,观察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7±194.8)min比(334.4±174.6)min、(554.7±235.2)min比(383.9±204.6)min、100.0%(157/157)比44.9%(57/127),P<0.05].镇痛组镇痛效果好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影响妊娠结局,但可能会延长产程.  相似文献   

10.
王雪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74-4775
目的:分析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5年4月~2008年4月三年间258例第二产程延长病例,将第二产程延长者新生儿窒息组与新生儿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第二产程延长的病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1.78%,其发病原因与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孕妇身高、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P<0.05),而与脐带异常、新生儿性别、使用催产素及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新生儿窒息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较新生儿正常组延长(P<0.05)。结论:正确的阴道助产不失为处理第二产程延长的良好方法,积极试产,及时处理和缩短第二产程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试产的过程中要积极处理第二产程,严密观察胎心率及各项生物指标的变化,必要时不失时机地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21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70例为足月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对照组A),70例为足月再次经阴道分娩经产妇(对照组B),70例为瘢痕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产妇(观察组),统计记录并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分析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A组,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高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延长产妇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周方面与非产程延长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在孕期体质量增加、宫颈Bishop评分、妊娠期糖尿病、胎位、新生儿体质量、精神因素、年龄及宫缩乏力方面与非产程延长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体质量增加、宫颈Bishop评分、妊娠期糖尿病、胎位、新生儿体质量、精神因素、年龄及宫缩乏力是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瘢痕妊娠行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介于经产妇和初产妇之间,孕期体质量增加、宫颈Bishop评分、妊娠期糖尿病、胎位、新生儿体质量、精神因素、年龄、宫缩乏力是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娩时,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产妇自身情况对产程及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保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475-2476,2479
[目的]探讨产妇自身情况对产程及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来某院妇产科择期分娩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乳头按摩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手术产率、胎儿酸血症及新生儿转入NICU的发生率。[结果]①干预组焦虑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窒息率、手术产率、胎儿酸血症及新生儿转入NICU的发生率,前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3组合并后与第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的自身情况影响产妇的产程及新生儿预后,妇产科医生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院95年10月至96年7月住院的正常产妇中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使用气囊助产仪:对照组60例,不使用该仪器。结果表明,试验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剖宫产率明显小于时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气囊助产仪能明显缩短产程,减少难产,降低剖宫产率。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娩期胎儿窘迫的诊治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2200例产妇在分娩期经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FHR-uc,结合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产后立即采脐动脉血做pH测定,进行诊断和处理。结果:通过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诊断胎儿窘迫123例,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97.02%,Apgar评分<7分符合pH值为45.76%。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正常图型,Apgar评分高低与产程长短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中,正常图形与可疑图形、异常图形与产程长短和分娩方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结合电子胎心率宫缩监护和羊水性状可确切诊断胎儿窘迫,及时缩短第二产程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分娩镇痛(CSEA)对第二产程的影响. 方法 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的影响,并比较对镇痛组(CSEA组)与非镇痛组(非CSEA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及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1 994例,中5 748例(47.92%)产妇接受CSEA,6 246例(52.07%)产妇未实施CSEA.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EA组第一产程时间为(529.03±162.03)min,第二产程时间为(43.86±21.19)min,非CSEA组第一产程时间为(348.17±161.31)min,第二产程时间中位数为(33.95±18.14)min,CSEA组第一及第二产程均较非CSEA组延长(t值分别为-53.20、-23.75,均P<0.001).CSEA组会阴侧切率为38.40%,显著高于非CSEA组(χ2=28.6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EA不增加二产程延长的风险(OR=0.839,95%CI:0.767~1.205,P=0.691).另外,CSEA组会阴侧切率及器械助产率高于非CSEA组(χ2=37.32,P<0.001),而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入院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3),且CSEA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非CSEA组(χ2=84.46,P<0.001). 结论 虽然CSEA延长了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但不增加第二产程延长风险,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孕7个月后自愿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的孕妇57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未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的60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时疼痛程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68.33%(χ2=11.24,P<0.01),剖宫产率为7.02%,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10.11,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 t=8.94,8.16,9.96, P<0.05);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3.02,4.57,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8.33%(χ2=5.70,P<0.05)。结论孕后期进行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训练,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分娩法在陪伴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 6月定期产检的初产妇271例,其中孕晚期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培训,分娩时采用拉玛泽呼吸法陪伴分娩的初产妇 121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分娩并同意自然分娩初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产 程时间、减痛效果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1.41%,低于对照组(54.67%),观察组第1产程 和第2产程时间分别为(7.16±1.33)h和(40.65±9.05)min,均比对照组(9.22±1.48)h和(51.02 ±9.22)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拉玛泽呼吸分娩法产妇以0~Ⅰ级疼痛为主,其减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窒息率(19.83%)也低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 分娩法陪伴分娩可明显增加初产妇顺产率和缩短产程,其减痛效果更佳,可促进自然分娩和有效控制新生儿窒息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头位经阴道试产发生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时行低位产钳术的产妇60例为A组,另选取同样情况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B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及结局。结果:A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的比例低于B组。结论:低位产钳术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解决第二产程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方法,紧急情况下使用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较剖宫产术更为简便迅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导乐分娩(观察组)和100例非导乐分娩(对照组)的产妇的心理因素、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理因素分值、剖宫产率、产程、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导乐分娩可减轻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负面影响,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率,减少产后出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