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LEV)单药治疗新诊断的隐源性Wes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5例隐源性West综合征患儿采用LEV治疗,首次剂量30 mg/kg,第2天25 mg/kg,2次/d,以后每隔5~7 d,依照临床反应逐渐予以调整剂量,直到癫痫发作停止,最大剂量为每日60mg/kg,用药lO个月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2例于用药12~17 d发作完全控制,脑电图恢复正常,停药6个月后未再发作;2例用药后发作减少>50%,脑电图示好转;另1例发作始终未减少,改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脑电图示高度节律失常.除1例患儿出现嗜睡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LEV单药治疗新诊断的隐源性West综合征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l痉挛,婴儿;治疗效果;左乙拉西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匹鲁卡品癫癎动物模型皮层脑电图的作用。方法16只动物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癎动物模型,侧脑室注射左乙拉西坦,观察对皮层脑电图癫癎样放电频率以及脑波频段分布的影响,等容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左乙拉西坦组大鼠皮层脑电图的痈性放电频率明显下降(P〈0.01);脑电频段分配中β波频段所占比率减少(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以抑制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癎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2岁以下癫痫婴幼儿应用左乙拉西坦(LEV)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住院确诊的2岁以下癫痫患儿中,服用LEV的39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收集患儿发作类型、家族史、影像学等资料,并进行为期6~72个月的随访,评估患儿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终量有82.7%的患儿为中低剂量,添加治疗剂量组70%的患儿为高剂量。左乙拉西坦治疗2 岁以下癫痫患儿,6个月总有效率为82.1%,完全控制率为61.5%。其中,对于局灶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有效率分别为76%和55.6%,对于失张力及肌阵挛发作效果差。单药及添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左乙拉西坦具有较高安全性。结论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有效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对部分或全面性发作均具有良好疗效,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及保留率,是2岁内儿童癫痫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首选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02例癫癎儿童首选托吡酯治疗,其中部分性发作103例,全身性发作93例,首日0.5~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7 d加量1次,目标剂量4~10 mg/(kg·d);West综合征4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首日剂量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1~3 d加量1次,目标剂量10~15 mg/(kg·d).治疗1年后根据发作频率,将疗效分为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103例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8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2%;93例全身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67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32%;4例West综合征治疗后完全控制1例,有效3例;2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效2例.结论托吡酯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抗癫癎药物,适用于小儿各型癫癎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诺  王立哲  马翠  贾飞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59-3260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0例,给予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口服,初始剂量2.5 mg/(kg.d),根据患儿反应情况缓慢加量,每1~2周加量1次,每次增加2.5 mg/(kg.d),最大剂量10.0 mg/(kg.d)。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8周末(治疗后),由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8周末医师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1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不随意运动进行测评,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家长组:t=7.725,P<0.05;康复治疗师组:t=6.364,P<0.05;医师组:t=3.057,P<0.05);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VAS测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2.748,P>0.05);CGI评分结果,疗效指数>1.0,治疗有效,未见不良反应。CGI测评用药起效时间为3~28天,平均起效时间(11.7±7.5)天。结论: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可减少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不随意运动,起效快、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局灶性癫痫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初始剂量5~10 mg/(kg·d),每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剂量5~10 mg/(kg·d)直至增加到目标剂量20~40 mg/(kg·d),维持剂量为16~40 mg/(kg·d),随访6~12个月,统计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用药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IgA、IgG、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良反应主要为反应迟缓、食欲差、嗜睡、情绪异常、皮疹及头晕,但持续时间均较短,在治疗后2周内消失,患儿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结论对于婴幼儿局灶性癫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对患儿脑电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诊断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133例,均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根据其应用的维持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3)及低剂量组(n=50)。两组患儿均使用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d)为负荷量,24 h后予维持量,高剂量组维持量8~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量5~7.9 mg/(kg·d)。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5 d后的治疗有效率、发作次数变化、严重程度变化及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低剂量组(72.0%),5 d后呼吸暂停平均发作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按出生胎龄分成<32周和≥32周,同出生胎龄组内,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下,不同出生胎龄间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任何出生胎龄下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维持量8~10 mg/(kg·d)较维持量5~7.9 mg/(kg·d)均更有效,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儿血清Ig A、Ig M和Ig 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初始剂量为10~20 mg·kg~(-1)·d~(-1),每周增加5~10 mg·kg~(-1)·d~(-1),直至增加到20~30 mg·kg~(-1)·d~(-1)。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初始剂量为10~20 mg·kg~(-1)·d~(-1),每周增加5~10 mg·kg~(-1)·d~(-1),直至增加到20~40 mg·kg~(-1)·d~(-1)。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价患儿认知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 A、Ig M、Ig G)。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全量表智商、操作智商、言语智商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 A、Ig M、Ig G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临床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效果显著且安全,同时还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对控制病情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对于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对于50例癫痫合并ESES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13例)或单药治疗(37例)。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发作、长程视频脑电图以及智商情况,分析左乙拉西坦对于消除ESES现象,控制临床发作方面的作用,及对患儿认知的影响。结果 2例病例失访,共48例患儿完成了至少1年的随访,29例患儿发作完全控制,8例患儿发作减少50%以上,11例患儿无效,临床发作有效率为77.1%;棘波指数(SWI)减少超过75%者有14例(29.2%),减少超过50%者11例(22.9%),总有效率为52.1%。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后发现在操作能、言语能和总智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乙拉西坦对于变异型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ABECT)的脑电图有效率为69.6%,显著高于其他综合征。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ESES对临床发作及睡眠期的SWI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安全有效,长期口服左乙拉西坦没有对患儿造成认知损害。左乙拉西坦对于ABECT疗效优于其他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常用的两个剂量在患儿治疗中的药效学和安全性,及其谷浓度的最佳水平,以期为临床更合理的使用和监测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万古霉素40 mg/(kg·d)(低剂量组)或60mg/(kg·d)(高剂量组)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通过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AUC0-24h;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高剂量组平均AUC0-24h分别为(326.7±284.5)mg·h/L和(472.3±399.1)mg·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21.7%和56.7%的患儿AUC0-24h400mg·h/L;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浓度和AUC0-24h相关性良好(P0.01),谷浓度为10mg/L时,所有患儿均可达到AUC0-24h400mg·h/L。结论在患儿中,万古霉素60mg/(kg·d)的初始剂量较40 mg/(kg·d)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当MIC≤1mg/L,谷浓度为10mg/L时,即可达到AUC0-24h/MIC400mg·h/L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顾红菲  宁宪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77-2678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P3潜伏期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较卡马西平组减少,P3潜伏期缩短(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较卡马西平组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血药浓度与患儿年龄、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了解LEV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其相关不良反应,评价LEV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入院治疗的癫痫患儿600例,根据是否合并用药,分为LEV单药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收集患儿的人口统计学及疾病特征,分析LEV血药浓度、剂量/血药浓度比值在LEV单药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间的差异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记录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LEV剂量/血药浓度比值、LEV每公斤体重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10、8.230,P<0.05),7~12岁、>12岁的患儿LEV剂量/血药浓度比值均低于1~3岁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1、4.932,P<0.05)。LEV单药治疗组的单位体重剂量为(27.97±10.36)mg/kg,低于肝酶诱导剂组、肝酶抑制剂组及混合组(t值分别为3.640、2.840、3.740,P<0.05)。LEV血药浓度在发作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停药后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左乙拉西坦的合理停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94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在停药前进行24 h长程视频脑电图和头部CT或MRI检查,完全停药后1年进行随访,每月定期1次电话或门诊随访,对复发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年龄、性别、病因、治疗前发作频率、癫痫发作类型、有无颅内病灶、开始治疗前病程、减药时间、有无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方式等因素对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影响。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前发作频率、有无颅内病灶、开始治疗前病程、减药时间、有无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方式等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治疗前发作频率、有无颅内病灶、开始治疗前病程、减药时间、癫痫发作方式是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停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OR=3.093、5.209、2.919、4.772、5.628,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停药后复发受治疗前发作频率、有无颅内病灶、开始治疗前病程、减药时间、癫痫发作方式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性地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综合征(Lennox-Gastaut,LG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诊断为LGS的患儿分为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组和左乙拉西坦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干预,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LEV联合治疗组前后患儿头颅磁共振波谱、脑电图棘慢波指数的变化,同时采用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作为评定工具,对LEV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对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及评定。结果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左乙拉西坦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0%,两组病例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儿头颅磁共振波谱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值升高,脑电图棘慢波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V联合托吡酯治疗LGS综合征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综合征Lennox-Gastaut(LG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LGS的患儿分为左乙拉西坦治疗联合托吡酯治疗组和左乙拉西坦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干预,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LEV联合治疗组前后患儿头颅磁共振波谱、脑电图棘慢波指数的变化,同时采用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作为评定工具,对LEV联合治疗组前后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及评定。结果 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左乙拉西坦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0%,两组病例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儿头颅磁共振波谱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值升高,脑电图棘慢波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V联合托吡酯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对癫痫患儿血液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并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癫痫患儿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至少1年后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同期门诊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及12个月均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12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及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其他抗癫痫新药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55-356
目的观察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有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Q、VIQ及PIQ评分均较对照组高,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妥泰治疗癫痫患儿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妥泰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2岁以内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服用妥泰一年以上各类型癫痫患儿134例进行临床分析。妥泰单药治疗者97例,加药治疗者37例,其中加药治疗后改为妥泰单药治疗29例。妥泰开始量为0.5~1 mg/(kg.d),以后每周增加0.5~1 mg/(kg.d),直到目标剂量3~5 mg/(kg.d),此后维持此剂量,并酌情调整。【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发作次数均减少75%以上。无发作123例,占92%。本组不良反应37例,占27.6%,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加量期,与加量速度有关。【结论】妥泰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良好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组≤2岁婴幼儿病例疗效明显,对生长发育无影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