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24岁。活动后心累不适,反复晕倒3次。余无特殊不适,查体无明显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团块,考虑粘液瘤,全心增大,二尖瓣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于2011年3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沟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自 1997年 6月到 2 0 0 1年 8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 17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年龄 4 1± 6岁。其中良性 16例 ,包括单纯左心房粘液瘤 11例 ,单纯右心房粘液瘤 1例 ,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 3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房粘液瘤 1例 ;恶性 1例 ,为左心房横纹肌肉瘤。 1例术前未发现左心房粘液瘤 ,因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现。3例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患者中 ,1例因冠心病入院拟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3.
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 ,其发病率约为 0 0 5 % 〔1〕。据统计 ,发生于左心房约 75 %~ 80 % ,右心房 10 %~ 2 0 % ,双心房、左右心室或多心腔 5 %~ 10 %。 1980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外科手术治疗右心房粘液瘤 11例。现将治疗经验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年间我们共收治心脏粘液瘤 15 0例 ,位于右心房者 11例 (7 3% )。此 11例中男 4例 ,女 7例 ;年龄16~ 5 9岁 ,平均 4 1 8岁 ;体重 38~ 75kg ,平均 4 2 6kg。 11例经病理诊断为右心房良性粘液瘤 9例 ,恶性粘液瘤 2例。病程 1周~ 7年。入院时心功能 …  相似文献   

4.
自1980年2月到1990年2月,我院收住35例心脏肿瘤。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7岁至58岁。原发性心脏肿瘤30例,其中左心房粘液瘤26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多发性的(包括左房、左心室)粘液瘤1例。心脏转移肿瘤5例,心包恶性瘤心脏转移8例,腺癌心脏转移2例。手术切除肿瘤23例,存活18例,早期死亡5例,晚期死亡1例。手术探查未能切除肿瘤4例,这4例均出院后8个月内死亡。4例因住院等待手术突然猝死。4例拒绝手术,出院后6~18个月内死亡。作者认为心脏肿瘤应当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纪冬潍 《护理学杂志》1997,12(5):299-299
心脏粘液瘤为心脏的原发性肿瘤,占心脏肿瘤的75%[1]。粘液瘤组织脆弱易破碎,脱落后可引起周围动脉或脑血管的栓塞。手术切除为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段。我院1994~1995年施行心房巨大粘液瘤切除术2例.现就术中并发症的预防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例1男,38岁。心慌,气短,端坐位,双下肢浮肿5月余人院。查体: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心前区可闻及Ⅲ级舒张期杂音,肝肿大,腹水征(+)。B超示左心房粘液瘤。于1994年12月19日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肿瘤10.5cm×6.0cm×3.0cm,重79.5g,手术顺利。伤口甲级愈合,心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例1 女,16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4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有团块状回声,诊断左心房粘液瘤,于1992年6月26日入院.查体:心尖部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不随体位而改变.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切口,切除左心房粘液瘤.术中见瘤体大小为5.2 cm×3.7 cm×3.1 cm,呈葡萄状,基底部约3 cm×3 cm,位于卵圆窝左侧;瘤体远端坠向二尖瓣口,部分阻塞二尖瓣口.距瘤体约3mm将房间隔和粘液瘤做同心圆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恢复良好,术后第10天出院.病理诊断:左心房粘液瘤.随访10年,患者无症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5年4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心脏肿瘤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8~68岁(43.30±8.18岁)。左心房粘液瘤16例,右心房粘液瘤1例,原发性肝癌侵入右心房2例(未手术),  相似文献   

8.
101例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总结101例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4例,右心房粘液瘤6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1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10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随访84例,随访率84%(84/100);随访时间3个月~5年,复发1例。结论心脏粘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我中心收治的28例诊断为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个月至69岁,中位年龄11.5岁,体重39.0(4.8~100.0)kg。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原发性心脏肿瘤27例,继发性心脏肿瘤1例。原发性心脏肿瘤包括粘液瘤16例、横纹肌瘤5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血管瘤2例、纤维瘤1例;继发性心脏软骨肉瘤1例。28例心脏肿瘤分布在29处,其中左心房14例,右心房3例,左心室1例,右心室7例,二尖瓣2例,三尖瓣2例。全组患者中6例有脑栓塞史,3例有周围血管栓塞史,3例有晕厥史。围术期及远期无死亡病例。25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3例行部分切除术;心脏肿瘤切除经房间隔切口17例,经右室切口6例,经右房切口5例。随访中,2例粘液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3例心脏肿瘤部分切除的患者复查过程中有2例残余肿瘤组织消失,1例残余肿瘤组织大小与出院时无变化。结论对于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但能否达到完全切除需要根据术中肿瘤的解剖位置决定。如出现全身栓塞和晕厥,应考虑心脏肿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粘液瘤复发原因,探讨其新的临床分型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别收治的2例心脏粘液瘤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岁和42岁。使用维普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关键词为心脏粘液瘤的文献,复习国内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14年间所发表的有关粘液瘤患者外科治疗的大组报告(随访时间大于4年)和复发个案报道。结果复习大组报道的粘液瘤1969例,其中复发60例,复发率为3.0%;粘液瘤复发个案报道15例。数据分析结果:单蒂复发率为3.0%(3/99),多蒂为35.7%(5/14);多腔室分布复发率为41.7%(5/12)和33.3%(3/9);复发间隔时间平均4.1年;多次复发9例(12.0%),最多4次;复发时恶变1例;再手术率64.0%(32/50);有家族及遗传倾向的6例(8.0%)。我们将心脏粘液瘤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型粘液瘤指肿瘤起源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单蒂、局限于左心房、无基因异常证据的粘液瘤;非典型粘液瘤包括家族性、多点多腔室分布、左心房非常规位置起源、有明确基因异常、病理提示有恶性倾向的粘液瘤。结论多点、多腔室分布和左心房非常规位置起源的非典型心脏粘液瘤更易复发,术后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1.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8例,左心室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右心室粘液瘤4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7例,腹主动脉取栓术1例。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5例(4.4%),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左心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均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10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0个月,心功能Ⅰ级63例,Ⅱ级31例,Ⅲ级12例;复发3例,2例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远期死亡2例,均为恶性粘液瘤。结论心脏粘液瘤患者被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效果满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2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个月于2003年5月7日入院.查体:体温 35.2℃,脉搏124次 /分,呼吸18 次/分,血压110/80mmHg(1kPa=7.5mmHg).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三尖瓣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片示:右心房增大,心胸比率0.51.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右心略大,于右心房内见一 6.1 cm×3.5 cm实性块影,形态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于收缩期突入右心室,舒张期回缩至右心房,可见蒂状回声连于房间隔.左心耳实性团块影,无蒂,约1.0 cm×0.5 cm(图1).临床诊断:双心房粘液瘤.患者于5月13日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上下腔静脉插管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切开增大的右心房壁,粘液状不规则的肿瘤溢出,切除大部肿瘤后见蒂部连于卵圆窝,距蒂0.5cm环形切除房间隔,见左房心耳亦有1.5cm ×1.0 cm 同样肿瘤,无明显瘤蒂,并将其切除,肿瘤总重为66.5 g.术后病理诊断:粘液瘤. 术后患者心房颤动消失,恢复窦性心律.恢复顺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78岁。活动后气促、心前区憋闷 2年。查体心尖区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示 :左心房内见6 8m m× 4 4 m m× 36 mm边界清楚、形态不规整、中等不均回声团 ,蒂位于房间隔基底部。活动度大 ,舒张期突向二尖瓣口 ,收缩期回入左心房。二尖瓣轻 -中度反流 ,三尖瓣中 -重度反流。2 0 0 3年 5月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 ,调整体位后好转。胸部正中切口显露心脏 ,见心脏轻度增大。升主动脉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顺行性灌注心肌保护液。经右心房 -房间隔切口试取肿物 ,但恐…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 ,4 7岁。胸闷、头昏 1月余 ,休息后不能缓解。查体 :心尖区可闻及 2~ 3/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胸骨右缘第 2肋间可闻及 3/VI级舒张期泼水音。胸部X线检查示肺野清晰 ,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彩色超声示左房内一 8 7cm× 3 4cm大小相对强回声团 ,有蒂发于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 ,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诊断 :左心房粘液瘤 ,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 0 0 0年 7月手术。胸部正中切口 ,经右心房 -房间隔径路切开左房 ,见实质性瘤体突向左心房内 ,椭圆形 ,灰白色 ,约 8 0cm× 3 5cm× 2 …  相似文献   

15.
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近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6年 9月至 2 0 0 0年 2月 ,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71例 ,取得了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1例中男 30例 ,女 41例 ;年龄 17~ 6 6岁 ,平均 43岁。术前有活动后心悸、气急 5 3例 ,腹胀、纳差 14例 ,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例 ,发作性晕厥 3例 ,脑栓塞 1例 ,下肢动脉栓塞 2例。NYHA心功能II级 14例、III级 49例、IV级 8例。所有病人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 ,其中左心房粘液瘤 6 3例、右心房粘液瘤 5例、双心房粘液瘤 3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器质性二尖瓣病变 4例 (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脏黏液瘤为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液瘤占心脏良性肿瘤的94.1%,位于左心房者多见。我们对2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心脏黏液瘤患者25例,男性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8.6±9.80)岁。黏液瘤位于左心房23例,右心房2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3岁。常规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室内有占位病变3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余心肺未见异常。我院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内有大小约30mm×25mm球形物,有蒂,可随心脏搏动而摆动(图1),心脏其余结构未见异常。术前临床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包块(黏液瘤),病史中无肺循环栓塞表现。图1术前超声心动图图2术中切下的讨论心脏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心脏肿瘤的0.8%[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1]。血管瘤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分,其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小的肿瘤可无症状,大的肿瘤往往因为堵…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个月"入院。入院前反复多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并电复律。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查体:血压130/80 mm Hg,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7 mm,左心室增大,后下壁基底段室壁瘤形成(图1,箭头所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左心房增大伴轻度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左心房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16~55岁。待病情稳定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后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3例;急诊行腹主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待病情稳定后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切除术,同期经股动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急诊行Fogarty导管取栓,同期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1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肢体疼痛消失,血管超声波检查提示:取栓后动脉血运良好,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d。随访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粘液瘤复发及取栓部位粘液瘤种植转移,下肢血运良好,均无栓塞及血栓事件再次发生。结论心脏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如发生重要器官栓塞或外周动脉栓塞无血流通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状态考虑是否同期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术;如栓塞的肢体远端血液供应良好,待病情稳定后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术,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31岁。咳嗽、胸闷、气促1个月。查体心音较弱,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左偏。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6。心脏彩色超声可见右心房内-4.3cm×3.2em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右心房顶部,活动度大,心包腔内可见1.0-1.5cm液性暗区,考虑:(1)心脏肿瘤,右心房黏液瘤可能性大;(2)心包积液。腹腔B超示肝脾正常,未见腹腔积液。诊断:心脏肿瘤(右心房黏液瘤)。2005年8月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心包腔内血性积液,切开右心房游离壁,瘤蒂位于右心房顶部,瘤体充满右心房,约10cm×4cm×3cm大小,阻塞三尖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