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性""学徒性"的核心意蕴,昭示着"岗课融通"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纽带。但是,当下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中客观存在着"现代性"不足、"融通性"不够、"学徒性"不强等症结。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需要校企共同开发"岗课融通"的课程体系、组建"岗课融通"的师资结构以及打造"岗课融通"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和工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这能有力推进招生与招工的互通,入学与入岗的融合,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大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企业的用工效果。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精心选择合作企业是基础,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是前提,签订培养协议,明确职责是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文章从招生制度改革“、岗课融通,课程重构”“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实施、双师队伍建设、多元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创新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内涵与特征(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的创造发展,是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将岗位的生产技术要素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素相结合,并融合现代管理要素,突出育人功能的教育培训模式,是促进员工成长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的一种培训方式。(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践: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内涵要素,有些是相同的,如学徒制的载体、学徒单位、学徒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是把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制度。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推动行业、企业培训专员人才,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匹配,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主要从多个角度对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分析本校实施过程来阐述实施学徒制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找准利益平衡点来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指导及监管渠道及增强学生学徒认知度等关键要素,才能可持续性地推进学徒制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积极研究与推行,我国也极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如何将微课应用于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该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然后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为例介绍了微课制作的方法,最后探究了微课应用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带有明显的"需求引导"特征,直接地体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双导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是现代学徒制实施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双导师"制实践为例,讨论如何校企融合,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9.
刘弦 《科教导刊》2023,(4):125-127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文章首先指出高职“出纳业务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课岗融合,依据出纳岗位要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基于岗课赛证融合、实施“教、学、训、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岗课赛证融合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最后,总结了近年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新时代育人育才的标准要求改革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要素主要包括实质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常见流程。从联合招生、建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混编师资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等方面构建"双主体"育人环境。在"双主体"育人环境下,指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明确校企联合成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共同制订教学课程体系,执行校内外交叉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行之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将学徒制模式要素和现有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联系起来,是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以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进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协同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我院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平台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校企联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徒制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例,总结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在招生与招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强化管理服务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培养综合素质型技能人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推进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中,从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探析二者融合模式,为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的双创教育提供改革思路,为培养专业型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莉 《科教导刊》2021,(1):35-36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出的一项育人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与合理分配,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对现代学徒制与双主体育人机制内涵进行分析,明确现代学徒制产生与发展历程,并且阐述双主体育人机制主要内容,根据目前教育条件,重点探究了现代学徒制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途径,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培训教育模式进行融合,并在物联网环保应用专业课程中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建设内容,并在校企合作中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建立"政府引导、主体双元、校企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招生招工一体化"三站互动分段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学徒"双身份"的招生招工制度,实施"三站互动 分段轮换"的人才培养流程实践,开展国际标准的多方全过程学业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都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然而由于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电气课程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需要随着不同时代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学徒)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汽车电气课程,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在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