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乐乐 《数码世界》2003,2(5):45-46
去年的7月埃森哲咨询公司应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对中国的电子政务展开了补充调研。这是该公司继连续三年对全球电子政务进行研究之后的又一次考察活动,在其事后发表的《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构建未来发展的平台》报告中,埃森哲指出,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存在几种典型“病症”,如“孤岛型”电子政务(孤立的数据库,无连通的信息孤岛)、“克隆型”电子政务(一味照搬国外先进技术)、“冒进型”电子政务(没有整体规划的“一窝蜂”行动)。埃森哲咨询公司指出(2002年),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仅为23%,落后于其他19个被调查者。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政府第一门户。  相似文献   

3.
从降低行政成本看电子政务的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一年,从投资规模上看,全国各级政府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与2002年相比呈大幅度增长之势。从重视程度看,继十六大之后,发展电子政务再一次写进党的决定,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正起着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外包工程项目的法律实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飚  王华 《数码世界》2003,2(5):8-8,26
2003年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全面启动,信息安全、电子签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市场也将活跃起来。可以预见,电子政务项目的外包市场已迅速形成并将产生巨大商机。2002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市场总投资额达到350亿元,比2001年增长23.4%。2002~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总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为25.7%,按这一发展速度计算,五年后电子政务市场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商家提出的各式各样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如何依法搞好电子政务项目成为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将和大家共同探讨电子政务外包工程项目的法律实务,供大家运营电子政务外包工程项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府资源规划为电子政务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近3年的发展,虽然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也已达3000多个。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系统、建库、建网、安全保障等方面。据CCID统计显示,在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中,2002上半年我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度为107.3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度为26.5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度为21.1亿元。在软件产品中应用软件采购额度仅为12.71亿元,占整个电子政务建设投资的8.2%,远远低于国外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新的里程碑。中央门户网站于元旦凌晨的开通,以及第四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发布会于11日的顺利召开,都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政府网站建设为龙头,通过政府网站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成为了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让人民群众更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数字政府     
“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有效性。”3月5日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广电子政务”,中国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将是2002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大事。对 IT 行业来说,巨额的政府信息化采购,也为 IT 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极佳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8.
佳能(中国)公司政府采购部门在去年4月才成立,还没能制定相应的规划,有步骤地参与到中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来,那么是什么让佳能获得了政府采购强势品牌的称号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佳能(中国)公司政府采购与大客户部总经理大段理,他表示佳能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有清晰的认识:电子政务需要解决的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理清政府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并分清职责。CWEEK:您认为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目前中国电子政务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大段: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搞好电子政务,认清服务对象及其需求,然后再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IT行业是幸运的,看看时下神州大地上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你便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而更令人兴奋的则是已经成为全社会信息化“龙头”的电子政务。未来5年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于是2002年“进军电子政务”、“推广数字政府”成了中国IT业最受欢迎的关键词。到底谁在这场用实力行使分配权的竞争中拿走了最肥的一块? 从近日贵刊“中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0.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2002~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电子政务建设进八了实际应用的纵深发展阶段.应用网络联接将是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数据表明,2002年,由于政府上网工程不断推进这一有利因素的促进,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迅猛增长,总金额达到350亿元。而在未来几年中,国内将投入上千亿元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数据表明,2002年,由于政府上网工程不断推进-有利因素的促进,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迅猛增长,总金额达到350亿元。而在未来几年中,国内将投入上千钆元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化和网上办事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整体上驶入快车道,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进一步暴露。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未来中国电子网络政府的目标模式问题。笔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把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定位在服务导向型。也许是最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实施区级政府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应用支撑平台可以让电子政务系统达到资源共享、系统互通,且具备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空间。本文结合深圳市福田区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和全区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实例,对区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整体规划、技术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电子政务投资要为纳税人带来效益,这是“眼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发布后,大批的电子政务项目扑面而来。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各级政府机构投入了大笔资金,但是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尚没有清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业内动态     
我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每年投入2500亿元 据“2003中国国际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情况通报会有关人员介绍,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电子政务的投资、组织、规划和管理力度,今后数年我国每年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达250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列入到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划中,在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涉及问题的持  相似文献   

17.
《数码世界》2005,4(2A):4-5
如今“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是个时髦的名词,2004年更是被称为“电子政务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普遍设立了公众网站,电子政务的浪潮从国家部委一直延伸到县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已经普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国务院信息办提出了下一阶段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这一任务的提出。确定了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的导向。为电子政务健康地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报讯记者燕铭报道2006年1月1日,在经过了三个月的试运行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网站开通当天就吸引了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点击量,而据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政府网已经成为了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而这样的火热点击不仅代表着世界人民对中国更多的关注,也反映了我国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后,人民对政府信息的了解和对政府事务的参与更加积极,对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有更多的期待。从栏目设置上看,中国政府网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  相似文献   

19.
阿祥 《数码世界》2003,2(3):8-9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未来5年投资规模将高达1800亿,许多企业看好电子政务领域的前景,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可以相信,当电子政务进入应用阶段以后,这一领域投资的回报率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投资电子政务正当时加快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先行,这是“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刚刚过去的2002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一年。从投资规模上看,全国各级政府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与2002年相比呈大幅度增长之势。从重视程度看,继十六大之后,发展电子政务再一次写进党的决定,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正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本报今天刊登的一组电子政务实践专家的探讨文章,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尖锐的观点。但从专家们的肺腑之言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共同心声——电子政务不仅要推进,更重要的是求真务实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