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囊虫病在东南亚地区并不罕见。菲律宾、泰国都已报告有病例。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说明吡喹酮对人体囊虫病有效。本文报告了曼谷热带病医院收治的囊虫病病例及用吡喹酮治疗的效果。从1982年8月到1985年1月,曼谷热带病院诊断了12例囊虫病人。其中2例为皮下囊虫病,其余10例为脑和皮下混合型。年龄从20到59岁,男性5例,女性7例。诊断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ELISA对吡喹酮治疗后的脑囊虫病人进行血清学随访,以反映病灶的演变,评价其在监测吡喹酮治疗上的意义。 1984年1月至1986年6月,以经脑CT检查以CF为抗原,用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髓液(CSF)中的囊虫病IgG特异性抗体而确诊的69例脑囊虫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63例治疗前血清和/或CSF抗体阳性,其余6例两者均为阴性。采用吡喹酮3×25mg/kg 4、7和14天疗法,其中28例合并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分别用于治疗人体脑囊虫病均获得肯定的疗效。近期,采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囊虫病,获得了更加满意的疗效。现将使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治疗176例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初阿苯哒唑与吡喹酮分别用于治疗人体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均获得肯定疗效。1985年开始,笔者为减轻脑囊虫病治疗时出现的并发症(颅内压升高)采取二者联合治疗脑囊虫病取得更满意的疗效。现就近几年我们采用阿苯哒唑与吡喹酮联合治疗的273例脑囊虫病人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是肯定的 ,但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剂量、疗程较为混乱 ,致使治疗效果差异甚大〔1〕。为规范吡喹酮在脑囊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设 5个应用吡喹酮不同剂量、疗程的脑囊虫病治疗组 ,观察其疗效和药物反应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病例来源于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 ,经病理、CT、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2〕。1 2 分组 符合观察对象者 ,入院时随机抽样分组 ,共分 5组 ,服用吡喹酮方法各组分别为 :A组 63人 ,每人每疗程…  相似文献   

6.
诊断性治疗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囊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典型的脑囊虫病患者可根据马云祥等〔1〕诊断标准确诊 ,对于一些脑CT或MRI检查疑似脑囊虫病的患者 ,有时经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学检查仍难以确诊 ,延误治疗时机。近年来我们对该类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吡喹酮进行了诊断性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76例 ,男 5 3例 ,女 2 3例 ,年龄5~ 6 3岁。病程  3天~ 12年 ,其中 3天~ 1年 5 9例。头痛 42例 ;(伴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灵 11例 )发作性癫痫 2 9例 ,失语 2例 ,其它 3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学检查的价值。方法将60例脑囊虫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喹酮与丙硫咪唑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学检查。结果吡喹酮治疗组和丙硫咪唑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吡喹酮组为70.00%,丙硫咪唑组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IHA阳性率分别为88.33%和85.00%、58.33%和53.33%,ELISA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88.33%、63.33%和5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4阳性率分别为76.67%和18.33%、51.67%和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疗效相当,但丙硫咪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脑脊液囊虫免疫学检查阳性率较血清低,血清特异IgG4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治疗囊虫病致不良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高效抗囊尾蚴药物 ,但用其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 ,经常出现杀虫反应 ,同时吡喹酮也可引起药物过敏反应。我们对 2 0 0例囊虫病患者服吡喹酮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观察。1 临床资料2 0 0例中 ,男 134例 ,女 6 6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4岁 ,平均 33岁。服药当天 ,1d后和 2 d后出现反应者分别为5 8例、6 1例和 81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胀 12 3例 ,恶心、呕吐 2 8例、发热、寒战 32例 (体温在 37.9~ 39.8℃ ) ,全身肌肉酸痛 6 1例 ,皮疹 (面部或全身 ) 11例 ,多数皮肤潮红 ,皮疹为风团样融合成片 ,也有丘疹样并伴有剧…  相似文献   

9.
从1980年起至1982年底应用吡喹酮治疗了囊虫病患者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18~60岁。皮肤囊虫病24例(其中伴有脑囊虫病者14例,眼囊虫病2例)均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单纯眼囊中病1例,亦经视网膜活检证实。14例脑囊虫病中12例曾有癫痫发作史。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患者两例:例1,49岁,女性,1966~1977年居住于印度,返回瑞士后发生幻视、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用抗癫痫药治疗未能控制发作,CT扫描显示脑内有多个钙化和多小结病灶,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囊虫抗体阳性,是长期感染的播散型脑囊虫病患者;例2,33岁,男性,1979年到过不丹,在猪带绦虫病流行区居住过,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幻视和癲痫发作,是近期感染的脑囊虫病者。两例均用吡喹酮治疗,每日剂量50mg/  相似文献   

11.
自阿苯达唑、吡喹酮问世以来,对脑囊虫病的治疗多为单独用药。为了提高其近期治愈率,并减轻治疗中的副反应,我们对46例脑囊虫病人采用了先投阿苯达唑,后投吡喹酮的治疗方法,并于2疗程后半年以上进行复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8~56岁,平均34岁;病程10d~17年,平均2.5年。46例中有颞癫发作者35例(76.09%),其中大发作32例,小发作1例,局限性发作2例。间歇性发热3例(6.52%)。头痛、头晕37例(80.43%),恶心8例(17.39%),伴呕吐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实质型囊尾蚴病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吡喹酮,囊虫散胶囊及囊虫散胶囊+吡喹酮治疗,对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囊尾蚴钙化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观察囊虫散胶囊杀灭囊尾蚴作用。结果囊虫散胶囊组治愈率82.1%,吡喹酮组治愈率67.4%,中西药结合组87.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囊虫散胶囊组最低。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杀虫总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杀虫作用,同时促进死虫吸收,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脑囊虫病的原因探讨一附11例临床分析赵守松,张开华,邬亦贤,刘传苗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从1990年6月至1995年5月间本院诊治的脑囊虫病患者中,有11例经阿苯达唑或吡喹酮驱虫治疗5个疗程以上,并自...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我们用吡喹酮、干芜散治疗囊虫病37例,结果如下:一、治疗对象:病例中有皮下结节者33例,均经结节活组织检查确诊。无皮下结节者4例,均有神经精神症状,经脑CT和免疫学检查而确诊。病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6~55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多数为1~5年。二、药物分组甲组:12例。吡喹酮剂量10mg/kg/d,3次/d  相似文献   

15.
阿苯哒唑与吡喹酮是广谱抗寄虫药物,二药各有其优缺点,在此作者仅就其治疗脑囊虫病杀死囊尾蚴后遗留脑实质钙化灶问题作一比较。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30例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资料,统计治疗前后脑CT脑囊虫钙化情况。230例中,男131例,女9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8岁,平均34.15岁。农民97例,工人55例,干部33例,学生23例,教师4例,营业员5例,司机3例,护士2例,屠夫2例,工程师1例,家庭主妇2例,军人、民警、医师各1例。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166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80年代初应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以来,其疗效已得到公认,但所用剂量和疗程各家报道不一,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采用大剂量多疗程吡喹酮治疗166例脑囊虫病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66例中男性108例(...  相似文献   

17.
本院于1984~1985年用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168例。两例于疗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 例一,患者,男,22岁,军人。因头痛,呕吐,视物不清半年于1985年9月9日入院。曾在外院服吡喹酮治疗2次,均因发生昏迷而终止。体检,全身各处扪及结节45个,双眼底视乳头水肿,腰穿压力190mmH_2O,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64(+),血ELISA 1:1 600(+),确诊为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在37例脑囊虫病患者中进行了吡喹酮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评价了吡喹酮20mg/kg,q8h,长疗程(6、12及21d)和短疗程(3d)治疗脑囊虫病121例的疗效。结果示该药在CSF中浓度低,半衰期长。短疗程因CSF药浓度低和持续有效作用时间短而疗效差,长疗程(21和12d)疗效明显优于短疗程,提示吡喹酮在颅内的作用时间在其灭囊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丙硫咪唑联合治疗脑型囊虫病78例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大理671000饶灿德,陈云英,彭佩生云南省肿瘤医院陈德滇我省绦虫病感染率较高,达到15.2%,近年来,脑型囊虫病例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自1990年后,我们采用毗喹酮—丙硫咪唑联合治疗脑...  相似文献   

20.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出现过敏性休克19例分析郭建勋1周芳1马云祥2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医院(450003)2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我院3700例囊虫病病人服阿苯达唑、吡喹酮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其中服阿苯达唑者1989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