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优于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到2005年8月施行宫腔镜电切息肉和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共82例,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11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71例。合并月经过多69例、贫血24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8例、有生育要求者9例。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39±6)岁;且均行术后随访。结果82例中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52例,行宫腔镜定位摘除息肉术30例。69例月经量过多者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53例、术前贫血患者,术后2-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9例不孕症术后6例妊娠。11例绝经患者术后无异常出血。术后随访3年,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复发者1例,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复发者2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和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均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术中出血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明显优于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根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1例,诊断准确率89.81%。宫腔镜电切术后无感染及大出血发生。随诊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病变的子宫内膜可防止息肉的复发。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宫腔镜下经宫颈电切术切除息肉,将切除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一次成功率100%,且手术时间短、手术范围小、损伤小、出血少、无并发症发生、可提供子宫内膜病变部位的病理标本。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癌变具有高精的临床意义,深受患者好评,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技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上的优势及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子宫异常出血80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取内膜或病灶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单极电切术;子宫妊娠物残留行定位电切。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88.7%,符合率较高。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有重要价值,直视下活检提高诊断率,宫腔镜下行宫腔内手术为非开放性手术,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LYMPUS OUT-S7宫腔镜、OLYMPUS UES-40电切系统,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 96例息肉完全切除,术后因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180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并对其行宫腔镜下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下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55例,子宫内膜息肉伴增生过长3例。对31例子宫内膜息内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行宫腔镜电切术27例,术后随访3-6个月,临床治愈率98.4%(57,58)。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观病灶,准确定位活检及手术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允飞  王翠兰 《江苏医药》2000,26(5):375-376
目的 为再次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进一步证实宫腔镜是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最佳检查手段。方法 对 12 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 ,其中 48例同时行宫腔镜下手术。结果 萎缩性宫内膜 48例 ,子宫内膜息肉 19例 ,宫颈管息肉 9例 ,子宫粘膜下肌瘤 9例 ,子宫内膜增殖症 18例 ,子宫内膜癌 10例。诊断阳性率为 6 1 1%。对其中 30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手术 ,19例行电视宫腔镜下电切术。结论 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诊断阳性率高 ,不易漏诊。同时 ,选择合适病例行镜下手术 ,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35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结果352例患者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154例,子宫内膜息肉4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7例,子宫内膜癌19例(经定位活检证实),宫内节育器26例,宫颈管炎3例,宫颈管息肉7例,诊断阳性率为78.7%。其中41例子宫内膜息肉和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相结合可大大地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2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并予以孕激素治疗及随访。结果4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以往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是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使多发的、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彻底切除,配合孕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体会.方法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2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小结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3.2±3.56)min,手术中出血量(14.23±3.26)ml,均无术后发热.随访3月到6月,术后闭经4例,其余病例均有月经改善,无低钠血症、子宫穿孔等近期并发症,仅1例术后2月发现宫颈粘连.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有效的,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MB)诊治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48例,子宫内膜息肉35例,子宫内膜炎1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宫内节育器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结论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105例,术中定位取材做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3.33%,子宫粘膜下肌瘤为100%,萎缩性子宫内膜为81.82%,子宫内膜息肉为75%,子宫内膜炎为7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72.73%,宫腔镜下定位活检的准确率为83.81%。结论宫腔镜检查绝经期子宫出血可提高对某些疾病的诊治率。  相似文献   

13.
何洁仪  罗一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46-194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宫腔镜检查病理确诊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95.6%,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时间与恶性肿瘤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6%。结论:用宫腔镜协助下刮宫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诊断子宫内膜癌、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目前一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B超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初诊为异常子宫出血并进行了B超、电子官腔镜检查的86例病例。结果B超报告子宫内膜正常者42例,宫腔镜诊断宫内膜息肉2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例、宫颈管小息肉2例,病理报告与宫腔镜诊断相符。B超发现异常情况44例,经宫腔镜检查活检、诊刮的病理报告异常的有32例,宫腔镜对诊断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较高分别达100%、83.33%、100%,宫腔镜诊断宫内膜增生、宫内膜萎缩的准确性分别达61.9%、50%。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漏诊率为0,腹部结合阴道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90.6%,漏诊率9.3%。结论宫腔镜检查只有结合B超并与定位组织活检、诊刮相结合,才能提高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道B超与宫腔镜在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就诊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4例,均行阴道B超与宫腔镜检查,并比较阴道B超与宫腔镜的检查结果 .结果104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常患者94例(90.38%);宫腔镜诊断慢性非特异性内膜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以及总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阴道B超(P<0.05),二者在内膜萎缩、早期子宫内膜癌、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要明显高于阴道B超(P<0.05).结论 宫腔镜及阴道B超均可作为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检查的有效方法,阴道B超操作方便无创伤,而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检出率均较高,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112例经病理确诊的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诊断92例,诊断符合率82.14%,阴道B超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误诊率17.86%,且多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阴道B超,并且能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相应的治疗同时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宫腔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36例,比较B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136例患者中,B超诊断符合率为42.65%,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子宫无异常出血,贫血纠正,16例不孕患者中12例于治疗后两年内成功受孕。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患者接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的B超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表现,以评价B超及宫腔镜对该类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诊治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1年以上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并行宫腔镜直视下诊刮术,记录所有患者的结果.B超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超、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敏感性为80%vs95%(p=0.151),特异性为20%vs 95%(P〈0.01).结论 采用宫腔镜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以利于进一步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黄体酮胶囊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患者是采用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转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予行诊刮术,术中电切出组织及刮出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2例为单纯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研究组13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加服黄体酮胶囊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复发率13.12%(16/122);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20.49%(25/122);研究组复发率3.68%(5/136);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5.15%(7/1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25例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后19例成功妊娠。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91.5%。结论 1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黄体酮胶囊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改善症状和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