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艾辉 《力学与实践》2017,39(3):299-301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举足轻重.作者在近十年的基础力学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为中心,在完成教学大纲授课内容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具有概念清晰的知识储备、主动思考习惯、质疑和创新思维的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同伴教学法、作业面批以及质疑等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的历史极富人文性. 力学丰厚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力学史中蕴含有丰富的人文素质教 育素材,从培育好奇与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哲学理念;追求``真、善、美'; 培养怀疑意 识、批判与创新精神;弘扬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科学思想与方法;展示人格魅力培养社会 责任感,从7个方面论述了力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材料力学中用变形比较法求解简单超静定梁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设计,注重问题式、探索式教学方法与理念,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锐性、变通性和完善性,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针对材料力学中用变形比较法求解简单超静定梁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问题式、探索式教学方法与理念,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锐性、 变通性和完善性,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关于土力学理论模型与科研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了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方 面的素质教育,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对理论模型的定义、 作用、结构,建模的原则、方法、过程、关键及修正方法,理论模型的评价标准等做了系统 的阐述,并针对岩土力学创新研究提出了10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应国防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部主任孙严冰先生邀请参加<考研新干线>材料力学分册[1]的编写. 大学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闭卷考试由于其无可替代的客观性与程序公正性,一直是大学本科成绩评定与研究生选拔的主要依据.于是教师在研究素质教育与考试选拔如何结合,学生在问素质教育能不能事半功倍地获取知识,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7.
理论力学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在力学理论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开设理论力学创新思维实验课程,注重创新教育的普及.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创新大赛,培养创新精英.几年的理论力学创新思维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得到全面提升,并完成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王暄 《力学进展》2007,37(2):309-310
2006年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Modelling for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院方向性项目等的资助下, 在天气气候动力学、气候模式发展、可预报性研究、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研究和计算地球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探索考试方法, 适应素质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 探索不同的考试方法, 以适应当前 素质教育的形势.创立了半闭卷, 半开卷的考试方法, 并归纳了这种方 法有8个优越点.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来,以高速列车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装备在长期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提升创新、全面创新和持续创新,成功研制了多代先进的高速列车产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了高速列车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及智能化.我国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综合...  相似文献   

11.
杨谦  王洪见  白欣 《力学与实践》2013,35(3):107-108
 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大家都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却往往忽略了科技普及.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科学家的"摇篮" 工程. 科学家只有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这里的"巨人",就是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 科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历史必然,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做好科学传播链上的第一"发球员".  相似文献   

12.
生物体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分为节律性和非节律性运动两大类.节律性运动的产生并不一定受到周围神经接收器的感应信号的诱导,而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CPG)自主产生的.CPG不仅能产生节律性运动,而且可以改变运动的频率和模式.本文依据CPG的生物学意义,理论上修正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理论的CPG模型,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数值分析和模拟,以进一步阐述节律性步态运动的诸多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节律性的步态运动呈现的三大特点分别为:节律性、协调性、多样性.从而揭示了生物体步态运动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节律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材料力学课程工程背景强、应用领域广的特点及学校工科专业优势,从提高力学教师的创新素质,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注重采用不同的构造方式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创新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这些举措对材料力学教学创新不断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明工程力学教学中、开设实训课在课程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作 用 及``题目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力学中动力学问题的演变与创新思维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理论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实例讨论了理论力学中动力学问题的演变规律以及 如何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相似文献   

16.
非晶合金弛豫/晶化、玻璃转变、塑性变形等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都与其固有的结构非均匀性密切相关. 但是, 由于淹没在亚稳的长程无序结构中, 探究非晶合金的结构非均匀性十分困难. 尤其, 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本征关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基于多尺度时空下的力学激励阐述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特征与演化规律. 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出发, 梳理了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弛豫机制和力学行为之间的关联. 最后, 针对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其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21年9月22日是《计算力学学报》前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教授八十华诞. 程耿东院士长期致力于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研究,是国际著名结构优化专家,在结构优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程耿东院士关于实心弹性薄板优化正则化列式、拓扑优化奇异最优解等多项引领性和"里程碑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拓扑优化这一受到众多学科广泛重视的前沿领域的形成、发展和工业应用,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得我国结构优化学科进入国际前列.由于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程耿东院士2012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程耿东院士近期还和团队成员一起为长征5号等国家重大装备创新结构设计以及解决相关企业关键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程耿东院士曾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曾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周培源力学奖、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研究生阶段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的指导.为了提升中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振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实践探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力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杨杰  黄楠  杜全兴 《力学学报》2008,40(1):79-85
从力学上提出了随机失稳结构串联扩展的均匀性问题,建立了描述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均匀性指标概念和该指标的概率计算公式和方法. 针对两个扩展单元构成的串联结构,详细考察了筋厚度发生随机时对于扩展均匀性指标的影响,得到均匀性指标概率与筋厚度随机范围、载荷和强化系数等的变化关系. 研究发现当总扩展位移一定的情况下,强化系数的改变对于均匀性有重大影响.关键字:血管支架 均匀性 随机 失稳 串联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在结构拓扑优化上理论研究多、实验验证少的现状, 采用"敏度阈值" 等优化手段获得"创新结构", 并重点开展了传统与创新结构的试验对比与分析工作. 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不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而且还得到创新结构比传统结构刚度大(10%~30%), 应力低(10%~20%) 的结果, 运用"结构能量" 概念和能量原理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对比试验不仅验证了敏度阈值等优化技术可以获得创新结构, 也为结构拓扑优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