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空间装饰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空间文化艺术氛国营造中的作用,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技术体现,其中就包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书法作品以点、线、面的艺术展现形式,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与空间布局、功能设定进行协调,从而强化空间装饰设计效果,保持空间文化艺术氛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空间装饰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空间文化艺术氛国营造中的作用,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技术体现,其中就包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书法作品以点、线、面的艺术展现形式,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与空间布局、功能设定进行协调,从而强化空间装饰设计效果,保持空间文化艺术氛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吴欣鑫 《建筑结构》2021,51(14):后插23-后插24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同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使之能够在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渗透,其中就包括现代建筑装饰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建筑装饰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学科,是围绕现代居住空间的艺术环境改善进行的创新研究,而国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是推动室内空间装饰设计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必然选择.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传统文艺形式,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能够与空间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效果,并有效烘托环境文化艺术氛围,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不同装饰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多元文化融合后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理念的创新,以新中式风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建筑空间的功能设计,以及新中式文化元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构成差异,为建筑空间营造了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借助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法,结合新中式文化元素的自身特点,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装饰艺术融风俗文化之精华,表现出一种哲学上的理趣,具有着文化、历史、审美等价值.对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而言,徽派建筑装饰元素为其提供了诸多创意灵感,有助于丰富现代室内空间的视觉元素与文化意蕴. 基于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的大堂空间.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特色形式之一,主要指的是四周坡屋面围合成开放性空间,具有着淡雅的风姿、清灵的体态,同时也有着聚财养气、天人合一等深度文化内涵,与善于聚财经商的徽商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徽派建筑装饰艺术融风俗文化之精华,表现出一种哲学上的理趣,具有着文化、历史、审美等价值.对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而言,徽派建筑装饰元素为其提供了诸多创意灵感,有助于丰富现代室内空间的视觉元素与文化意蕴. 基于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的大堂空间.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特色形式之一,主要指的是四周坡屋面围合成开放性空间,具有着淡雅的风姿、清灵的体态,同时也有着聚财养气、天人合一等深度文化内涵,与善于聚财经商的徽商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设计界追求"民族化"、 "本土化"的呼声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装饰空间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格扇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特征的艺术形式成为诉求民族特征的符号,运用于居室、餐厅、酒店、办公等各种建筑空间中.为什么它能得到人们这样的青睐呢?本文试通过分析格扇艺术形式的特点、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情况,探索格扇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空间装饰元素的多元化,以及建筑空间结构布局的差异性,建筑空间没计中的又化特征逐渐趋于同质化,这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建筑空间的艺术美学体验.在此背景下,基于低于向导性主导的建筑空间设计融入了大量的地域文化,从而使建筑空间的元素构成与组合形式更富有地域特点,给人以不司的视觉感受.同时,地域向导性主导下的建筑空间设计以建筑空间结构与装饰为载体,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地域文化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磊  孙志强  孔颂 《山西建筑》2009,35(28):8-10
指出楚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和官室装饰风格,也是楚文化的重要表现,色彩鲜艳和艺术造型逼真是其装饰艺术的重要特征,通过《楚辞》中《招魂》和《大招》两篇文章,从空间序列及装饰手法等方面浅析了春秋时期的宅邸建筑艺术成就,以提高人们对春秋时期建筑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崇德堂是位于湘西凤凰的一座清朝建筑风貌的商人宅第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探寻民居建筑装饰体现的文化内涵,从地域文化、儒商文化及其装饰寓意等方面对崇德堂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全面分析,论述了商人宅第建筑装饰与文化内在的渊源关系。分析清末背景下湘西商人建筑装饰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手法,旨在引起人们对湘西地区商人宅地建筑艺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的建筑艺术空间既是一种将建筑图像与艺术语言相互整合的现代化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美学呈现,比较注重建筑图像以及空间的表达,故可相关人员经常将图像的视觉化与建筑装饰融为一体,用以形成新的文化空间要素,构成新的可视化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筑装饰设计创造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能体现文化内涵,它所传递的是一种附着空间实体之上的艺术审美理念,是人类文明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历史文化等相关,体现各具特色艺术装饰风格的建筑,仿佛是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构筑着自然与城市美丽的乐章。建筑本身深藏的独特性在其内部体量,建筑装饰艺术通过赋予这个空间以确定的外观,而创造了其独有的天地。如何表现建筑主题、表达建筑空间、营造切题的时空氛围和人性化建筑装饰空间,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建筑艺术修养,建筑装饰设计手法与功力的考验,不可等闲视之,设计师每做一个设计都要应功能、应地、应势、应人、应物,既具功能适用性又体现精神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8)
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建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艺术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建筑空间不仅是人们居住的迫切需求,也是艺术发展的表现之一。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建筑空间加大了艺术表现力度,特别是在艺术形态与视觉语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文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艺术形态和视觉语言进行探析,分析其艺术表现形式并探索建筑空间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杨震 《建筑结构》2022,(3):后插15-后插16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室内空间设计艺术效果的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建筑空间装饰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空间结构布局,而是借助不同图形要素在视觉层面的特殊效果,进一步丰富室内艺术空间构成,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然而,视觉图形要素在建筑空间装饰中的表达形式趋于多元化,传统建筑空间装饰中的视觉图形要素较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存在的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决定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并直接反映出普通民众的信仰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该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及其装饰为例,从传统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构造的空间等4个方面,探讨了源自建筑引发交流的媒介性存在的可能.为现代建筑及其装饰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思考提供的学科交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融入地域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是当下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建筑空间形态的布局、围合界面的装饰手法以及具体的地域元素,如地方材料和手工艺技术等,来活化装饰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立意.山西晋南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在三晋大地浓郁的建筑文化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也赋予建筑以地域性内涵和趣味性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诸多建筑环境空间中,纤维艺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境装饰艺术形式之一,而纤维艺术作品其与所处空间色彩和谐的搭配产生了良好舒适的环境。在人们呼唤自然、呼吸绿色的今天,思考纤维艺术的色彩设计与运用,成为当代设计师应该关注和面对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建筑装饰纹样是建筑本体造型的美,其雕刻装饰艺术集中了中国民居文化的精华.文章侧重研究江浙地区中国民居建筑大木作构件中牛腿木雕装饰纹样的题材与艺术形式的内容.探讨牛腿木雕装饰纹样在民居建筑中的艺术文化内涵.运用案例分析牛腿木雕中装饰题材的纹样类型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筑空间由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部分组成.室外空间反映了建筑物在城市中的规划地位以及建筑形象;而建筑室内空间却是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要求要素和最重要的目的.建筑内部空间的建筑装饰反映了建筑物的性质、内容和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人们的审美倾向.因此,千百年来,建筑装饰与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往往是评价成功建筑物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崔浩东 《工业建筑》2022,(4):314-315
<正>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语素是一种中式的文化传统印记,它也是一种代表中式的文化符号。而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语言中这种文化符号逐渐的被转译到新的景观空间或者环境艺术空间中。同时中式传统建筑符号也逐渐融入到建筑的构件或者景观装饰体中,让构筑物显现出中式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空间美学,同时也能提升整体现在环境艺术的空间品质,突出传统文化符号与空间艺术的整体渗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