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正确性及病因。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患者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其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急性左心衰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对照;1例二尖瓣位机械瓣叶开放振幅明显小,瓣口面积为1.2cm^2伴中度关闭不全,手术见二尖瓣口大量肌化血栓致卡瓣;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人工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术中机械瓣叶脱落;1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中重度关闭不全,术中见瓣叶对合不良;1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叶无活动,人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瘵重度关闭不全,诊断机械主动脉瓣卡瓣,术中见大量肉芽嵌入瓣口致瓣膜活动受限,4例患者行急诊二次机械瓣置换术,3例手术成功。结论: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主要原因为瓣膜血栓,肉牙,赘生物卡瓣,瓣叶磨损,瓣膜脱落等,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正确诊断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人工瓣膜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人工瓣膜结构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3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二尖瓣位人工机械瓣19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瓣位人工机械瓣11例.结果 30例(91%)能够清楚显示人工瓣膜和支架结构及其周邻的解剖结构,其中26例功能正常,4例功能异常,其中3例为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另1例为二尖瓣位生物瓣赘生物形成伴瓣叶穿孔破裂.结论 联合应用实时三维和全容积成像模式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价人工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经胸二维超声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的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观察本次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超声的诊断及评估效能。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共于60例患者中检出67枚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包括二尖瓣23枚、主动脉瓣43枚及三尖瓣1枚;主要表现为瓣周漏、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血栓、瓣环脱位、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及窦部夹层等。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60例67枚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分布与超声检查所见一致,表现为瓣周漏16枚、瓣周纤维组织增生50枚、血栓19枚、瓣环脱位5枚、IE 12枚、退行性变6枚。随访期间59例未见明显人工瓣膜功能障碍;1例于二次术后第9年出现瓣周漏,经手术封堵后情况良好。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2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再次急诊换瓣及围术期急救处理经验.方法 对2005-03~2011-01瓣膜置换后行急诊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Ⅳ级1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MVR)9例,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TVP)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1例.结果 无一例住院死亡,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急诊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是解决人工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最有效手段,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对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治疗人工机械主动脉瓣、二尖瓣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27例患者确诊为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双瓣置换术后4例。通过急诊或限期行人工瓣膜再次置换手术治疗,死亡2例(7.4%),其余恢复良好,术后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结论对于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出现类似于瓣膜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可能,其合并出现急性功能障碍时常表现危重,应争取时间尽快再手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人工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Live 3DE)技术观察人工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2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以及三尖瓣位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应用Live 3DE的灰阶成像和彩色成像模式,观察人工瓣和支架的结构形态,并评价其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Live 3DE灰阶成像可清晰显示二尖瓣位或三尖瓣位上人工瓣膜和支架结构形态以及其空间立体关系,三维成像清晰率为83.33%(15/18);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受主动脉瓣位机械瓣强回声遮挡的影响,人工二尖瓣的三维成像清晰率为62.5%(5/8);人工主动脉瓣的三维成像清晰率则为50%(7/14).Live 3DE彩色血流成像则可较敏感地显示人工瓣的反流与瓣周漏.结论联合应用Live 3DE的灰阶和彩色成像模式可准确、直观地反映人工瓣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是传统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二尖瓣位生物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二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需再次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总结患者心脏生物瓣膜毁损一般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6岁,男8例,女16例。24例中初次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出现生物瓣毁损再次手术原因:12例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4例瓣膜狭窄并关闭不全,3例瓣膜关闭不全合并瓣周漏,2例单纯性瓣膜狭窄,1例瓣膜关闭不全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瓣膜狭窄伴附壁血栓,1例瓣膜关闭不全伴赘生物形成。结论二尖瓣位生物瓣置换术后行再次换瓣术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本研究大部分病例生物瓣置换术后第8~9年之间出现瓣膜毁损需再次手术,时间短者大部与感染有关,时间长者大多与瓣膜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机械瓣功能障碍是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快速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本文报告近 2年来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机械瓣功能障碍 4例。资料与方法患者 4例 ,男性 3例 ,女性 1例。年龄 3 1~ 5 7岁。其中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位机械瓣 2例 ,二尖瓣位机械瓣 2例。用HP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4MHz。结  果超声心动图与手术对比 :例 1,单纯二尖瓣置换术后 ,出现瓣周漏 ,漏口约 6mm伴中至重度返流。经手术行瓣周漏修补后 ,痊愈出院。例 2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后 ,出现瓣周漏 ,漏口约4mm ,伴机械瓣上赘生物形成。赘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相结合,评价该技术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57例风心病术前应用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两种方法进行检查,重点探查左房血栓、左房云雾影、瓣膜返流和瓣膜病变等方面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EE检查:拟行二尖瓣置换30例;球囊扩张15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3例瓣膜置换、2例未确定,拟6例双瓣置换。TEE检查后:原30例拟行二尖瓣置换中改二尖瓣修复术3例,改双瓣置换3例;原15例拟行球囊扩张者,新发现左心耳血栓8例,改二尖瓣置换5例;原3例主动脉瓣置换及2例主动脉瓣病变未确定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原6例双瓣置换,1例改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修复术;均与手术相符。结论:TEE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方式选择中有决定性作用,在左房血栓、左房云雾影的检出及二尖瓣返流的定量和主动脉瓣病变的判断中TEE较TTE优越,诊断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1998年1月~2003年8月,对19例曾接受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病人行再次瓣膜手术。再次手术的病因为瓣周漏(13/19)、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或瓣下狭窄(6/19)以及原手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致主动脉瓣(1/19)或二尖瓣瓣下狭窄(1/19)。再次手术的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9例)、左室流出道疏通(3例)和再换瓣(9例)。再换瓣的病例中,1例主动脉瓣小瓣环者置换无支架生物瓣,其余均再换机械瓣。结果:术后19d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5.26%。随访2个月~5年,共24.3病人年,随访中晚期死亡3例。其余病人心功能恢复到1~2级。结论: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可出现瓣周漏、血栓形成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人工瓣膜狭窄等而需再次手术。再手术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再换瓣。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人工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手段。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选用沪产侧倾型机械瓣,共手术12例。其中男、女各6例,年龄20~42岁。二尖瓣置换(MVR)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例,三尖瓣置换(TVR)1例,双瓣置换(DVP)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M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 ( TTE)对诊断非风湿性二尖瓣脱垂伴部分腱索断裂的价值。方法 :应用 MTEE和 TTE检查二尖瓣脱垂伴部分腱索断裂 12例 ,9例患者与手术资料对照。结果 :MTEE显示该病变以特发性腱索断裂最常见 ,其次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MTEE可清楚显示二尖瓣细小腱索断裂、瓣膜局部脱垂 ,还可显示瓣膜穿孔、赘生物和钙化 ,准确判断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 ;而 TTE仅能部分显示。结论 :MTEE是诊断非风湿性二尖瓣脱垂伴部分腱索断裂可靠的技术 ,可为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本例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入院后据既往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发作时心电图特点考虑冠心病.住院期间再发胸痛、黑蒙、晕厥1次,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复查超声心动图于人工主动脉瓣膜见串珠样密度增高影,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人工主动脉瓣膜被血栓包裹,开口缝隙多被血栓堵塞,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患者术毕病理确诊为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多具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易误诊,预防血栓形成可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67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9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5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与同期180例正中开胸瓣膜置换术相比,心脏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好、安全、可靠。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适合于主动脉瓣置换:右侧腋下、前外侧小切口适合于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15.
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定期检查瓣膜形态是十分必要的。而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提供准确诊断的最有效手段。 报道认为:二维心动图可直观血栓和瓣膜运动状态,荧光显微镜可分析人工瓣膜运动状态,心导管检查是诊断人工瓣血栓形成的常见方法。经胸检查诊断人工瓣血栓形成在技术上有一定困难,也许不能直接观察到血栓斑块及瓣膜活动情况,但观察血栓形成后的其他征象十分重要。 病例:患者女,61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4年,因反复眩晕、恶心和晕厥而住院检查。瓣膜置换18个月后因怀疑无Q波前侧壁心肌梗塞曾作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正常,人工瓣膜功能亦正常。本次查体除心前区喀嚓音外,其他无明显异常所见。经胸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人工主动脉瓣功能、左心大小、左心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左房内人工瓣声影的影响,TTE观察人工瓣返流及鉴别返流与瓣周漏方面受一定限制,TEE技术为评价人工瓣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利用TTE及TEE技术观察了51例人工瓣置换术后的瓣膜功能及返流程度,并比较了两种技术在评价人工瓣膜中的优缺点。51例中单瓣置换45例,双瓣置换者6例,包括二尖瓣位生物瓣8例,机械瓣41例及主动脉瓣位生物瓣1例,机械瓣7例。结果表明:(1)TEE在发现生物瓣变性,观察左房及左心耳血栓,判定人工MR程度及鉴别返流与瓣漏周方面均优于TTE 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心脏瓣膜外科领域中,机械瓣膜功能障碍较罕见,其病死率较高。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施行瓣膜置换术19例,其中一例于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第8日发生严重的二尖瓣功能障碍,经再次手术及精心治疗护理,住院190日痊愈出院。病历简介患者男,21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入院。于1987年10月13日在低温体外循环下采用沪产倾斜碟瓣,行二  相似文献   

18.
经胸与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ultiplan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MTE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1998年4月~2001年4月共进行MTEE检查患者308例,我们就MTEE的检查结果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进行比较,部分病例与手术对照分析。结果:1.MTEE诊断ASD的阳性率及ASD解剖类型正确性均为100%;TTE对筛孔型、多个、上腔静脉型ASD以及卵圆孔未闭易漏诊;2.MTEE能明确非风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而TTE仅能部分明确。MTEE诊断二尖瓣细小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的正确性高;3.MTEE能明确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以主动脉瓣畸形最常见,而TTE仅能部分明确。MTEE诊断为瓣膜穿孔的患者5例,正确性为80%;4.MTEE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左房血栓、左房自发性超声造影(spontaneous echo contlast,SEC)的检测率明显比TTE高。结论:与TTE比较,MTEE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尤其对心瓣膜疾病的病因诊断和病变程度的判断,房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和治疗的指导,SEC、心房血栓的检测及抗栓治疗的指导等更具临床价值,已成为TTE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穿孔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诊断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AVIE)伴主动脉瓣穿孔(AVP)的价值。方法:对10例经TTE或(和)MTEE诊断的AVIE并发AVP患 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将超声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TTE或MTEE诊断AVIE并AVP的要点为二维超级心动图显示瓣体的回声连续中继或缺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瓣体回声缺失部位穿瓣偏心血流,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0.9%,TTE结合MTEE对AVP的定位、定量诊断有较高的正确性,结论TTE和MTEE检查是早期正确诊断AVIE并发AVP的首选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运动Doppler超声心动图评价52例二尖瓣位人工机械瓣流速形式的变化特点,为评价人工瓣的预后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52例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男20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58岁。ST.JudeMedical双叶碟瓣16例,Me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