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Masaoka-Koga分期Ⅲ期胸腺瘤的侵犯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 179例Ⅲ期纵隔胸腺瘤患者的肿瘤侵犯特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手术组(94例)、姑息性手术组(39例)和单纯活检组(4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组间对比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纵隔胸膜受侵(86.0%)是最常见部位,其次为心包(50.8%)、大血管(40.8%)和肺(36.3%)。根治性手术组中大血管受侵者比例明显低于姑息性手术组、单纯活检组(14.9%、79.5%、60.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11、=0.020),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侵犯器官数目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04、=0.020、=0.023、=0.016)。结论 对于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纵隔胸膜是最常见受侵部位,心包、大血管和肺也是常见受侵部位。纵隔胸膜、心包和肺受侵对手术可切除性影响不大,而大血管受侵可明显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根治性切除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活检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31-2014-12-31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接受局部放疗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6.2%和15.5%。单纯放疗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5.9%、9.8%和4.9%,放化疗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4.4%和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9,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期(χ2=30.254,P=0.000)、放疗剂量(χ2=7.464,P=0.038)、近期疗效(χ2=13.299,P=0.003)、放化疗(χ2=13.459,P=0.003)和术后复发时间(χ2=6.560,P=0.035)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期(HR=0.289,95%CI:0.224~0.356,P=0.001)、放疗剂量(HR=2.525,95%CI:2.246~2.543,P=0.002)、联合化疗(HR=0.520,95%CI:0.465~0.594,P=0.00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食管癌患者预后差,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联合化疗、术后分期早、放疗总剂量54~<64Gy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95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纯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5—1998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远处转移、年龄≥65岁的老年鼻咽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3、5、8年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87%、84%和85%、79%、79%。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液学反应(34例)、皮肤反应(61例)和口腔黏膜炎(63例);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听力下降(8%)、张口困难(10%)和颅神经损伤(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7.45,P=0.006)、颈部淋巴结疗效(χ2=4.17,P=0.041),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T分期(χ2=4.16,P=0.032)、N分期(χ2=4.66,P=0.031)、放疗是否中断(χ2=9.4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6.19,P=0.013)和颈部淋巴结疗效(χ2=12.26,P=0.002),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素有N分期(χ2=15.06,P=0.000)和放疗是否中断(χ2=21.62,P=0.000)。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N分期早、放疗顺利完成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肾盂输尿管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间 103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行术后辅助三维适形放疗,66例单纯手术。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单纯手术组、术后放疗组随访率分别为89%、92%,其中随访满 5年者分别为33、17例。单纯手术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74%、72%,术后放疗组分别为94%、90%、90%(χ2=3.90,P=0.048)。单纯手术组1、3、5年无膀胱癌发生率分别为87%、60%、57%,术后放疗组分别为94%、79%、79%(χ2=4.50,P=0.037)。单纯手术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0%、71%、65%,术后放疗组分别为84%、65%、62%(χ2=0.32,P=0.57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断端阳性与总生存率相关(χ2=7.91、64.69、40.20和5.08、17.23、8.22,P=0.005、0.000、0.000和0.024、0.000、0.004)。结论 术后辅助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膀胱癌发生率,但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尚未现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短疗程放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8—2010年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306例,其中 16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后续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46~48 d;146例行短疗程放疗(短程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同步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30~32 d。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χ2检验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1、2、3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局部复发(χ2=0.00,P=1.000)。常规组与短程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与45.1%(χ2=0.73,P=0.695)、16.3%与13.7%(χ2=0.73,P=0.695),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9%与17.1%(χ2=0.00,P=0.954);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与13.7%(χ2=0.23,P=0.633);美容优良率分别为66.2%与65.5%(χ2=0.01,P=0.927)。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疗程方案与常规放疗的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1期,23例病理T2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2=0.29,P=0.588和100%∶100%,χ2=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2=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2=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09年间本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 25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 95例、Ⅲ期 156例。3DCRT的 20例,IMRT的 231例,中位剂量6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8%,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59、57例。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56.1%、45.8%。Ⅱa、Ⅱb、Ⅲ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65.0%、53.8%、38.4%(χ2=7.30,P=0.026)。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的 5年生存率分别64.9%、40.4%(χ2=7.04,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7.30、7.04、8.34、9.40,P=0.026、0.008、0.004、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结转移、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86、5.27、4.24,P=0.009、0.022、0.040)。主要失败原因中血道转移 5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 17例、胸腔内复发 31例。主要晚期不良反应中≥2级吻合口狭窄 5例、大出血 8例。结论 3DCRT或IMTR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明显降低放疗部位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低。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术后患者应预防性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A-SCCHN)疗效。方法 2009—2011年间 77例SCCHN接受了调强放疗为主联合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的患者入研究组,依性别、年龄、病种、分期、放疗技术与研究组一致原则选取同时期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的 72例LA-SCCH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计算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0、19.5个月,随访率100%。2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和60%(χ2=4.88,P=0.027)、64%和59%(χ2=0.87,P=0.351)、60%和46%(χ2=2.12,P=0.146)。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3+4级放射性黏膜炎高(51%∶17%,χ2=19.09,P=0.0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也高(8%∶0%,χ2=4.00,P=0.04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是否同期化疗、是否联合EGFR单抗是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与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相比调强放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LA-SCCHN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未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放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结果,探讨WBRT和SRT在多发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5—2010年收治的98例新诊断的多发(2~13个病灶)脑转移瘤患者。单纯SRT44例,WBRT加SRT54例。剂量分割模式依据转移瘤部位、体积及是否WBRT。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各因素预后分析。中位生存期(MST)为从脑转移瘤放疗开始至各种原因所致死亡的时间的中位数。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MST为13.5个月,其中SRT组、WBRT加SRT组的分别为13.0、13.5个月(χ2=0.31,P=0.57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卡氏评分(χ2=6.25,P=0.012)、原发灶诊断及脑转移瘤诊断间隔时间(χ2=7.34,P=0.025)和颅外病变情况(χ2=4.20,P=0.040)是预后因素。结论 SRT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加SRT相似的生存期。首程SRT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另一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二维常规放疗(2DCRT)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292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81例2DCRT,211例IMRT。采用UICC 2009年分期标准进行复发再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1.8%,随访时间满 3年者2DCR、IMRT者分别为38、106例。2DCRT、IMRT者 3年总生存率不同(36.9%、51.3%,χ2=8.44,P=0.004),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也不同(63.3%、86.0%,χ2=13.83,P=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79.0%、83.5%,χ2=0.25,P=0.6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IMRT是影响总生存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的因素(χ2=9.51、5.20,P=0.002、0.023和 χ2=4.84、9.24,P=0.027、0.002)。2DCRT组3+4级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高于IMRT组的(43.2%和24.7%∶19.9%和8.1%,χ2=16.37,P=0.000和 χ2=14.64,P=0.000),而IMRT鼻咽黏膜坏死和(或)鼻咽大出血的发生率高于2DCRT的(33.2%∶7.4%,χ2=20.19,P=0.000)。结论 IMRT可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IMRT还可降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再程放疗严重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但增加鼻咽黏膜溃疡和(或)鼻咽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随机分成同期放化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ICCRT) 组和单纯同期放化疗(CCRT) 组。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的随访率为100%。ICCRT组和CCRT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χ2=1.26,P=0.261),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和65%、50%和40%、44%和33%(χ2=3.90,P=0.048),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43例和32例,χ2=3.48,P=0.062)、放射性食管炎(26例和20例,χ2=0.12,P=0.730)、血红蛋白减低(26例和16例,χ2=2.34,P=0.126)和放射性肺炎(13例和9例,χ2=0.37,P=0.541)。结论 ICCRT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率,且与CCRT相比并不增加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与单纯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161例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128例或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或 Fisher′s 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2、48.5 岁,肿瘤直径≤5 cm、≥5 cm分别占74.2%、75.8%,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占78.1%、51.1%;总体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81.8%(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42.9%(P=0.000)。全组完整切除(140例)与非完整切除(21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与58.8%(P=0.000),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2.7%与25.0%(P=0.000)。Masaoka 分期Ⅱ期患者中单纯完整切除(25例)与完整切除+术后放疗(25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5%与100%(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100%(P=0.467)。结论 较单纯胸腺瘤患者,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发病年龄更趋向年轻化,肿瘤直径明显偏小,Masaoka 分期较早。重症肌无力、完整手术切除是胸腺瘤患者积极的预后因素,Ⅱ期完整手术切除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RCT)与单纯化疗(C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RCT组(43例)和CT组(40例)。RCT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45 Gy同期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600mg/m2),放疗结束2周后继续用FOLFOX4方案巩固化疗 4~6周期。CT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 6~8周期。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等并 Logrank 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6%,RCT和CT组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12例和31、10例。RCT组和C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7%、94%和95%、87%、73%(χ2=4.54,P=0.033),生存率分别为98%、86%、81%和93%、80%、64%(χ2=3.96,P=0.047)。RCT组和CT组治疗期间≥3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χ2=0.93, P=0.630), ≥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χ2=0.95,P=0.624)。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RCT比CT可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早期鼻咽癌(T1~2N0~1期)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本院收治的 5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50、46例。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94%、91%。分层分析显示T1N0~1、T2N0期与T2N1期 3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不同,分别为100%和74%、100%和81%、100%和87%(χ2=5.74、4.95、4.24,P=0.01、0.03、0.04);全组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不同,分别为100%与85%、100%与85%、100%与88%(χ2=4.02、4.12、4.84,P=0.04、0.03、0.02);T2N1期中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也不同,分别为100%与79%、100%与79%、100%与80%(χ2=5.28、4.84、4.72,P=0.03、0.04、0.04)。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放化疗与生存相关(χ2=5.39、5.74、4.02,P=0.02、0.01、0.04)。结论 早期鼻咽癌各亚组中T2N1期是远处转移的高危亚组,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能提高该组病例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我院1993年1月3日~1999年12月31日行颈、胸和腹三野淋巴结联合根治术后的患者143例,用配对法分为单纯手术组(73例)和术后放疗组(70例)。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食管次全切除术 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及胃管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放疗方法:术后放疗的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吻合口以及原食管瘤床,形成“T”型照射野,手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4Gy/27次,2Gy/次,5次/周。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6%和43.9%,χ2=7.066,P=0.01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和68.9%,χ2=0.034,P=0.524。两组局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41.1%(30/73)和15.7%(11/70),χ2=11.527,P=0.001;血行转移率分别为19.2%(14/73)和17.1%(12/70),χ2=0.099,P=0.752。结论:胸段食管癌三野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效果不明显,对有淋巴转移患者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前同期放化疗(CRCT)、单纯放疗(R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 182例ⅠB2~ⅢB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 59例RT,123例术前每周顺铂40 mg/m2同期RT,放疗剂量 40~50 Gy分 20~25次。新辅助治疗后 2~3周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采用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3年者为 69例。肿瘤直径≥4.5 cm时术前CRCT与RT的 3年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率均相似(χ2=1.84、1.56,P=0.176、0.221),<4.5 cm时术前CRCT比RT的PFS、OS率高(χ2=5.22、4.81,P=0.022、0.018)。全组 3年PFS、OS率分别为92.0%、93.8%。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6 cm与≥6 cm)是PFS、OS的影响因素(χ2=2.56、4.06,P=0.011、0.007),年龄(<48岁与≥48岁)是OS的影响因素(χ2=4.86,P=0.046),术后淋巴结状况(是否转移)是PFS的影响因素(χ2=1.04,P=0.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