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都东山客家宴是成都东山客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探讨了成都东山客家宴的设计与营养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客家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客家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合理开发客家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将客家饮食文化旅游分别层次和闽粤赣各个客家地区加强联动,共同维护和提升客家饮食文化旅游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出包括传统饮食在内的五大非遗旅游规划.在此背景下,文章介绍了闽西客家饮食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分析其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塑造客家美食地标形象、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创新营销方式等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释“粄”     
“粄”是客家的一种点心。“粄”字是由“■”、“■”演化而来,客家人在“板”的制作上既源于中原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客家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以后,成都开始受到西方饮食文化较为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西方近代食品工业产品较为普遍地进入成都人的日常饮食之中,大大丰富了成都人的副食种类;西餐馆在成都的发展使成都餐饮业增添了新的行业形态;成都人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的现代饮食营养和饮食卫生观念。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成都人饮食生活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笔者经过调查走访,总结和分析了成都东山传统"九斗碗"的构思原则、制作方法及特色、文化内涵,认为成都东山传统"九斗碗"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独特客家饮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饮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取得独树一帜的地位.没有形成一种风味体系。过去,客家菜食小点只能包涵在所在省城的风味体系中,如闽西客家菜和粤东客家菜分别以“闽西菜”和“东江菜”之名被涵盖在闽菜和粤菜中。但客家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却形成了客家菜及客家饮食文化的独持性。客家食文化,是客家先人经历几次大迁徙之后,与当地畲、瑶等氏族、部落的食文化相撞击、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美食之都”,餐饮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成都“吃”文化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游客对成都“吃”文化的认可度较高,游客普遍重视成都饮食的味道和服务质量,能够反映成都地方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备受青睐.成都“吃”文化的开发应以成都的地方饮食文化为特色,以川菜、风味小吃的开发和创新为核心,努力提高餐饮业服务质量和性价比,并借助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进一步扩大成都“吃”文化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鬼饮食"文化是成都的传统饮食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文章以这一饮食文化为基础,探讨了对旅游食品的多角度开发,以期有效促进旅游行业及食品行业的有机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玉林博白县龙潭镇大安村为个案,探讨客家人生仪礼宴席饮食活动的审关特点。研究表明:人生礼仪宴席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熔铸了客家人生活实用美和人性和谐美的审美情趣,反观了客家村民的群体观与社会观。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庆目前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和客家方言岛,荣昌县盘龙镇拥有深厚的移民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客家方言文化资源。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更好地保护作为母语的客家方言,挖掘客家方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极富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重庆目前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和客家方言岛,荣昌县盘龙镇拥有深厚的移民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客家方言文化资源。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更好地保护作为母语的客家方言,挖掘客家方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极富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人文、艺术、建筑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闽、粤、赣地区客家民居及其典型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建筑造型、环境构成等方面的美学特征.结合历史背景,介绍客家民系文化和兼容并蓄的移民文化内涵,并对客家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做了相关探讨.在长期的碾转迁徙过程中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显示出以儒为本的耕读文化、祖先崇拜的寻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由地域文化和乡土景观营造出的原生态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求.以福建省永定洪坑土楼景观规划为例,在研究洪坑客家土楼文化内涵和土楼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此类设计思想、意向和方法,并结合各种造景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观赏性、游览性和参与性的乡村土楼景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为地域文化保护和乡土景观设计规划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故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体现其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根源性,同时又体现出与南方民族服饰融合之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赣南民间舞蹈指的是采茶戏、东河戏、狮舞、龙舞等赣南地区的民俗舞蹈,为了让赣南民间舞蹈更好的传承发展,将赣南民间舞蹈知识编入赣南高等舞蹈教育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描述了赣南地区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赣南地区民间舞蹈教材建设的设想;阐述了赣南民间舞蹈教材有助于突出高校办学特色与促进客家文化发展,有助于打造地方特色教材与创作区域文化剧目,有助于完善舞蹈教育教材与多元教材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洛带镇是客家移民的"净土".在那里比较顽强地显露出移民独特的"个性":其物质形态反映在居住建筑上,完全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模式;精神形态则主要表现在会馆建筑上."会馆建筑"作为各省移民同乡聚会之所,是洛带移民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见证,也是背井离乡的客家人在新环境中的精神认同和归依.  相似文献   

18.
钟氏大屋村是清远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九厅十八井”围屋建筑实例,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技艺上具有典型的客家围屋特色,对研究清远地区人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在分析造成建筑损坏的社会历史因素,运用测绘工具、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建筑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解析清远钟氏大屋村围屋建筑的布局特征与防御特性,以及记录了建筑的细部特征,为该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适的策略,以激活建筑并延续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土楼,是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是罕见的世界文化奇观.除了其旅游价值外,其他领域尚待开发.通过解读土楼的形成、发展和存在的原因,感受其特有的文化氛围,领悟现代设计对人文底蕴的传承,挖掘软实力资源的物化价值,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成为可以创造价值的物品或形式,从而实现使其价值得到量化并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