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于中职生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将其融入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对于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与学习中严格落实工匠精神的融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在类型定位发展的关键期,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协同育人是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深度耦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高职航海类专业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教学与生产不对接、师资国际化培养路径不畅、培育航海工匠精神载体缺乏等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通过创建“一智库、三平台”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三段、三通、四融”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培育工匠精神的“指南针”航海文化育人品牌等具体实践举措,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航海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 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由于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存有诸多交集, 因此,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 辅导员要以工匠精神和辅导员职业精神的耦合为契合点, 充分发挥敬业、尚德、求精和创新的精神, 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大匠"之气度, 以乐此不疲、心怀虔诚的"导员"之情怀, 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目标,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模拟电子技术”是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理论、强化学生工程素质能力、锻炼学生探究设计技能的关键课程。围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逻辑,从国家战略、德育素质养成、美育观点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四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融入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讲授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印证了将思政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以协同育人的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靖 《中国新通信》2023,(5):113-115
为了持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势头,我国高职院校以培育具有高尚道德水平、过硬专业技能、具备职业素养的现代化专业人才作为改革目标,重点关注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实施品德和技能同时进步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有着多方面的改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希望为互联网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中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及周边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基础,对“双创”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工匠精神”与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契合性进行研究;以创新课程教学、创新创意大赛、项目工作室、创客空间和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尊师重教、敬业爱国等。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国家科技的灵魂,是工业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能, 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主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 更是当代中国制造业的强烈呼唤。要从加强工匠精神的传承力度, 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渲染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和优化工匠精神的顶层设计等方面, 探究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杜文博  褚冉冉 《中国新通信》2023,(2):191-193+221
网络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新阵地。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多样化、职业精神体系受到功利物化网络环境冲击严重的现实,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教学、校园网络文化无法满足职业精神培养需求的问题。高职学院要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上努力破局,全面提升具有职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洪晓峰 《通讯世界》2016,(14):231-232
高职院校在提倡“工匠精神”的教学精神下,提倡“学生工人化,教师师傅化,课程整合化,教学项目化”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而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浙江广厦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平面动画设计》为教学课程,旨在通过分层次模式下进行项目化教学研究,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市场化,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高职院校与市场就业进行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10.
从正在热播的《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受追捧,到中国人在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再到“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带给我们的一系列感动、反思和振奋中,人们看到了传统的“工匠精神”正在融入现代职业精神,成为包括广播影视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推动中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倡导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顺应这种教学理念和培养方针,高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高职德育教育也不例外,期望通过德育课程改革,达到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向职业人,综合化人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导航学”课程是是测绘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导航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融入导航与测绘前沿技术,讲授导航定位原理及其应用。本文对“课程思政”进行分析和解读,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融入“导航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为导航与测绘事业发展培育具有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匠型测绘人才。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高职学生而言,阅读素养是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必备条件。当前,高职学生阅读素养不高,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阅读兴趣匮乏、方法不当、习惯难以养成等普遍性问题,严重制约其他素养养成和综合素养水平提升。这些问题的产生多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家庭成长环境及自身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辩证看待,综合分析。鉴于此,高职学生要提升阅读素养,需要学会以“爱读”培养阅读兴趣,以“善读”提升阅读能力,以“勤读”培养阅读的可持续力,进一步促进其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英语已成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拥有的语言技能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需要关注德性品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德技并修”视域来审视高职学前英语教学,意味着教育不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具备面向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职学前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学前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对于推进高职学前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拟电子技术是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理论、强化学生工程素质能力、锻炼学生探究设计技能的关键课程。本文围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逻辑,从国家战略、德育素质养成、美育观点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四个角度分析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融入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讲授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印证了将思政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以协同育人的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以教师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依托,助力学生学习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以“互联网+”为抓手,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协同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同步提升,让数学教学变得专业而精准,以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在学校人才培育过程中肩负巨大的重则.教师能力的高低,关系到软件技术专业开展效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育效度.新时期下,软件技术专业应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增强青年教师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效度,以此实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着重分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实践教学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就业分散的特点,跟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应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实践探索“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为持续发挥“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积极 作用, 人们需要主动探索指引实践的发展向度。为此, 结合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做学教 合一”课堂的建构, 要主动融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主动寻求生态课堂、教学支持的理 念支撑实践, 探索“做学教合一”新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