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背景 老年胃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同维度的衰弱发生,形成不同的衰弱亚型,其术前各衰弱亚型对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有待探讨。 目的 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各衰弱亚型对不良结局(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低下及失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10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404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总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收集生活质量和失能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衰弱亚型对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 结果 40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分为8个衰弱亚型:仅生理衰弱77例(19.1%)、仅心理衰弱78例(19.3%)、仅社会衰弱23例(5.7%)、生理与心理衰弱63例(15.6%)、生理与社会衰弱13例(3.2%)、心理与社会衰弱16例(4.0%)、多维衰弱(生理、心理与社会衰弱)15例(3.7%)、非衰弱119例(2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1.063,95%CI(1.021,1.106),P=0.003〕;药物服用史〔OR=1.549,95%CI(1.016,2.362),P=0.042〕、手术方式〔OR=2.103,95%CI(1.191,3.712),P=0.010〕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OR=4.611,95%CI(1.079,19.706),P=0.039〕、居住地为城市〔OR=1.614,95%CI(1.009,2.582),P=0.046〕、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OR=1.694,95%CI(1.038,2.766),P=0.035〕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0.601,95%CI(0.390,0.926),P=0.021〕、药物服用史〔OR=1.663,95%CI(1.082,2.558),P=0.020〕、胃癌TNM分期Ⅲ期及以上〔OR=1.659,95%CI(1.017,2.706),P=0.043〕为老年胃癌患者失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术前多维衰弱〔OR=5.344,95%CI(1.715,16.656),P=0.004〕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调整药物服用史、手术方式因素后,术前仅生理衰弱〔OR=2.048,95%CI(1.078,3.891),P=0.029〕、仅心理衰弱〔OR=2.077,95%CI(1.103,3.913),P=0.024〕、多维衰弱〔OR=8.321,95%CI(2.400,28.848),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调整婚姻状况、居住地为城市、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因素后,术前仅心理衰弱〔OR=2.620,95%CI(1.267,5.418),P=0.009〕、心理与社会衰弱〔OR=11.122,95%CI(3.253,38.028),P<0.001〕、多维衰弱〔OR=11.579,95%CI(2.835,47.302),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将多维衰弱量表整合至术前临床评估中,并高度重视术前被评估为仅生理衰弱、仅心理衰弱、心理与社会衰弱及多维衰弱的患者,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预康复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 脑白质高信号(WMH)易发生于老年人群,且发病隐匿,随病情的进展最终导致不良预后。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老年人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WMH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状况。目的 调查WMH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年龄≥60岁的321例WM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分别采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Barthel指数量表(BI)、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评估衰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跌倒风险。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Fazekas量表进行WMH分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321例WMH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129例(40.2%)、非衰弱192例(59.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80岁:OR=3.597,95%CI(1.330,9.730)〕、高度跌倒风险〔>45分:OR=12.509,95%CI(6.460,24.221)〕、WMH分级〔2级:OR=5.503,95%CI(2.638,11.479);3级:OR=6.981,95%CI(2.977,16.368)〕是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血红蛋白(HGB)〔男≥120 g/L、女≥110 g/L:OR=0.260,95%CI(0.092,0.732)〕、前白蛋白(PA)〔≥180 mg/L:OR=0.221,95%CI(0.078,0.625)〕是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状况的评估,高度关注高龄、有高度跌倒风险、WMH分级>1级、HGB与PA异常的WMH老年住院患者,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早期预防,及时干预,改善和管理WMH老年患者的衰弱情况,为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尚晓峰  张莹  李虹  王苏  冉秀荣  王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34-383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 作为一类特殊手术人群,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效果不佳,且常伴有较高的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术前衰弱与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目的 了解住院待手术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住院待手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老年KOA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表(AKS),以面对面逐一询问并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100.0%。230例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中非衰弱74例(32.2%),衰弱156例(67.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OR=12.598,95%CI(2.771,57.272),P<0.05;2 001~元:OR=5.972,95%CI(1.318,27.053),P<0.05〕、体质指数(BMI)〔异常:OR=3.007,95%CI(1.426,6.339),P<0.05〕、膝关节疼痛年限〔6~年:OR=2.447,95%CI(1.016,5.895),P<0.05;11~年:OR=6.072,95%CI(2.257,16.340),P<0.05;>15年:OR=7.638,95%CI(1.763,33.097),P<0.05〕、FPS-R评分〔>6分:OR=3.506,95%CI(1.672,7.354),P<0.05〕是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67.8%),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低收入、BMI异常、疼痛年限长及疼痛程度重的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及早对其进行术前衰弱评估及筛查,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护理计划,预防或减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599-4606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衰弱问题日益严峻,而当前存在关于衰弱的诊断依据不客观、发病机制不清楚、干预方式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当前对衰弱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目的 研究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25-羟维生素D、白介素6与衰弱的相关性,探寻衰弱的客观诊断依据及新的干预方式。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采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平台(住院版)”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利用其中Fried表型对患者进行衰弱状态评估。结果 152例患者中,无衰弱47例(30.9%)、衰弱前期51例(33.6%)、衰弱期54例(3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OR=6.162,95%CI(1.091,34.789),P=0.039〕、25-羟维生素D〔OR=0.901,95%CI(0.825,0.985),P=0.022〕、白介素6〔OR=1.103,95%CI(1.012,1.201),P=0.025〕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25-羟维生素D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白介素6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白介素6有望成为预测及干预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衰弱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占20%以上,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衰弱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第3大类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医保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饮酒状况、吸烟状况、是否经常运动锻炼)、临床资料问卷(糖尿病病程、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规律药物/胰岛素治疗情况、合并慢性病数)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FRIED等提出的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计算BMI。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127例(45.7%),女151例(54.3%);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2±5.5)岁;无衰弱130例(46.8%),衰弱前期107例(38.5%),衰弱期41例(14.7%)。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73,95%CI(1.039,1.561),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OR=14.720,95%CI(1.641,132.033),P<0.05;1 000~2 000元:OR=7.631,95%CI(1.153,50.506),P<0.05〕、是否经常运动锻炼〔是:OR=0.119,95%CI(0.019,0.734),P<0.05〕、糖尿病病程〔OR=1.477,95%CI(1.138,1.915),P<0.05〕、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OR=14.061,95%CI(3.776,52.359),P<0.05〕、合并慢性病数〔OR=19.779,95%CI(4.677,83.647),P<0.05〕、HbA1c〔OR=34.207,95%CI(8.208,142.566),P<0.05〕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受年龄、经济状况、运动锻炼情况、病程、血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考虑影响因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 衰弱是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着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感染也被认为是影响老年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老年患者115例,随访1年,记录感染发生情况。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衰弱症状学量表评定衰弱评分,分析感染与衰弱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1年,发生感染41例(35.7%),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前清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衰弱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老年MHD患者发生感染与CRP、MCP-1水平、衰弱评分均呈正相关(rs=0.187,P=0.045;rs=0.269,P=0.004;rs=0.239,P=0.010);与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s=-0.216,P=0.021;rs=-0.192,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OR=1.008,95%CI(1.007,1.095)〕、MCP-1水平〔OR=1.008,95%CI(1.001,1.014)〕、衰弱评分〔OR=1.997,95%CI(1.156,3.450)〕与感染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CRP、MCP-1水平、衰弱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秋瑾  郑杰  杨婧  罗润  冷娇  金秋  马红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55-3862
背景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尚存争议。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对NAFLD及其相关结直肠息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NAFLD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ylori将其分为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及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肝纤维化和脂肪肝检测、结肠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分别将NAFLD患者的脂肪衰减程度和肝脏硬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 118例NAFLD患者中H.pylori阳性62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H.pylori阴性56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体质指数(BMI)、受控衰减参数(CAP)、E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分)、AST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脂肪衰减程度、肝脏硬度差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118例NAFLD患者中75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37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38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示存在结直肠息肉者51例,其中NAFLD合并H.pylori阳性组26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多个息肉、息肉直径≥1 cm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7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共41例进行病理检查。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腺瘤性息肉发生率、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OR=7.547,95%CI(1.467,38.827)〕、息肉病理〔OR=8.500,95%CI(1.574,45.916)〕、上皮内瘤变〔OR=4.571,95%CI(1.218,17.157)〕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加重NAFLD患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障碍、血脂紊乱、炎性反应、肝纤维化程度、脂肪衰减程度,此外,H.pylori感染还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息肉病理、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 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高血压患者MCI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群体,缺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MCI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目的 探讨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D型人格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3例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发生率为37.56%(8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33,1.115)〕、受教育程度〔大专:OR=0.278,95%CI(0.084,0.920)〕、吸烟史〔OR=2.494,95%CI(1.146,5.426)〕、高血压分级〔2级:OR=3.442,95%CI(1.252,9.468);3级:OR=3.934,95%CI(1.518,10.193)〕、D型人格〔OR=2.160,95%CI(1.015,4.598)〕、三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衰弱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6月芜湖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9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筛查量表、健康素养量表等进行调查。应用Spearman分析健康素养与衰弱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衰弱发生率为22.8%。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素养总分与衰弱呈负相关(r=-0.291,P=0.0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素养(OR=0.419,95%CI:0.266~0.908)、长期失眠(OR=6.466, 95%CI:2.099~19.914)、存在营养风险(OR=11.202, 95%CI:3.983~31.508)、存在抑郁风险(OR=10.014,95%CI:1.963~51.075)、所患慢病种类≥5种(OR=12.784,95%CI:3.811~42.878)、运动自我效能得分(OR=0.512,95%CI:0.304~0.956)...  相似文献   

11.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心绞痛症状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361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大于0分者为冠心病(CAD)组,等于0分者再按照临床标准分为MVA组及非冠心病(NCAD)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胆红素及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和冠状动脉迂曲的情况〕,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基线资料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结果 MVA组与CAD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ESR、Hb、NL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血糖(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组与NCAD组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吸烟史、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CAD组,冠状动脉近段平均内径〔OR=8.279,95%CI(5.459,12.556),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6.761,95%CI(3.755,12.174),P<0.001〕、Hb〔OR=1.057,95%CI(1.031,1.083),P<0.001〕、女性〔OR=3.019,95%CI(1.379,6.609),P=0.006〕、高血压〔OR=0.194,95%CI(0.106,0.353),P<0.001〕、糖尿病〔OR=0.105,95%CI(0.020,0.548),P=0.008〕、LDL-C〔OR=0.617,95%CI(0.412,0.914),P=0.019〕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NCAD组,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OR=9.246,95%CI(6.050,14.129),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4.105,95%CI(2.288,7.363),P<0.001〕、Hb〔OR=1.042,95%CI(1.017,1.068),P=0.001〕、Glu〔OR=1.214,95%CI(1.030,1.432),P=0.021〕、高血压〔OR=0.282,95%CI(0.154,0.517),P<0.001〕及糖尿病〔OR=0.138,95%CI(0.026,0.745),P=0.021〕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原发性MVA〔OR=5.150,95%CI(3.366,7.881),P<0.001〕、女性〔OR=1.460,95%CI(1.097,1.944),P=0.009〕、高血压〔OR=1.564,95%CI(1.169,2.094),P=0.003〕和HDL-C〔OR=1.479,95%CI(1.067,2.050),P=0.019〕是冠状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与原发性MVA独立负相关,Hb、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与原发性MVA独立正相关。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大、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原发性MVA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晓茜  骆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2):4068-4073
背景 肺部感染多发于老年人,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有研究显示肾功能可能会影响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微生物学改变机制仍不清楚,且目前国内关于该项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特定病原学易感性及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与肺部感染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以肺部感染收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51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后首次生化学检查〔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白蛋白、eGFR〕、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病原微生物学(痰培养结果)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90 d的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根据其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及炎性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 514例患者中68例患者(13.2%)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慢性肾脏病比例、BUN、Scr、AST、ALT、白细胞计数、NLR高于生存组,白蛋白水平、eGFR、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2,95%CI(1.027,1.162)〕、ALT〔OR=1.013,95%CI(1.001,1.026)〕、白蛋白水平〔OR=0.814,95%CI(0.759,0.873)〕、eGFR〔OR=0.974,95%CI(0.961,0.988)〕、白细胞计数〔OR=1.116,95%CI(1.030,1.210)〕、淋巴细胞百分比〔OR=0.011,95%CI(0,0.521)〕是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最佳截断值为47 ml•min-1•(1.73 m2)-1,灵敏度为36.8%,特异度为84.3%。eGFR<47 ml•min-1•(1.73 m2)-1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比例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例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eGFR<47 ml•min-1•(1.73 m2)-1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结论 eGFR低的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是老年肺部感染预后恶化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而由此推断,其在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CC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1 091例老年人中无睡眠障碍905例(83.0%),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中医体质: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衰弱373例(34.2%),非衰弱718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OR=2.718,95%CI(1.891,3.905)〕、偏颇体质〔OR=4.782,95%CI(3.410,6.704)〕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且为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且为平和质老年人的12.960倍〔95%CI(8.207,20.465)〕,超额危险度(RERI)=6.101〔95%CI(0.579,11.623)〕,归因比(AP)=0.471〔95%CI(0.181,0.761)〕,交互作用指数(S)=2.041〔95%CI(1.092,3.817)〕,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与偏颇体质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