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钾和QT间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精神病药提供帮助。方法从以下4个方面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探讨:①血钾异常和QT间期延长之间存在的关联性;②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钾异常和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各种药物在使用何等剂量、何等时间后易发生异常;③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④对干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评价使用何种方式更为有效。结果血钾异常患者极易伴发QT间期延长(76.74%);齐拉西酮、氯氮平、奥氮平比利培酮、阿立哌唑更易引起血钾异常,而齐拉西酮明显较其他4种抗精神病药更易引起QT间期延长;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男性,中年患者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壮年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血钾和QT间期有一定影响,临床应用中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早予以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龋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1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WHO1997年版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标准器材进行检查。结果:在1200例患者中,患龋者1051例,占87.58%,总龋数5184颗,龋均4.32颗;其中,中、深龋3718颗,占71.72%,残根,残冠842颗,占16.24%。不同服药时间患龋齿的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11.704,P=0.001)。10-15a组>大于15a组>5-10a组>1-5a组>小于1a组。不同服药时间患龋齿的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F=598.19,P=0.0001)。服药时间与龋齿数存在较强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s=0.8547,P=0.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龋率高,服药时间越长龋病越严重,口腔卫生差,对龋病也有一定影响,建议要重视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问题,并采取有利措施预防和治疗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3.
曾林 《医药导报》2001,20(11):698-699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0例门诊初诊精神分裂症进行为期16周的治疗.用简易精神病症状分级评分量表(BPRS)及临床综合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利培酮总有效率86.7%,显效率10.0%,BPRS发及各因子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利培酮的起效时间7~10d,平均治疗剂量(2.89±0.80)mg*d-1.副作用主要是静坐不能、失眠和焦虑,但程度较轻.结论利培酮对初诊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治疗便利、可靠,为门诊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脏超声检查的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不同年龄、性别和服药时间的患者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本文结果显示,肝脏异常主要集中在脂肪肝、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息肉、肝硬化等;长期组患者的肝脏超声异常率及脂肪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患者肝脏超声异常率、脂肪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肝脏超声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会发生改变,尤其是长期及年龄偏大患者,抗精神病药对肝脏损伤程度更重,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利培酮替代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一直运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典型组,采用重叠交叉逐步增减药物剂量方法用利培酮逐渐替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38例患者作为替换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替换组与典型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替换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典型组患者(P<0.05);替换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典型组患者(P<0.05);典型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替换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SAN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重叠交叉逐步增减药物剂量的方法逐渐用利培酮替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1 mg,2次/d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2 mg,2次/d。此前患者曾3次间断应用利培酮治疗。本次治疗规律服药49 d,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第50~52天未遵医嘱规律服药。第54天患者出现大汗淋漓,体温达38.5℃。第55天出现意识障碍、心动过速、双上肢肌强直、肌张力增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3×109/L,胆碱酯酶13 268 U/L,肌酸激酶1447 U/L,利培酮血液浓度70.5μg/L。诊断为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立即停用利培酮,进行物理降温、补液、抗心律失常、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护肝等治疗。6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NMS症状消失。换用奥氮平治疗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7.
自从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以来,无论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导致心脏不良反应,猝死时有发生,有人认为与抗精神病药的严重副作用,如肺栓塞、脑栓塞、粒细胞减少症、麻痹性肠梗阻、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与QTC间期的延长有密切的关系。QTC间期延长可作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018年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沿用原来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取重叠交叉逐步增减剂量的方法用利培酮替换患者原来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PANSS阴性因子分、阳性因子分和总分水平相当,P> 0.05组间差异不显著;而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阳性因子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TESS评分水平均相当,P> 0.05组间差异不显著;而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的TES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利用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持续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2年以上住院患者,每月检查一次心电图。结果:6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3%。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高,为11.28%。氯氮平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其他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0岁以上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50岁以下的患者(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对50岁以上的患者和心脏有疾患的患者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喻东山 《医药导报》2008,27(10):1194-1197
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已将它用于其他精神疾病.笔者拟对利培酮的作用谱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越来越被注意。本文着重探讨了与认知有关的神经递质系统以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相关作用机制和对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样本采取整群人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共476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64.3%),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27.8%);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68.4%及77.8%)。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且以氯氮平居多;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虽低于发达国家,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利培酮为多数。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长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是第 1个长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兼有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长效抗精神病药的优点。其血浆药物水平稳定 ,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 ,与利培酮片剂相当 ,但更利于长期维持治疗。该药的耐受性好 ,适应证广 ,适用人群大于长效传统抗精神病药。推荐起始剂量为 2 5mg ,肌内注射 ,每 2周 1次 ,前 3wk合并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71-73
目的探讨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患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发精神病患者共125例,随机分为5组。对每组患者分别使用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并监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6、8周后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对上述五种药物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中催乳素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治疗患者血清中催乳素的含量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其中患者血液中催乳素水平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五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水平产生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任皓  陈国广  赵刚  张桂森  韦萍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72-1275
利培酮是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除了普通片剂、胶囊剂外,利培酮的新剂型如微颗粒、透皮吸收贴剂以及利培酮衍生物等相继出现.现主要介绍利培酮国内外的常用剂型以及新型制剂的研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佐宁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0):803-807
现存的各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繁多,且控制症状的效能仍有很大局限,致使相当数量的患者成为难治性案例。本文对近年国外研究出的新型药物的进展进行系统探讨,以期提高现有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胡耀祖 《中国药房》2012,(2):168-170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持续服用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0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检测患者目前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结果: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两型药物联用患者之间的MoCA、MMSE、BPRS差异不显著。结论:长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药物因素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与疾病的结局相关。MoCA可作为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了有关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病例报道,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也逐步为人们所关注.在抗精神病药问世以前,有许多研究报道精神病患者糖尿病(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比例多于一般人群.美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中Ⅱ型糖尿病占9%~14%,而一般人群占5.6%~7.8%.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比例升高.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在一般人群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而精神病人风险更高,2~4倍于一般人群(2003年国际精神科临床药理10年进展研讨会纪要).因此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应慎用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的药物.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糖代谢异常,造成病人原有糖尿病的恶化和出现Ⅱ型糖尿病新发病例.美国最新研究显示:10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血糖水平异常(大于125 mg/d1)比例占13.9%(14例)其中6例为氯氮平,4例为奥氮平,3例为维思通,1例为氟哌啶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