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股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ACNU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58例脑胶质瘤(II-IV级)患者于术后10~15 d行经股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汀每次2.5mg/kg+生理盐水100mL,灌注时间2h,化疗后给予抗炎对症处理,2~3周后行第二次化疗,完成4~6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随访0.5~3年,显效(CR)11例,占19.0% ;有效(PR)25例,占43.1% ;无变化(SD)20例,占34.5% ;恶化(PD)2例,占3.4%。中位生存期接近20.8个月。结论: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术后脑胶质瘤安全、可靠,明显延长了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尼莫司汀(ACNU)化疗加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针对术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经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患者,于术后7~21d行颈动脉灌注ACNU,每次2.5mg/kg,每月1次,3次为1个疗程。同时于术后第14~28天开始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约5~6周后结束。术后6月再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随访6月至4年,肿瘤消失12例,占34.2%;复发但明显缩小10例,占28.5%;复发经2次手术而且行本方案治疗后肿瘤消失4例,占11.4%;病情恶化4例,占11.4%;死亡5例,占14.2%。结论:经颈动脉灌注ACNU化疗加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术后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明显延长了生命,改善了生存质量及预后,并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简便、经济、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5月~1987年6月,对单侧脑胶质瘤进行颈内动脉(ICA)BCNU持续灌注化疗19例,剂量100mg/m~2(体表面积)/次,每4~6周重复1次。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穿刺选择性插入患侧 ICA。灌注2次以上,并得到临床和 CT 随访者12例,其中手术加放疗后复发者6例,肿瘤部分切除4例,穿刺活检2例。发生较严重并发症者2例,1例患侧眼失明,1例轻偏瘫。本组治疗无死亡。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退2例;部分消退5例;稳定3例;恶化2例;有效率达83.3%。认为选择性 ICA BCNU 灌注在脑部胶质瘤综合治疗中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选择性颈动脉化疗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术后应用选择性颈动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物选择、化疗时机及给药途径等相关问题。方法:对4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胶质瘤进行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经选择性颈动脉宁得朗(ACNU)或威猛(VM26)介入化疗。结果:显效10例,占26.2%;有效14例,占33.3%;微效10例,占23.8%;无变化4例,占9.5%;恶化3例,占7.2%;中位生存期接近23个月。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辅以颈动脉灌注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泵双管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瘤患者25例,行bentall手术13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3例,行bentall+次全弓置换6例,行升主动脉置换3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右侧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时钳夹股动脉插管,经右侧腋动脉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10~15mL·kg-1·min-1。结果 25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118~376(197.6±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264(141.7±32.3)min,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2~38(23.2±10.3)min。升主动脉开放后,8例心脏自动复跳,17例行电击除颤复跳。25例患者术后4~73h内神志清醒。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在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可以提供有效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6.
孟杰  王昆鹏  刘岩  韩凤伟 《河北医学》2007,13(9):1130-1132
目的:探讨胶质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术后第2周开始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150mg/m2/d,连续5d,28d为一疗程,据耐药情况给予2~6个疗程.配合全脑放疗,2Gy /次,5次/疗程,总量50Gy.结果:2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生存23例(占92%),1年生存22例(占88%),2年生存17例(占68%).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力争全切,术后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综合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及经皮下药盒行腹主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探讨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7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均已作根除术,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后行肝动脉栓塞,同时经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PCS),导管远端置入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开口上一个椎体水平处,3周后经PCS行灌注化疗。每3~4周经PCS重复灌注化疗1次。所有病例跟踪随访1~12月。结果近期疗效以CT检查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其中5例有效(完全+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71.4%。本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经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肝动脉栓塞联合腹主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斌  慈书俊  梁惠 《安徽医学》2014,(6):833-835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6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2例)和同步放化疗组(32例),放疗靶区剂量:MRI所示肿瘤病灶外2~3 cm区域给予放疗剂量50 Gy,后缩野至肿瘤病灶外1~2 cm区域加量至60 Gy,2 Gy/次,5次/周。放化疗组放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胶囊75 mg/(m2·d),放疗结束后间隔4周,口服替莫唑胺胶囊200 mg/(m2·d)第1~5 d序贯化疗4个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放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47%、45.43%、16.72%和54.32%、18.21%、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液学毒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损伤与慢性脑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可提高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168例,先行显微手术治疗,将切除程度Ⅲ~Ⅴ级的124例患者均分为化疗组、放疗组分别行化疗、放疗。结果:168例患者Ⅰ级切除占10.71%,Ⅱ级切除占15.48%,Ⅲ级切除占30.36%,Ⅳ级切除占34.52%,Ⅴ级切除占8.93%,各级切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有效率为79.03%,放疗组有效率为85.48%,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疗组复发率分别为25.81%、14.52%,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1%、14.5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郑斯明  叶奕菁  陆小军 《吉林医学》2014,(23):5166-516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6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后单独应用化疗治疗组(对照组)和手术后应用化疗基础上加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三维适形放疗2~3 Gy/d,总剂量60~68 Gy。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曹辉  戴慧  金璋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3):160-161,172
目的分析恶性胶质瘤术后单纯放射治疗及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疗效。方法对76例恶性胶质瘤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37例,放射治疗加化疗(放化)组39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周开始常规放射治疗,采用Coγ射线或6MV-X线先全脑照射40Gy/4周后缩为局部野追加20Gy/2周。放化组在全脑照射30Gy后加用化疗,方案为替尼泊甙100mg,氟脲嘧啶750mg第1~5天静脉滴注,环己亚硝脲130mg第1天口服,4周重复1次,共4~6个周期。结果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54.1%、29.7%、10.8%,放化组分别为74.4%、51.3%、30.8%,放化组高于单放组(P<0.05)。放化组急性反应明显加重,远期损伤两组相近。结论恶性胶质瘤术后采用放射治疗加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朱清良  马天波  秦艳丽 《吉林医学》2011,(20):4144-4145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手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患者,术前24 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灌注一次以后1次/周,共10次,以后1次/月,连续10次。随访6~36个月,观察有无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中1例复发(2.2%),3例血尿(6.5%),1例化学性膀胱炎(2.2%),有膀胱刺激症状2例,占4.3%。结论:围手术期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脑恶性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 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 ,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 ,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 ,术后第 2、4、8、12周和 6个月同步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及全脑增敏放疗 ,2Gy/次 ,5次 /疗程 ,总量 5 0Gy。手术后及化放疗间歇期内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2× 10 9,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3 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1年生存 2 6例 (86% )、2年生存 2 1例 (67% )、3年生存 19例 (61% ) :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显微手术力争全切除 ,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 ,序贯自体免疫治疗 ,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永标 《微创医学》2011,6(3):211-213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3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置管,采用表阿霉素(EADM)、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CDDP)行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间隔40~50 d再次治疗,2次治疗后评价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9例患者显效8例(20.5%),有效14例(35.9%),稳定15例(38.5%),进展2例(5.1%),总有效率为56.4%。AFP下降>50%者16例,其中11例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种介入途径治疗乳腺癌所产生的并发症,旨在合理选择介入化疗的途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乳腺癌患者91例,分为两组:经尺动脉途径插管行介入化疗组28例(简称尺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介入化疗组63例(简称股动脉组),两组分别在DSA室于局麻下经尺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开口交界处的近侧,灌注化疗药物,尺动脉组留置导管行化疗1~2个疗程,股动脉组一次性灌注化疗药物后即拔管,观察并分析两种途径所产生的并发症.结果:尺动脉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39.29%;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6.35%(χ2=12.98,P<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股动脉介入化疗发生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尺动脉组,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植入防返流微型导管药盒系统(PCS)灌注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8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先行双侧髂内动脉前干化疗栓塞,然后髂内动脉前干的非主要供血侧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弹簧圈栓塞,其主要供血侧仅用明胶海绵颗粒作适量栓塞,经股动脉植入防返流微型PCS,导管留置于主要供血侧髂内动脉前干,术后定期经微型PCS行灌注化疗。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微型PCS。27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微型PCS灌注化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24例(85.7%)。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死亡1例,存活27例。结论经股动脉植入防返流微型PCS灌注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药物经双介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股动脉、静脉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行双介入区域性化疗药物及血管内皮抑素(恩度)灌注治疗。化疗药物的选择按照原发肿瘤的化疗方案。结果:28例患者获得CR2例、PR10例、SD13例、PD3例,DCR为89.3%,1年生存25例(89.2%),TTP、OS均为5~12个月。结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药物经双介入灌注治疗肺转移瘤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9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全切或大部切除术后予以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 60 Gy/4~6周,并同步于术后10~15 d(平均12d)开始行超选介入动脉灌注尼莫司汀(Nimustine hydrochoride,ACNU)化疗,每4周1次,每...  相似文献   

19.
柳群丽  江志兰  李曼 《吉林医学》2009,30(12):1067-1068
目的:探讨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治疗脑胶质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患者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1次/周,100mg/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对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多数患者无明显的化疗反应。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患侧视力模糊,都在3min内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治疗脑胶质瘤简单经济,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有病理或追踪结果的39例脑病变患者,其中胶质瘤2 5例,非胶质瘤1 4例,应用SomatomPlus 4螺旋CT扫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经灌注软件处理,使用2 5 6彩色直观地显示脑组织中血流灌注图,并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并与对侧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脑胶质瘤的rCBF、rCBV值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rCBF分别为( 78.62±5 2 .1 9)mL/( 1 0 0g·min) ,( 2 6.48±8.2 1 )mL/( 1 0 0g·min) ,P <0 .0 1 ,rCBV分别为( 1 4.1 3±8.1 6)mL/1 0 0g ,( 2 .1 4±1 .34)mL/1 0 0g ,MTT值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 8.2 0±3.42 )s ,( 3.82±2 .2 6)s ,P <0 .0 1 ,以上均有程度不同的瘤周水肿,其rCBF、rCBV均低于对侧脑组织,脑膜瘤、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均显示局部高灌注。结论:灌注成像能定量脑胶质瘤的血供状态,显示特征性动态曲线,估计病理类型,检出脑胶质瘤瘤周水肿低灌注区和术后复发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