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主协商在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程序价值和实质价值,是建立流域"良治"框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国外水资源分配管理中协商机制的组织框架和运作形式基础上,结合我国流域管理实际,提出应确立以联席会议为协商形式的两级协商体制,并就构建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的总体思路、原则、组织机构、内容、形式、程序、争议解决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构建流域民主协商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新  程会强 《中国水利》2009,(13):12-14
流域水资源的多区域共享性会造成水资源相关配置主体产生利益冲突,协商仲裁机制是解决平等主体间利益矛盾方式之一。从降低取水成本及优化水权配置角度出发,设计了协商仲裁机制模型.利用纳什公理化模型求得各区域用水量的纳什协商解。在证明取水公平的情况下,该协商仲裁机制的设计既能降低各地区的取水成本,增加各地区的取水效用,又能够节约流域整体的取水成本,提高流域水权配置效率,实现全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定量分配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流域的复杂情况,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一般原则,包括社会公平、尊重现状、基本生态需水优先、重要性和效率优先、适量预留、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民主协商、适时调整等;研究了水权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权属关系、水资源调控能力、生态环境、政府预留水量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及其阈值的确定方法;设计了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水权分配的技术思路,包括水权分配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河流与计算单元的关系、水权分配的层次与内容、需水的合理性复核、各水平年间水权的协调等。应用该方法完成了松辽流域各典型河流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方案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管理包括对天然水循环和人工水循环过程的管理,强调天然水资源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水文站网规划、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与调度、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审批、防洪以及水质保护等.松辽流域依据水资源管理原则,初步设计了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其功能涵盖了信息采集与网络传输、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支撑、业务应用以及应用交互等.近期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是松辽流域水利发展的又一次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松辽流域水权体系框架及实现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通过对流域水资源量及对应水权的结构划分,构建了松辽流域水权体系框架.对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实现途径和监管手段进行了探讨,以期用清晰的思路来完成松辽流域的初始水权分配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流域与区域(省级)两层次调度管理体制以及计划调度与市场调度相结合的调度方式框架下,探讨了市场调度过程中流域级水资源年、月调度计划的生成机制,提出了流域级和省级水资源市场调度的水价结构以及相应的水价形成机制。这些机制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水资源调度中的主导作用,并能保证各调度主体具有参与管理的空间,同时对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障海河流域民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类型和拥有期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国外经验,提出从"流域向区域、区域向用水户"两个层次划分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类型和拥有期限.第一层次按用水类型分为国民经济用水、生态与环境用水、公共用水和政府预留水量,期限整体定为30年.第二层次按水资源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分为取水、水能开发、水域占用和航道设置等使用权,期限定为5~30年.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协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用水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协商具有多目标群决策的特征,从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协商的要素分析出发,结合其协商的特点,构建了以综合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协商模型.并基于决策论原理,分析了模型的算法以及协商的流程.最后以宁夏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松辽流域用水现状和需水预测.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面对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是实现战略举措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立的起步工作。松辽委适时组织开展了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专题研究.并在霍林河与大凌河流域进行了初始用水权分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初始水权分配中,流域管理者与区域用水户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和不同的用水目标,往往导致水资源无法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为提高初始水权分配与利用效率,从流域管理者角度,结合区域及行业用户需求、区域影响因子和行业影响因子,提出基于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优化分配框架,得到初始优化方案,进而依据奖惩规则制定监管机制,形成两阶段优化分配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并对机制实施与效果调研,结果表明,这一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分配效率,还可以有效约束超额用水户行为,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效果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支撑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监管。研究成果有利于流域管理者合理分配及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流域的大凌河流域、霍林河流域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已进入协调阶段.在初始水权分配过程中,涉及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量分配中时空特征选择、对效率和公平的理解等,对这些问题的广泛研究探讨,是在水量分配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些问题涉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权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阐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概况及近期综合治理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了流域水权的科学划分,确定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分配原则,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权分配方案和“四源一干”天然生态水权分配方案,对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定额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水权管理系统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管理前提下的水权管理进行了阐述。所涉及的水权问题为水资源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流域为例,对现有的省际河流中水事纠纷的冲突类型、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流域一体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水事纠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跨流域调水水权分配与水市场运行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证调水工程正常运行,更有效地提高调水的利用效率,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是必要的。根据国内外水权管理及水市场应用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及水市场运行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框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水市场的3级结构。讨论了交易价格、水市场的运行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党连文 《中国水利》2005,(13):56-58
根据松辽流域用水现状和需水预测,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战略举措.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立是水资源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正确选择.面对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是实现战略举措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立的起步工作.结合松辽流域的具体情况,松辽委适时组织开展了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专题研究,并在霍林河与大凌河流域进行了初始用水权分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区域水权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关系及问题、用户水权与取水许可制度的关系及问题、流域水权与跨流域调水的关系及问题、其他涉水管理制度与法规体系同水权制度的关系及问题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目前我国以水行政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水权制度理论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