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深圳市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杀伤细胞的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67例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的KIR等位基因分型,分析KIR基因型与AIDS疾病进展相关性。结果 367例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典型进展组(TP)282例(76.84%),缓慢进展组(SP)85例(23.16%)。TP组优势基因型是KIR 2DS3,35例(12.41%),与S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优势基因型是KIR 2DL3有85例(100%),KIR 3DL1有83例(97.65%),与TP组比基因多态性与经性途径感染HIV后病程进展有相关性,KIR 2DS3可能与加速HIV感染者病程相关,KIR 2DL3和KIR 3DL1可能与延缓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IR3DS1基因与HIV感染及其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323例并进行临床分期,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同时选取23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采集其静脉血,应用荧光PCR-SSP法检测KIR3DS1基因型。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23例HIV/AIDS患者中KIR3DS1基因阳性率为39.01%,与健康对照组(37.7%)比较,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KIR3DS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9.10%、37.50%、39.53%和40.00%,不同分期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婚姻状况和传播途径间,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R3DS1基因与HIV感染及其疾病进程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汉族人群KIR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林省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表达的多态性,为研究KIR基因和疾病的相关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98名吉林省汉族正常人,提取基因组DNA样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所有收集的样本进行KIR基因分型.KIR基因位点检测KIR2DL1~KIR2DL5、KIR2DS1~KIR2D...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3种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和白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和正常人血浆表达水平及其在HIV-1感染病程进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未经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1感染者27例(HIV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CD4>350cells/μl者22例(HIVⅠ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1 000copies/ml, CD4<350cells/μl者31例(HIVⅡ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3种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法测定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HIV-1感染者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52-155
目的 通过研究HIV感染者HIV-1 DNA与HIV-1 RNA及CD4+T淋巴细胞间的关系,探讨外周血HIV-1DNA在艾滋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筛选2018年6—9月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HIV感染者8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患者资料,并采集患者K2EDTA抗凝血,完成CD4+T淋巴细胞、HIV-1 RNA及HIV-1 DNA的检测并得出结果。通过SPSS等软件分析HIV感染者的病毒库水平,以及HIV-1 DNA与HIV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计数及HIV-1 RNA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越多,HIV-1 RNA含量越低,其全血中HIV-1 DNA的水平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1 DNA可反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病毒库水平,提示疾病进展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可为贵州省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儿童感染者体内CD3dimCD56+细胞数量及部分细胞受体的变化.方法:采集11例经确认的HIV-1儿童感染者和10例HIV-1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抗凝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对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上部分受体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P<0.01);HIV-1儿童感染者与健康儿童比较,CD16无变化(P>0.05),NKp30、NKG2D、KIR2DL1和CD244的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NKp44、NKp46、KIR3DL1和NTB-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Kp80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并且细胞上受体的表达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HIV)窗口期感染者并初步估计发病率?方法:采用20∶1?5∶1?1∶1三级集合HIV-1 RNA RT-PCR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检测948份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阴性血浆,发现HIV-1 RNA阳性4例,追踪随访,HIV-1抗体阳转;初步估计HIV-1年发病率约为5.55%(95%CI,3.50%~7.59%)?结论:集合HIV-1 RNA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可以用于HIV高危人群窗口期感染者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 HIV)是艾滋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无论是无症状HIV感染者还是有症状的艾滋病患者,都有持续的HIV复制[1]。体内的HIV病毒每天进行着107~108次病毒复制,约产生1010新的病毒颗粒。 HIV基因组由将近1万个核苷组成,由于HIV酶缺乏纠错能力,每天至少有104~105子代HIV出现单位点突变。检测结果证实,在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体内已存在耐药变异。美国和西欧最新研究报道,10.7%~27.6%的新感染者为HIV-1耐药株感染,耐药变异是导致临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HIV-1基因亚型最多的国家之一[3]。 HIV-1基因亚型分析在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临床和药物治疗及其疫苗研制等方向均有重要作用[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对96例广东汉族以SSP法检测其KIR表型,统计不同KIR基因在人群中的表现频率,并与白种人、北印度人、日本人比较。结果 不同KIR的表现表率分别为:2DL1(0.85)、2DL2(0.12)、2DL3(0.58)、2DL4(1)、2DL5(0.24)、3DL1(0.96)、3DL2(1)、3DL3(1)、2DP1(0.97)、2DP2(0.98)、2DS1(0.10)、2DS2(0.30)、2DS3(0.02)、2DS4(0.28)、1D(0.65)、2DS5(0.19)、3DS1(0.23)。比较同一HLA配体相应的KIR,抑制性KIR频率均高于活化性KIR。与白种人和北印度人相比,除KIR2DS4外,广东汉族人群的活化性KIR频率均较低。结论 不同KIR基因在广东汉族人中有不同的表达频率。与其他人种比较,KIR基因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的差别,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MDS的疗效应答与KI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MDS患者30例(包括正虚毒蕴型17例、毒盛正虚型13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法检测MD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KIR基因型,分析、比较其差异。采用健脾补肾解毒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DS,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探讨对治疗有应答者与无应答者KIR基因型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MDS患者的KIR 2DS3、2DS4表达频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30例MDS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治疗有应答者26例、无应答者4例,有应答者的KIR 2DS1基因表达频率显著高于无应答者(P0.05)。结论:KI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MDS发病相关,KIR活化型基因2DS3、2DS4高表达可能是MDS的易感因素;KIR 2DS1基因表达缺乏患者可能对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不易产生应答。  相似文献   

11.
KIR3DS1与HLA-BBw4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KIR3DS1与HLA-BBw4正常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状态.方法:对92例广东汉族干细胞移植供者以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分析KIR3DS1和HLA-B表型;根据BW特异性分类,对HLA-BBw4第80位氨基酸残基为异亮氨酸者指定为HLA-BBw480ILE;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KIR3DS1和HLA-BBw480ILE统计.结果:实验发现,在广东汉族人群中KIR3DS1、HLA-BBw4、HLA-BBw480ILE的表现频率依次为0.228,0.652,0.543;其中12.0%的个体为HLA-BBw4纯合子,14.1%的个体同时表现HLA-BBW480ILE和KIR3DS1,另外有8.70%单独表现KIR3DS1而不表现HLA-BBw480ILE.结论: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只有14.1%的个体同时表达HLA-BBw480ILE和KIR3DS1,而单独表达2KIR3DS为18.70%.  相似文献   

12.
广东汉族人群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表达频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对96例广东汉族以SSP法检测其KIR表型,统计不同KIR基因在人群中的表现频率.并与白种人、北印度人、日本人比较。结果不同KIR的表现表率分别为:2DL1(0.85)、2DL2(0.12)、2DL3(0.58)、2DL4(1)、2DL5(0.24)、3DL1(0.96)、3DL2(1)、3DL3(1)、2DP1(0.97)、2DP2(0.98)、2DS1(0.10)、2DS2(0.30)、2DS3(0.02)、2DS4(0.28)、1D(0.65)、2DS5(0.19)、3DS1(0.23)。比较同-HLA配体相应的KIR,抑制性KIR频率均高于活化性KIR。与白种人和北印度人相比,除K1R2DS4外,广东汉族人群的活化性KIR频率均较低。结论不同KIR基因在广东汉族人中有不同的表达频率。与其他人种比较,KIR基因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人群KIR-HLA信号系统表达规律。方法 对79例广东汉族正常人行KIP-HLA分型,根据KIR-HLA间识别规律,分析各KIP-HLA受体配体对的频率。结果 KIR2DL2/3-HLA-Cw^Asn80(65.8%)是主要的抑制性KIR-HLA受体配体对,其次是KIR3DL1-HLA—B^Bw4(62.6%),KIR3DL1-HLA—A11(54.296),和KIR2DL1-HLA-Cw^Lys80(25.4%)。表达KIR2DL1,KIR2DL2/3或KIR3DL1而不表达相应HLA配体的频率分别是63,3%、1.3%、31.6%。KIR2DS1-HLA—Cw^Lys80,KIR2DS2-HLA-Cw^Asn80,KIP3DS1-HLA-B^Bw4的频率分别是2,5%、26.6%、16.5%。结论 KIR—HLA信号系统在广东汉族人群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和KIR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基因的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湖南汉族180例T1DM患者和199例正常对照者KIR基因、HLA-C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相比,T1DM组KIR 2DL1(98.9%比92.O%,OR=7.78,P=0.002)、3DL1(94.3%比86.4%,OR=2.67,P=0.009)和2DS4(83.9%比70.9%,OR=2.14,P=O.003)基因频率增高;(2) T1DM组和正常对照组HLA-C(HLA-C1、HLA-C2)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1DM组HLA C1+/C2+(3.9%比9.6%,OR=0.38,P=0.03)基因频率降低;(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1DM组KIB/HLA-C基因组合中KIR 2DLI-/HLA-C2-(0.6%比6.0%,OR=0.087,P=0.003)和KIR 2DS1-/HLA-C2-(53.3%比64.8%,OR=0.62,P=0.023)基因频率降低.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和KIR/HLA-C基因组合与T1DM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TB)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分析109例肺结核患者(TB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中14个KIR基因多态性。TB组又分为30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SP组)和79例涂片阴性患者(SN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KIR2DL5(P=0.007)、2DS1(P=0.038)、2DS3(P=0.010)、3DS1(P=0.002)阳性率增高,KIR2DS5频率降低(P=0.038);SN组KIR2DL5(P=0.018)、2DS1(P=0.000)、2DS5(P=0.000)、3DS1(P=0.001)阳性率增高;KIR2DS4(P=0.004)和KIR2DS5(P=0.000)频率SP组较SN组升高;患者携带两个及以上活化KIR的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患者组基因型AJ的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肺结核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系列特异性引物(SSP)方法,对比43例广东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53例籍贯种族都匹配的正常对照KI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6个KIR基因,在检测的全部个体中,3DL3、3DL2及2DL4出现频率均为100%。广东籍鼻咽癌病例组中2DL2、2DS1、2DS3、2DS4的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35、0.002、0.C107、0.001),而其他各KIR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L2,2DS1、2DS3、2DS4基因频率升高可能与NPC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晖  付秋霞  周勇  詹林盛  王全立  钟森 《四川医学》2010,31(8):1035-1037
目的表达并纯化杀伤细胞受体KIR3DSl胞外区。方法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KIR3DS1胞外区基因连接到pET28a-DsbA载体上,成功构建pET28a-DsbA/KIR3DS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DsbA-KIR3DS1融合蛋白表达,溶解于8M尿素中的包涵体经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成功进行复性,再经Su-perdex7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结果表达产物呈部分可溶性表达,包涵体纯化后证实获得纯度〉95%的DsbA-KIR3DS1融合蛋白。结论 KIR3DS1胞外区的成功表达及纯化,为进一步研究KIR3DS1与相应配体之间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