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83.3%),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14例),占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14例)。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资料,1例由急性中耳炎引起,11例由慢性中耳炎引起。出现面瘫的时间为1~330d,平均58d。结果: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发生率为2.65%。12例中,10例中耳、乳突腔内有胆脂瘤或同时有肉芽组织,2例仅有肉芽组织。2例面神经骨管完整,10例面神经部分骨管破坏(2例面神经部分缺失),其中单纯累及鼓室段6例(60%),单纯累及垂直段和迷路段各1例(10%、10%),同时累及乳突段和鼓室段2例(20%)。术后6例(50%)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25%)部分恢复;3例(25%)术后无恢复。结论:耳源性面瘫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面神经骨管破坏、缺损以及有胆脂瘤是耳源性面瘫的主要致病因素。面神经鼓室段是受累的好发部位。手术治疗是降低疾病危害、恢复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 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 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 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 均行鼓窦凿开探查, 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 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58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均行横轴位、冠状位及曲面重建。分析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及面神经骨管的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R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砧骨体、砧骨短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锤骨、砧骨长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86%、91%、91%、95%。肉芽型中耳乳突炎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95%、91%、95%。单纯型中耳乳突炎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HRCT横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中耳炎乳突致听骨链、鼓室壁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曲面重建对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行HRCT评价对中耳各骨性结构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以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5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1)上鼓室、鼓室、乳突区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影为50耳(100%);(2)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破坏为39耳(78%)、盾板破坏26耳(52%)、面神经管破坏16耳(32%)、乙状窦前壁破坏3耳(6%);(3)骨质破坏累及外耳道4耳(8%);(4)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2耳(4%)。结论: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特征性HRCT表现,HRCT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耳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上鼓室、鼓室、乳实区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影为100%;常伴有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破坏为82%,盾板破坏46%,面神经管破坏39%.乙状窦前壁破坏4%,可有中耳窦腔扩大,骨缘硬化;鼓膜增厚36%、鼓膜内陷21%;颅内并发症,其中包括耳源性颞叶脓肿4%,脑膜炎4%。结论: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前估计及术后有无残留、复发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东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22-122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资料,提高胆脂瘤的CT诊断,评价HRCT及后处理,MPR、三维重建对胆脂瘤的诊断价值及为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8例胆脂瘤的HRCT扫描,并进行扫描后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成像(MRP)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结果:CT表现为①鼓室、鼓窦壁破坏,窦腔、窦口扩大,窦腔为软组织充填,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有硬化边。②听小骨移位及破坏或听小骨关节异常。③鼓膜增厚、穿孔或破坏。④严重者可破坏乙状窦前壁、鼓室盖、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等。结论:HRCT及后处理重建可以准确诊断胆脂瘤,精确分析骨质破坏范围、部位,为手术进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HRCT轴位断面测量上鼓室、乳突窦面积和乳突窦入口宽经对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样97例成人右耳轴位HRCT片,测量上鼓室、乳突窦断面面积和乳突窦入口经线,将正常组与病变组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上鼓室面积以及乳突窦面积的平均值均大于同侧单纯型和肉芽肿型乳突炎组,而小于胆脂瘤型乳突炎组,成人乳突窦入口宽经大于CSOM A组,与CSOM B组相近,小于CSOM C组.结论:测量乳突窦入口宽经和上鼓室、乳突窦入口面积对诊断慢性中耳炎特别是鉴别上鼓室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炎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6例(36耳)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患者HR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建标准轴位及冠状位图像,由2位主任医师对病变形态特点、累及部位、听小骨破坏情况、周围骨结构改变和乳突气化程度等影像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紧张部胆脂瘤均表现为起源于中后鼓室的软组织密度灶,其中6例呈局限团块状,15例呈团片状,15例呈弥漫团块状;病变累及中下鼓室36例,上鼓室21例,乳突腔9例,上鼓室前隐窝7例,鼓室窦28例,面神经隐窝25例;1例听小骨完整,6例锤骨头破坏,17例锤骨柄破坏,14例砧骨体破坏,35例砧骨长脚破坏,11例砧骨短脚破坏,23例镫骨头破坏,21例镫骨前后弓破坏,30例听小骨外移;2例水平半规管破坏,3例面神经管椎曲段破坏,17例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2例面神经管垂直段破坏,5例盾板明显破坏,13例盾板毛糙,18例盾板完整,5例鼓窦入口扩大,5例乳突腔边缘骨质硬化;乳突气化程度分级为0级17例,1级10例,2级9例,3级0例。 结论 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HRCT特征为中后鼓室软组织密度灶伴听小骨外移及破坏,听小骨破坏以砧骨长脚与镫骨板上结构多见。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面成像技术(CPR)在面神经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2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的颞骨薄层CT扫描表现,并将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观察面神经管受累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CP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中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23例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8例,包括面神经管窄短(9例)、行程异位(6例)、骨壁裂缺(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中,25例可见面神经管损伤,其中,迷路段骨折4例,鼓室部骨折9例,乳突部骨折7例,2例同时损伤乳突段、鼓室段及迷路段,3例同时损伤迷路段及鼓室段。所有征像在CPR图像上均能得到良好展示。结论 CP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为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查广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7-3569
目的:分析胆脂瘸型中耳炎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48例,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螺旋CT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区软组织肿块,常伴有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盾板、面神经管、半规管、乙状窦及鼓室盖骨质破坏。结论:螺旋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准确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脑脊液耳漏。手术证实5例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3例为Ⅱ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鼓窦盖破坏,硬脑膜有瘘孔,2例为水平半规管瘘,1例为蹬骨板缺失前庭窗瘘,1例为足板边缘裂隙瘘,1例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近颅端面神经周边裂瘘。8例均经手术修补成功,鼓窦鼓室盖骨破坏硬脑膜瘘孔用多层颞肌筋膜修补多可一次成功,对迷路瘘孔以采用筋膜包绕骨屑填塞外加颞筋膜多层封闭为好。  相似文献   

14.
谢娟  蒋湘奇 《当代医学》2014,(15):103-104
目的分析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I1年6月~2011年6月湘潭市仁和医院收治的3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胆脂瘤的发生部位及GT表现,并将cT诊断与手术结果比对分析。结果采用cT检查对所有患者行cT扫描可得到胆脂瘤发生部位为:中耳腔21例(58.35%),乳突12例(33.33%),外耳道3例(8.34%);OT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混浊,充填软组织密度块影,以上鼓室及鼓窦为多见,并伴有累积外耳道及外耳道胆脂瘤合并累及鼓室、鼓窦乳突;存在不同程度的鼓室盾板破坏、听小骨破坏、乙状窦前壁破坏、外耳道后壁破坏、面神经管骨质破坏及耳源性脑膜炎等骨质破坏;外耳道出现软组块影5例,可见前壁及后壁局灶性骨质破坏且边界清;乳突类型包括气化型乳突1例,混合型乳突3例,硬化型乳突32例;螺旋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平均正确诊断率为90.33%。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三维及曲面重建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64排HRCT及其三维及曲面重建图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胆脂瘤主要表现为鼓室、鼓窦、乳突区软组织填塞伴骨质破坏。术前诊断正确率93%。结论 64排HRCT三维及曲面重建可以更立体直观地显示耳部细小结构及病变细节,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7.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宏儒  陈志烈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6-957,I000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观察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资料。结果高分辨率CT能清楚地显示中耳鼓室、鼓窦和/或乳突破坏腔内异常软组织密度灶以及相应部位的细微骨质破坏征象,鼓室、鼓窦及乳突腔软组织肿块36例,骨质破坏包括听小骨(32/36)、鼓棘(6/36)、鼓室盖(1/36)、面神经管(2/36)及乙状窦前壁(4/36)。手术与CT诊断符合率为86.1%-100%。结论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表现。结果: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听骨链破坏移位,上鼓室、鼓窦扩大,鼓室外侧壁、鼓室内侧壁、下壁破坏,鼓室天盖、外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破坏,位于外道的可见外耳道骨质破坏,同时骨质破坏腔的边缘常出现硬化环等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高分辨CT及多层面重建可以较清楚的显示中耳结构、病变范围,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尤其是如何形成有效振动、传导声音的含气中耳腔.方法:对61例(6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Ⅲa型鼓室成形术,术中用乳突骨皮质及肌骨膜瓣填塞部分乳突腔.其中,A组(20耳)不修复上鼓室外侧壁及外耳道后上壁,直接将修复鼓膜的筋膜贴附于面神经嵴上;B组(24耳)填塞上鼓室,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内段之后修复鼓膜;C组(19耳)不填塞上鼓室,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内段、用软骨片修复上鼓室外侧壁之后修复鼓膜.结果:随访时间2年,总干耳率90.48%(57/63),A、B、C 3组间干耳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B、C 3组气骨导缩减值分别为(13.5±1.87) dB、(19.79±2.13) dB及(22.63±2.04) dB,A组气骨导缩减值明显低于B组和C组(均P<0.01),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Ⅲa型鼓室成形术可彻底清除病灶,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重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形成位置恰当的外耳道后壁及鼓膜-镫骨的可靠连接,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77),对照组行乳突根治术,治疗组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在3个月内全部干耳,术后6个月测得患者听力,治疗组听力提高15 dB以上的有74例,听力改善率为96.10%。鼓膜成活70例,成活率90.91%,听力提高比例和鼓膜成活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保留中耳解剖结构,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