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不下大力气惩治腐败、克服腐败现象,就会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心理因素作初步思考和分析,并从这一角度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以期有助于标本兼治反腐败。  相似文献   

2.
徐立文 《生产率系统》2001,(2):55-56,66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腐败现象的关系角度进行探讨,提出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3.
纵观古今中外,一般将腐败行为界定为: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从范围上讲,腐败现象存在于思想道德、经济和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一般人们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但是,如果我们透过腐败现象去看它的本质,即腐败者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利贪污、贿赂、敲诈勒索、搞权钱交易,谋取一已之私利,则可以这样说,腐败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而同腐败者的一种经济本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任何腐败现象,无不都是以经济作基础,并与经济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拟从经济的角度去剖析腐败现象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香港廉政公署人士谈反腐败任朝生,程景民按: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腐败现象在中国不断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阻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此,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指出: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石坤 《时代经贸》2007,5(3X):65-66
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为根除腐败的肌瘤,保证公职人员的纯洁性.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祛除腐败赖以存在的病灶,本文拟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来探讨腐败问题,并为此构建克服和消除腐败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谁说“不是说话的时候”?司徒伟智对腐败现象敢作敢为,敢于碰硬的领导干部,时下是不少的,令人钦敬的。然而,确也有另一种可忧虑的风气:对腐败现象当说不说,装聋作哑,或者轻描淡写,大而化之,已经成为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者的标准化态度。在我们的文件里、报纸...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和国家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对干部素质问题、警示教育问题和制度约束问题的偏面认识。要遏制腐败现象笔者认为需要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政治纪律的监督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中纪委四次会议上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并强调在从严治党中,要首先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那么如何抓好这个关键呢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教育是固本之举   长期以来,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有时还呈愈演愈烈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疏于教育,忽视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基础环节在从严治党中的重要现实意义。从严治党,当然要有好的制度和规定,要靠好的制度和规定去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要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与规律,以利提出有效的新办法、新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指示精神,结合七台河的具体情况,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与规律,以利提出有效的新办法,新措施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现象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表现、产生条件,相应地采取反腐倡廉措施,对于惩治权力腐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特点与表现1、干部任免上的买官卖官。这是权力不正当介入市场的腐败现象,也是破坏最严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腐败现象。持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的歪论的原福建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任职不到3年,受贿68起,收受72人所送的钱物,共计人民币50万元,美金…  相似文献   

11.
何峻 《生产力研究》2000,(4):98-100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物资采购这一产生腐败“多发地带”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指出: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企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民主监督,依靠职工办企业,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惩腐倡廉必须和研究经济规律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腐败现象,归根到底还要靠市场经济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遏制和消除消极腐败现象在校园的漫延,是实现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根本需要。本文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消极和腐败现象是同一种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当前高校主要是要反对消极现象,并分析了消极现象的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初步提出了遏制消极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森工企业加强财务监督体系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企业财务监控,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英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25-226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制度、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反腐倡廉制度生存环境涉及的要素。腐败是公职人员利用掌握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人们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生存,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党政领导体制、司法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来治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腐败现象是造成人们不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要靠制度和体制的实效性和强力手段来惩治。  相似文献   

16.
针对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现象,通过加强学习、作风转变,强化教育,增强监督等,扬正气,刹歪风,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具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有别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法学等社会学科,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经济学界对腐败现象成因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腐败现象的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8.
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并对行政垄断,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上有人错误地认为腐败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其实这两并无必然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改革开放反而是消除腐败现象的必由之路,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通过分析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几个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