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婷婷 《家用电器》2018,(10):52-5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产家电品牌也在努力打入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通过"走出去",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已经成为常态。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及家用电器产品展览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商、贸易商聚集和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主要平台的IFA展,自然吸引了不少中国家电企业的参与。与此同时,随着欧美文化的流入,中国年轻消费者也开始尝试更多欧美人的生活方式,早餐选择面包、牛奶,尝试榨果汁、制作沙拉等等,因而洗碗机、咖啡机、厨师机等欧美特色的家电产品也被中国家电企业及消费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于昊 《电器》2010,(9):25-27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电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之首,中国已成为全球家电产品制造大国。但是,在从家电制造大国走向家电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曾经那种粗放式规模化扩张发展的战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电器》2010,(9)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电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之首,中国已成为全球家电产品制造大国。但是,在从家电制造大国走向家电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曾经那种粗放式规模化扩张发展的战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徐航 《家电科技》2006,(6):11-13
近两年,随着土耳其的家电产业快速发展,Arcelik A.S公司逐渐成为土耳其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2006年5月23-26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上,Arcelik A.S公司首次将BEKO品牌的家电产品展示给中国观众.这也是土耳其家电制造企业首次正式在中国家电市场亮相.它对中国家电市场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本刊记者对Arcelik A.S公司全球销售副总经理Nadir Yalcinalp先生进行了专访,以下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追求,当看多了家电产品的争奇斗艳、看倦了家电企业的短兵相接,当我们冷静反观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根基——制造时,感受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笃定。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正助推中国家电业在制造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电器》2013,(6):19
当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追求,当看多了家电产品的争奇斗艳、看倦了家电企业的短兵相接,当我们冷静反观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根基——制造时,感受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笃定。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正助推中国家电业在制造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中国几经曲折加入了WTO.在"狼来了"的呼声中,中国家电企业由家电大国开始向家电强国华丽蜕变.1997年,中国已经确立了家电大国的地位,主要家电产品生产规模进入世界前三.2005年,中国生产彩电8283万台,手机超过3亿部,数码相机超过5500万部,冰箱、冰柜超过3000万台,空调、洗衣机均超过2800万台,都是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也是家电消费大国,年消费力超过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6日,海尔集团正式宣布完成对斐雪派克的并购,这是海尔国际化战略实施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并购金额7.66亿美元.伴随着中国家电制造技术的成熟,中国家电企业走向世界已经由点及面全面展开,海尔正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次并购也显示出海尔推进全球市场拓展的急迫需求.  相似文献   

9.
于昊 《电器》2021,(12):13-18
2021年11月末,被命名为奥密克戎的新冠肺炎新变种毒株在南非爆发.这场已经持续近两年的全球疫情再次让世界各国拉响警报,如临大敌.因疫情肆虐而导致的全球消费市场变局,也在这20个月的持续演变中对全球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全球家电产业的制造中心,中国家电出口态势也在近两年发生了剧变——出口规模大幅增长的态势和海外市场的疫情局势叠加,巨大的挑战与重大的机遇共存,中国家电企业站在了全球市场竞争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日用电器》2021,(6):6-8
中国家电协会日前发布 《中国家电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根据 《指导意见》,2020年,家电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11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157亿元,比2015年增长16.5 %."十三五"期间,家电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在全球继续居首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多数居世界前列,一批新兴品类产品及改善生活品质的小家电快速发展,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1总体概要 2008年的中国家电市场跌宕起伏.随着"金融危机"逐步传导到实体经济,一二级城市家电市场深受其害,各类家电产品下半年的销售增长均远低于预期.中国家电市场已然进入减速通道.  相似文献   

12.
纪竹荪 《家电科技》2009,(14):46-48
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使人们对家电产品质量提出了可信性要求.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之际,家电产品生产企业推行可信性工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根据我国家电产品生产企业对可信性工程普遍缺乏认识的实际情况和民用产品生产对成本极为敏感的特点,探讨了家电产品生产企业推进可信性工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家用电器科技》2009,(3):46-49
1总体概要 2008年的中国家电市场跌宕起伏。随着“金融危机”逐步传导到实体经济,二级城市家电市场深受其害,各类家电产品下半年的销售增长均远低于预期,中国家电市场已然进入减速通道。  相似文献   

14.
<正>当消费升级与企业转型升级同现,当整合并购与跨界合作交辉,发展了三十余年的中国家电业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常态下企业间的融合发展、新品类的火热竞争,已经令中国家电产业在新时代中焕发出全球瞩目的新光彩。2015年3月11~14日,中国家电博览会—上海2015(Applianceelectronics World Expo,简称AWE201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在这个全球瞩目的、亚太区最大规模的家电展会上,550余家参展企业以创纪录的参展规模和众多精彩活动,打造了这场震撼的"开年大戏"。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作为欧洲家电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以高端家电产品为主。近年来,德国家电产品出口率和进口率都在持续增长。中国是德国第二大家电产品进口国,主要以进口小家电产品为主。欧盟有关WEEE、RoHS、EUP、REACH等法令的出台对中国向欧盟,包括德国出口家电产品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家电企业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减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亮 《家用电器》2024,(4):79-81
<正>2024年3月14~17日,AWE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共吸引了来自国际、国内共35万人次观展。要说AWE为何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并且被称之为全球三大顶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一是因为参与企业超多,超过1千家;二是因为展示面积超大,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一共17个馆,AWE就占据了13个,而且是连续两年维持了这样的规模;三是中国家电已经是国际公认的产品和技术领先的市场,在AWE上我们可以看到最新、最全的家电产品。通过在AWE上看顶尖几个企业的产品,就可以完全了解现在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家电企业又都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欧洲已成为我国家电产品出口的主耍市场,2007年我国家电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额占到了整个家电出口额的283%.2038年,产品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对欧洲出口额为105.2亿美元,占同期家电出口的29.4%.欧洲市场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我国家电产品出口的走势.由于欧洲市场家电产品生产技术成熟,消费者对产品要求极高,市场对节能环保、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家电产品占领欧洲市场通常也意味着其产品开始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对于在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家电产品的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简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发政策的推动下,借鉴了世界家电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已经构成世界级家电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9.
骆媛媛 《电器》2021,(9):54-59
疫后经济复苏是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出口、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中国家电行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叠加全球范围内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等因素,让家电企业的出口订单一直处于比较饱满的阶段.内需表现弱于出口,随着国内经济秩序的恢复,居民的消费意愿也有所增强,加之2020年较低的基数,2021年上半年家电产品的消费增速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但仍未回到2019年的水平.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不少企业陷入收入增长但利润率下降的逆境.  相似文献   

20.
于璇 《电器》2012,(4):63
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已成定局,发展高端家电产品是中国家电业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家电行业必须学会如何开发、设计和推广高端家电。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高收入阶层不断壮大,高端消费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追逐的对象。"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已成定局,发展高端家电产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