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有效率。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参脉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宇  黄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13-1814,1816
目的观察排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轻、中度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排毒益心汤,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排毒益心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改善左心室功能状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排毒益心汤是治疗轻、中度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赵利 《光明中医》2011,26(1):54-55
目的探讨消栓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疗程3~4周,治疗前后检测心肌酶学(CK、CK-MB),血清IL-2及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PFP)及疗效评价。结果应用消栓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2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免疫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外周血IL-2、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焕斌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5):373-374,367
目的:观察营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能量合剂及果糖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营心汤,服药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检测心肌酶、血肌钙蛋白、NO、SOD、CRP水平,同时行心电图、B超、X线检查。结果:加用中药营心汤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好转,NO、SOD升高,CRP下降,心电图、X线检查正常或好转,总有效率9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营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SOD、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持 《辽宁中医杂志》2014,(6):1205-1208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纳入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中药组应用养阴益气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头晕、失眠)、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动态心电图变化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低热、心烦、便秘),降低心肌酶(AST、,LDH,CK,CK-MB)和纠正心电图的异常表现方面,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0.0 1)。在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也发现,对于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和便秘的积分,中药组较西药组有明显的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症状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总体证候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对血清心肌酶(LDH,CK)的保护性降低作用,优于西药组(P<0.05)。但在心电图的疗效评价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益气组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TNF-α、IL-1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防治作用。方法:治疗组24例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例用辅酶A、ATP甲等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L—1和IL—6水平无差异,并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降低TNF—α、IL—1和IL—6,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益心抑毒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自拟方益心抑毒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轻、中度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给予益心抑毒汤,对照组36例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益心抑毒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改善左心室功能状态,调整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提高CD3、CD4、CD4/CD8)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心抑毒汤是治疗轻、中度急性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8.
刘锡梅 《吉林中医药》2006,26(10):42-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除西药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康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与对照组治疗相同外,另配中药心康合剂。观察结果提示:心康合剂对保护心肌、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增强心室功能、增加心输出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20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模型组)30例、丹参酮ⅡA治疗组(治疗组)30例。模型组、治疗组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液。治疗组于病毒接种0.5 h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注射液,连续14 d。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记录死亡数,计算小鼠生存率;取血测定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取心脏,计算心脏指数,HE染色,计算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心脏指数、心脏病理评分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心脏指数、TNF-α、IL-6水平、心脏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降低TNF-α、IL-6发挥减轻心肌损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方法:随机选取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生脉饮口服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肌酶谱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穴位敷贴对小鼠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将小鼠以CVB3病毒感染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用中药(黄芪、沙参、党参、丹参、冰片)穴位敷贴,对照组不加以治疗,30d后分别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并检测血清中CK-MB含量。结果: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均较对照组减轻,血清CK-M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穴位敷贴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应用自拟愈心解毒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6例(对照组)对比,结果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80例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18、IL-6及TNF-α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81-8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期和32例恢复期VM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并与同期40名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VM急性期血清IL-18、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L-18、IL-6及TNF-α的变化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翘散合生脉散加减治疗热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二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符合热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以及营养心肌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心电图,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热毒侵心型症状评分、血清中CK和CK-MB以及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17、IL-6、IL-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以及射血分数(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19/30)、86.67%(2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翘散合生脉散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型患者疗效显著,调节血清IL-17、IL-6、IL-2和TNF-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玉丹荣心丸,治疗组给予心肌宁水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8%,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异常的血清心肌酶、左心室功能、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心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超  周兰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795-796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0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心元胶囊及辅酶 Q10,观察两组总疗效、症候改善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主要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元胶囊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羚桂龙牡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IL-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中药对照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IL-2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疗后血清CD4、CD4/CD8、IL-2明显降低(P〈0.05),优于各对照组(P〈0.05),但仍高于健康组。结果:羚桂龙牡颗粒能降低血清CD4、CD4/CD8比值、血清IL-2含量。其临床疗效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瓜蒌黄芪桂枝汤对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患儿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由我院近三年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32例)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33例)常规临床治疗+瓜蒌黄芪桂枝汤,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心悸、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乏力、纳呆自汗、头晕咽痛等)积分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心肌酶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1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悸、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乏力、纳呆自汗、头晕咽痛等中医症状积分、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及炎性因子等均改善,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瓜蒌黄芪桂枝汤可较好提升小儿气阴两虚证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心功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乏力、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