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理人》2009,(8):124-124
国美因贝恩注资。“有钱”了;苏宁因向日本LAOX公司输血,“出国”了,经过新一轮的舞刀论剑,一个严防死守,一个全力进攻。已沉寂数月的家电连锁对抗战再次爆发,虽然彼此都放言“竞争不是最终目的”,但这一对家电连锁的老冤家轮番过招,进一步证实决战之日已不再遥远。家电连锁圈是一个小江湖,两大高手对决,谁将摘得胜利续写辉煌?谁又会从此与“天下第一“相忘于江湖?  相似文献   

2.
宝山 《经理人》2008,(2):31-31
苏宁、国美、大中持续了一年多的收购拉据战,最终以苏宁突然离场,国美以36.5亿元现金全面托管大中而结束。收购大中后,国美全国门店数近1100家,且在北京、上海两个龙头市场的门店数具有相对优势。那么,放弃收购大中后,苏宁如何应对这种新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零售业用1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150年的商业历程,8次零售革命形成了20余种业态格局,10年的家电零售业,各诸侯逐鹿中原,从小卖部林立阶段进入巨头混业竞争时期。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有一国的眼光, 就能做一国的生意;有一省的眼光就能做一省的生意。”而国美、苏宁正是因为其独到的眼光,成为引领这个行业从小卖部走向巨头林立的过程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星星。一个雄踞北京,一个坐断南京.狮王雄霸草原;猛虎傲啸山林。同为国内零售巨头的国美、苏宁.他们是如何玩转百亿商业帝国的?做同一单生意的他们.玩法有哪些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4.
今天,国际社会上的“美苏争霸”早已成为历史,而当前的中国商界,正在上演着另一场“美苏争霸”!这场争霸的主角分别是两个家电连锁“帝国”——国美和苏宁。双方几乎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末踏上了全国家电连锁经营的扩张道路,由此拉开了“美苏争霸”的序幕。到2007年,在兼并“大中电器”一案中,  相似文献   

5.
苏宁背后     
《管理与财富》2009,(6):88-89
2009年以来,黄光裕一直出现在报刊的头条,这位风云一时的“中国首富”不得不面临牢狱之灾。而国美电器也因为这位“掌舵人”而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将家电行业老大的地位拱手让给了苏宁。 其实单纯就声势而言,国美还是较强大的。不过假如你因此就小觑苏宁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苏宁的背后——一个缜密的后台管理系统才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表面看,国美合并永乐是为了对抗苏宁,但实际上,国际资本的挑战是其更想解决的难题。不只为了“美苏”争霸炎夏盛暑,热传已久的家电合并终于尘埃落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合并居第三的永乐之后,国美不仅仍将保持目前在家电连锁企业的领导地位,同时其合并后零售店铺数目将达到697家,领先已拥有224家店面的苏宁电器多达二倍,而销售规模将超过苏宁与百思买之和。  相似文献   

7.
李敏 《经营管理者》2009,(10):76-77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企业,才会诞生伟大的企业文化,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公司,才会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在国美,只有同伟大的思想相伴,同伟大的思想巨匠激荡,用思想的方式实践,而不是鲁莽地扩张  相似文献   

8.
北京南三环刘家窑,一家名为乐购仕的百货商场自7月下甸开始出现在苏宁电器附近,从名字上很难看出二者的关联。而未来,作为苏宁电器的新品牌,它与苏宁易购一起,将成为苏宁电器下一个十年故事的新主角。  相似文献   

9.
吴敏 《经营管理者》2013,(23):178-17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家族企业迅速发展,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且家族控制程度较高。家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及周围环境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清楚地了解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对我国家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国美事件作为切入点,分析国美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四大问题,国美具有的问题也是多数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由此,本文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卫伟 《经营管理者》2009,(14):121-121
国美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佼佼者,其20年的成功史对于研究中国家电零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经典理论模型,研究国美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国美在市场竞争策略上的不足,并给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发展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世中 《经理人》2011,(2):20-20
把家电卖场模式克隆到销售价值偏低的体育用品领域,胜算几何?  相似文献   

12.
黎冲森 《经理人》2006,(10):48-50
既然国美收购不了苏宁,那有没有可能被苏宁收购?做好企业总裁,应保持什么心态?“答案你可能猜不出来!”9月11日,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是斗志!因为很多问题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苏宁电器已走过了16年,开设了近400家连锁店,员工达8万人,且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还贷期为15年的政策性贷款75亿元,其中8亿元前期贷款已启动。这些都为苏宁电器的后期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但家电连锁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一级市场被瓜分后,二三级市场也开始狼烟四起。家电连锁企业虽然斗志激昂,但却备受业内外质疑与误读等…  相似文献   

13.
国美的低价策略和由此引发的降价风暴,将促进通讯终端行业的洗牌,加快行业的资源整合,从而开辟手机行业一个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14.
周洋 《经理人》2012,(1):6-6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对苏宁B2C战略最为深入、全面的报道了。  相似文献   

15.
国美、苏宁作为家电零售的两极,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然而其经营理念与文化风格截然不同,国美俨然资本市场的宠儿,而苏宁收获咨询界的青睐。该文通过对两个公司以及两个领袖人物的对比分析,发掘其中的差异,并揭示中国家电零售的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排名中国家电零售第一的国美电器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既分析了在国美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起正面促进作用的因素,又分析了妨碍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国美这样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了外显竞争力要素和内含竞争力要素两大部分,进而通过构建国美的核心竞争力模型,来深入理解家电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演进。  相似文献   

17.
周建华 《经理人》2006,(9):32-33
在香港上市融到10.26亿港元巨资的永乐家电(以下简称“永乐”),没到1年即自己委身国美电器(以下简称“国美”),其层次原因何在?并购整合,黄光裕陈晓有什么利害选择?4方各打算盘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采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以约52.68亿港元并购永乐,陈晓出任新公司CEO。永乐被收购,直接原因源于一个“对赌协议”: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永乐管理层与财务顾问摩根斯坦利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永乐2007年(可延至2008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  相似文献   

18.
由苏宁物流配送模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有物流因其对整个企业全部资源的整体最优化考虑和从零部件进货的源头到流通渠道最终用户全程的数据和条码共享,而达成了物流总体成本的最优化。西方发达国家极高的自有物流比例也从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在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却占了物流比例的大部分。本文拟以苏宁的自有物流为例来深入探讨未来自有物流这种先进的物流模式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可行性。同时也希望能够对我国物流改革的进程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成东 《经理人》2011,(12):50-51
苏宁易购2010年20亿,2011年80亿,2012年300~L,且不论2010年的20亿本身是否真实,2011年能否实现80亿的目标,简单的算法是苏宁易购以近乎每年4倍的速度增长。苏宁易购能够成功吗?  相似文献   

20.
肖华 《经理人》2008,(11):130-131
黄光裕今年重回“胡润中国百富榜”首富的位置,资产总额430亿元人民币,中国首富的头衔他已经得到过三次。过去一年里,很多富豪资产都大幅缩水,去年首富杨惠妍蒸发掉近1000亿元资产,富豪们的榜中排位也是上窜下跳,而像黄光裕如此坚挺的真不多见。这也说明了一点:黄光裕和他的国美电器这几年确实干得很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