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其发生。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早期干预,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3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收治的122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5)、脑血管病家族史(OR=1.139)、高血压(OR=1.333)、高纤维蛋白原(OR=1.366)、脑白质疏松(OR=1.488)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脑梗死组的危险因素种类明显多于初发脑梗死组(P〈0.05)。复发脑梗死组与初发脑梗死组梗死灶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的时间多在初发后1年内和5年后。结论脑梗死的复发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复发的机率越大。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防止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有无复发脑梗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两组,复发组96例,未复发组90例,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复发组在不良生活习惯、常见合并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方面高于未复发组;男性复发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为高发病年龄段。结论年龄、性别、常见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均为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严加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青年人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00例青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年龄≤45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中,后循环脑梗死其危险因素主要以血脂高、血压高、心脏病以及脂蛋白a升高为主.还包括吸烟、酗酒等相关病史也是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大多数青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其发病年龄在30~45岁之间(86%),并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结论 青年人后循环脑梗死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合理有效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青年人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从而改善临床预后,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治疗及有效地预防青年脑梗死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对7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MRI、MRA、DSA、颈部血管彩超及实验室检查,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对策讨论。结果高血压占27.8%(20/72),吸烟占22.2%(16/72),糖尿病占13.9%(10/72),酗酒占13.9%(10/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升高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占25%(18/72),家族史占11.1%(8/72),其中有2种以上危险因素者占13.9%(10/72)。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早期加予干预,才能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首次发病的138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在18~49岁青年1200例非脑梗死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探讨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OR=3.604,95%CI:0.916~15.721)、高血压(OR=12.305,95%CI:2.219~49.709)、糖尿病(OR=3.155,95%CI:0.829~13.081)、TG增高(OR=2.583,95%CI:0.482~9.620)、TC增高(OR=2.795,95%CI:0.718~11.360)、Ldl增高(OR=5.094,95%CI:0.921~26.720)、Hdl降低(OR=5.646,95%CI:1.028~31.860)、吸烟史(OR=4.513,95%CI:0.814~23.509)、饮酒史(OR=3.267,95%CI:0.861~15.708)及房颤(OR=7.330,95%CI:1.421~37.530)为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可控因素的干预,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危险因素的对比。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20例,按患者脑卒中的类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60例,急性脑出血组60例。结果患者入院时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吸烟、冠心病、脑卒中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喝酒、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吸烟、冠心病、脑卒中史是急性脑梗死区别急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青年脑梗死和同时期32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男性性别构成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均为P〈0.05);青年组较中老年组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青年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杨显实  许虹 《云南医药》2014,(2):213-215
青年脑梗死是指年龄在18~45岁发生的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病人的3%~4%,年发病率在6~20/10万[1],近年来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不断被发现或被证实,致病的机制也逐渐被明确,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表明脑梗死有年轻化趋势,通常将18~45岁发病的脑梗死定义为青年脑梗死,年发病率为6~20/10万[1]。研究资料提示,青年脑梗死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45岁)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60岁)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发病因素,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及危险因素上有较大区别,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2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150例老年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非梗死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代谢异常和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脑梗死组患者[53.3% (80/150)比92.2% (212/230),59.3% (89/150)比74.3% (171/230),16.7% (25/150)比28.3% (65/230),30.0% (45/150)比41.7%(96/230),39.3% (59/150)比52.2% (120/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为老年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心房纤颤、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引起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防治方案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葛英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23-2124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4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74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者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房颤、家族史、饮酒、吸烟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房颤、家族史、饮酒、吸烟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应以调整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心率,戒烟酒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我院收治的48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和影像的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13%;其中梗死面积(OR 9.2,95%CI 3.4~28.1)是脑梗死出血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易继发出血。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出血风险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立普妥。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血清中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发生变化,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中,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立普妥治疗的效果更具有临床意义,安全有效,有利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和对照组100例(完全性脑梗死)。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平均动脉压、血糖、白细胞计数、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例(58.0%)比43例(43.0%),(115±13)mmHg(1 mmHg=0.133 kPa)比(130±15)mmHg,(8.1±0.8)×109/L比(6.6±0.4)×109/L,(7.5±0.5)mmol/L比(5.6±0.4)mmol/L,(2.2±0.2)mmol/L比(1.5±0.2)mmol/L,48例(48.0%)比34例(34.0%),39例(39.0%)比25例(25.0%)](均P<0.05)。观察组头颅CT早期低密度改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0%(33例)比20.0%(20例),13.0%(13例)比6.0%(6例),39.0%(39例)比26.0%(26例),53.0%(53例)比39.0%(39例)](均P<0.05)。结论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头颅CT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分水岭梗死对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有早期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28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6例(≤50岁)和老年组182例(≥6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均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居多(P〈0.01);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具有症状典型且有明显诱发因素、并发症少、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的特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并发症及并存病多、易误诊和漏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_2013年10月连续入住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2例。根据血清 hs-CRP 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分组,以最低分位数为参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校正了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饮酒史、并发症、NIH-SS 评分、年龄混杂影响后,与≤0.30mg/ L 组比较,≥3.41mg/ L 组 OR 值(95% CI)为:4.22(1.09~16.615)。结论hs-CRP 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