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2005年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636只,分属2目2科3属6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399只,食虫目动物237只,总鼠密度为12.63%,鼠密度为10.80%;在250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85只,捡获蚤407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鼠染蚤率为34.0%,总蚤指数为1.63;黄胸鼠蚤指数为2.36;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东阳市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夜笼法捕捉鼠形动物。对捕获的鼠形动物及蚤类进行鉴定;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四步检验法进行鼠疫病原学培养。结果 2007-200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897只,隶属2目3科7属11种。野外黑腹绒鼠占72.43%(1306/1803);室内褐家鼠占59.57%(56/94)。梳检活鼠1773只,染蚤率为1.13%,总蚤指数0.012,不等单蚤占68.18%(15/22),采集鼠血清1859份,IHA检测均呈阴性,病原学培养1525份,未发现鼠疫菌。结论褐家鼠和黑腹绒鼠是东阳市室内、外的优势种,未发现印鼠客蚤,染蚤率和蚤指数均低于鼠疫控制标准警戒线,鼠疫F1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均呈阴性,目前尚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3.
张建宏 《疾病监测》2009,24(8):566-568
目的评价2000-2007年浙江省云和县鼠疫监测结果。方法在原鼠疫流行地区设立固定和流动监测点,开展室内外鼠密度、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监测;并对监测中捕获的活鼠采集脏器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同时采鼠血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50%、3.60%;平均染蚤率为8.55%、总蚤指数为0.130;室内、外主要鼠种分别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体蚤主要为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本地未检获印鼠客蚤。细菌分离培养3551只活鼠,未分离到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血清6511份,结果均为阴性;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法和金标法检测鼠血清11份,检出1份放射免疫沉淀试验阳性鼠血清。结论通过8年的系统监测,虽未分离到鼠疫菌,但检出放免阳性鼠血清1份,提示云和县可能存在鼠疫的疫情隐患,要加强对鼠疫的监控工作,以防止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变化趋势,为鼠疫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在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持续开展宿主动物、媒介和病原学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0年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0年共捕获青海田鼠5 007只,捕获夜行鼠283只,鼠密度介于113.14~123.81只/公顷之间,鼠体染蚤率为58.46%,平均蚤指数为0.95,巢穴染蚤率100%,巢蚤指数为70.03,检获蚤类主要为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检出鼠疫菌25株,阳性血清13份。结论 2013—2020年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和蚤类总体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处于活跃状态,存在发生动物源性人间鼠疫和鼠疫远距离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在青海田鼠活动频繁的季节开展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浙江省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宿主和媒介实施鼠疫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动态监测,为制定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 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鼠疫菌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 结果 2006-2011年,共采集鼠形动物血清4207份,IHA检测均呈阴性;动物脏器肝、脾标本各4592份,鼠体蚤115匹,未分离到鼠疫菌;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检测931只鼠形动物脏器和115匹鼠体蚤标本结果均呈阴性。 结论 当前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迹象。鼠疫监测工作应当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海省海西州动物鼠疫流行态势,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鼠疫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测方法对2008-2013年海西州鼠疫病原监测中的可检材料进行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用细菌学方法检测动物脏器3969份,媒介蚤526匹,分离出鼠疫菌23株;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及脏器材料7285份,获得阳性结果51份。结论 近年来海西州部分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持续存在,且流行强度大、范围广,应加大动物鼠疫监测力度,严防鼠疫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地区历史鼠疫疫源地宿主、媒介种群构成和密度调查,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鼠及蚤类进行鉴定和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725只,啮齿目2科7属11种,食虫目1科1属1种。家栖鼠类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野鼠类主要为黑腹绒鼠、黑线姬鼠。鼠密度为0.98%,其中室内为1.01%,室外为0.93%。染蚤鼠种主要为白腹巨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占97.35%。鼠体染蚤率为0.82%,总蚤指数为0.019。 结论 褐家鼠和黑腹绒鼠是义乌市历史鼠疫疫源地室内、外的优势鼠种。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密度低,尚未发现印鼠客蚤,应继续开展鼠疫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浙江省庆元县鼠疫历史疫区疫源地进行流行病学基础性研究,为有效地预防控制鼠疫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鼠疫标志性动物鼠类和媒介蚤类的组成与分布情况;应用病原学、血清学与气候地理环境等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结果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密度分别为2.57%、1.54%和0.07%,室外优势鼠种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密度分别为4.67%、0.74%和0.62%;媒介主要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与不等单蚤,所占比例分别为40.33%、28.85%和25.57%,染蚤率为9.82%,蚤指数为0.28;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庆元县鼠疫历史疫区内气候与地理环境等,适宜致病动物鼠类与媒介蚤类生长繁殖。目前处于鼠疫流行静息期。但是,主要宿主动物黄胸鼠密度和主要媒介印鼠客蚤的指数较高,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多元性变化,新的生物群链似有建立倾向,鼠疫疫源地复燃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要加强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阿勒泰山地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21—2022年在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阿勒泰市)开展鼠疫疫源性调查,采用鼠疫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对捕获和捡拾的啮齿类动物脏器、血清、心脏浸液、媒介寄生蚤进行实验室检验检测,鉴定分离鼠疫耶尔森菌株的生化表型。结果 鼠疫细菌学检验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和阿勒泰市捕获和捡拾的自毙啮齿动物合计115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60.87%和20.87%,宿主寄生蚤9组136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寄生蚤的优势种分别为方形黄鼠蚤阿勒泰亚种和谢氏山蚤,分别占宿主寄生蚤的67.74%和100.00%。血清学检测血清样本86份、小型鼠心脏浸液21份、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研磨液8份,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组织提取核酸DNA 8份。1份长尾黄鼠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间接血凝试验(IHA)滴度为1∶1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滴度为1∶256]。1份自毙灰旱獭脏器研磨液鼠疫F1抗原阳性[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滴度为1∶64,ELISA滴度为1∶128]。2份自毙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及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组成、数量,探讨其疫源地性质,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12月在疫源地及周边地区设9个监测点,室外采用鼠夹法,室内鼠笼法捕获小兽类,梳捡体蚤,鉴别种类。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3目5科11属19中,共2390只,绒鼠(IEothenomys spp./I)47.28%,齐氏姬鼠(IApodemus chevrieri/I)37.11%。其中的绒鼠经头骨鉴定大绒鼠(IE. miletus/I)、玉龙绒鼠(IE. proditor/I)和黑腹绒鼠(IE. melanogaster/I)分别占19.09%,79.25%,1.66%,玉龙绒鼠在鹿子村、玉龙雪山是主要鼠种,其他监测点以大绒鼠为主。检获鼠体蚤2科6属6种共625只,方叶栉眼蚤(ICtenophthalmus quadratus/I)和特新蚤(INeopsylla specialis/I)数量最多,分别为62.08%和22.56%。棕形额蚤(IFrontopsylla spadix/I)和缓慢细蚤(ILeptopsylla segnis/I)占8.16%和5.28%,未发现印鼠客蚤(IXenopsylla cheopis/I)。结论该疫源地鼠型动物和鼠体蚤类构成与剑川疫源地类似,但也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李婵  徐芳  杨章女  张云  朱函坪 《疾病监测》2021,36(9):910-9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的自然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在龙游县野外捕获鼠形动物,解剖获取肺和肝脏组织。 对鼠肺进行冷冻切片,用冷丙酮固定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提取鼠肝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伯氏螺旋体、查菲埃立克体、无形体、鼠疫耶尔森菌。  结果  2017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针毛鼠、社鼠、臭鼩鼱、黄胸鼠和褐家鼠(共6种88只)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88.64%),其次为针毛鼠(5.00%),其他种数量很少。 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黄胸鼠、针毛鼠、褐家鼠、臭鼩鼱和巢鼠中(共6种103只),黑线姬鼠也为优势鼠种(84.47%)。 病原检测结果发现,在2017、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中,汉坦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85%和4.60%,伯氏螺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查菲埃立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6.41%和5.75%,无形体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鼠疫耶尔森菌均阴性。 其余鼠种均未检出相关病原。  结论  龙游县黑线姬鼠数量多,是多种重要传染病的潜在传染源,需重点监测,扩大相关病原谱的调查和监测,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鼠疫宿主动物褐家鼠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省10个县(市)25个点进行采样,取捕获的褐家鼠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肠道标本中的鼠疫噬菌体;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结果共采集344份褐家鼠标本,从中分离到15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4.36%;从采样点看,10个点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玉溪市红塔区的春和街及玉带街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8.57%和16.67%);不同性别、年龄和生境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分离的鼠疫噬菌体中有4株为肌尾型;所有标本caf1检测阴性。结论云南省褐家鼠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且鼠疫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及现疫区中均有分布;历史疫区及城区褐家鼠中鼠疫噬菌体携带率较高,其微生态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了解云南省德钦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做好鼠疫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6-7月,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合的方法在德钦县开展鼠疫调查研究工作。对采集的样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3种方法进行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对旱獭脏器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 捕获的9只旱獭脏器未分离到鼠疫菌,F1抗原检测均阴性;174份犬血清、9份旱獭血清、23份鼠血清、853份鼠心脏浸液进行F1抗体检测,犬血清IHA阳性2份、ELISA阳性16份、GICA阳性3份,其中2份犬血清3种方法检测均阳性,免疫印迹实验证实,能与F1抗原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结论 德钦县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犬血清,需进一步调查证实德钦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