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2):166-168
3 实验室诊断 3.1 概述 快速鉴定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特别是有无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助于指导临床管理,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EV71感染和其他的临床表现时,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心血管系统功能衰竭,快速的病毒学诊断甚至更有帮助,因为患者当时的紧急状况能否采用的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另外,当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时,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于预测重症病例的发生,及时采取合适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与其他的肠道病毒一样,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细胞培养和病毒分离鉴定,但是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并在一些实验室中应用.有效且准确的病毒学诊断的还依赖于正确及时收集合格的临床标本,并按规定的条件转运至实验室.这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流行病学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2,27(12):1019-1022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自1969年首次被分离出来,已经在全球周期性流行,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其中亚太地区是高流行地区.1981年我国上海报道首例手足口病以来,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区均有暴发报道,有些地区还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目前手足口病疫苗还在临床试验与评估,尚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因此,EV71威胁着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6.1 概述 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目前防控措施主要是非药物性的,其大多数旨在阻断病毒传播链,从而阻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早期发现暴发疫情,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较大风险发展为虽少见但却呈重症表现的病例,也是减小疾病影响的关键原则。  相似文献   

4.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1):83-84
2 病毒学 2.1 概述 人类肠道病毒A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它们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ade)肠道病毒属.其他肠道病毒A组的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6型和A10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这些肠道病毒均可引起儿童轻症感染,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亚太地区多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中,EV71还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3):251-252
4.1 背景 关于EV71引起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机制的资料很有限.小鼠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病毒能够感染皮肤,因此人类皮肤与口腔黏膜的损害也可能由于病毒直接侵犯上皮细胞所致.尽管存在皮损与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但是目前缺乏有关皮损与口腔黏膜损害的活检证据. EV71感染人类的神经毒力因子尚不清楚,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病毒的基因变异能够促进其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因素如病程初期病毒载量过高可以导致严重并发症.某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免疫的改变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亚型与心肺并发症的高发生率有关.致病机制与病毒侵入受体(清道夫受体B2,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和唾液酸聚糖)的分布以及宿主因素(如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年4—9月诊治的218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整群抽取2008年4—9月在成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共218例,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18例患者的年龄在5个月至14岁间,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共160例(占73.4%);5—7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有明显的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占85.8%)、手-足-口-肛周发疹(100.0%),重症倾向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肺、心、肝等病变而危及生命。结论成宁市2008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符合手足口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也与全国的流行情况同步。患儿临床表现普遍比往年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值得重视;而只要早诊断、早治疗,作好分类管理,尤其是加强对有重症倾向患儿的筛查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资料和流行特征,以期为重症病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策略。 方法 对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0年重症病例病情重于2011年,表现在发热、发病-就诊时间、精神差、肢体抖动、脑膜刺激征、WBC升高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与201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行病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分布均以农村为主;男性儿童患病较多,以5岁儿童为主,尤其是1~2岁组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发病高峰是4-7月。 结论 衢州市重症病例感染的病原体仍以EV71为主。通过加强对重点地区人群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婴幼儿监护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周边环境;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患者救治工作,能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396例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手足口病(HFMD)住院病例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96例HFMD住院患者的临床及流行性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HFMD高峰季节在7~8月,男女比例为1.55∶1,0~6岁患儿共383例(96.72%)。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皮疹、上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结论 HFM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经过及时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但严重者仍可危及生命。提示我们此病的预防治疗工作还任重道远,希望引起卫生防疫部门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足口病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医治的手足口病172例患儿的临床作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72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及对、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我院收治的5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儿的白细胞数有所增高,220例有心肌损害,160例尿检异常。全部患儿通过对症处理之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1.1d±3.2d,无1例死亡病例。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工作,准确对症处理疫情,及时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隔离传染源,对患儿或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这些均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儿童手足口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交流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诊治的31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儿中20例为托幼机构患儿,18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平均年龄2.8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经及时诊断和利巴韦林等早期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做好隔离和预防工作,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12月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93.75%(45/48)的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100%发热;3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89.58%(43/48)白细胞计数增高,81.25%(39/48)血糖增高,85.42%(41/48)脑脊液异常,EV71核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2.76%。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护理管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短期收治大批量手足口病忠儿,护理管理系统有效应对的做法和经验.主要做法是及时准确分诊,合理调配资源,优化流程,修订制度,收集信息等.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救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6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6例患儿中,男13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27: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2岁最多,占46.94%。(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呕吐、精神萎靡、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血肠道病毒7l型检测阳性129例(65.82%),血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8例(4.08%),19例(9.6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0例(20.41%)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控制及有效治疗HFM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7月HFMD住院患儿详尽的临床资料893例,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3例HFMD患儿中,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02例(41.0%)为HFMD普通病例,147例(59.0%)为重症病例;644例HFMD肺炎支原体IgM阴性,463例(71.9%)为HFMD普通病例,181例(28.1%)为重症病例。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年龄分布3~6岁78例(31.3%),母乳喂养151例(60.6%),人工喂养98例(39.4%);126例(50.6%)最高体温超过39℃,209例(83.9%)热程大于3 d,152例(61.0%)病程大于10 d,138例(55.4%)呕吐,104例(41.8%)嗜睡,196例(78.7%)反复易惊,151例(60.6%)频繁肢体抖动,8例(3.2%)呼吸困难,147例(59.0%)病理征阳性,158例(63.5%)EV71阳性,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重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疾病进一步加重有关,建议早期监测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积极予以抗支原体感染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小芳  刘颖  陈伟 《疾病监测》2010,25(10):781-783
目的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下载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手足口病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河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01 530例,发病率为107.68/10万,重症病例3932例,死亡46例,郑州市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集中在4-6月,以散居儿童为主,0~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主要由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引起。结论当前手足口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河南省小年龄组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经验及病区管理措施。方法针对352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病区管理措施。结果352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结论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可防止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手足口病(普通型)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将西安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30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实施临床路径病例153例(试验组)和同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153例病例(对照组)的住院天数、费用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4.56±0.45)d ,(6.18±0.63)d ,住院天数平均相差1.6 d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费用分别为(2158.57±42.65)元,(4041.34±35.23)元,二者相差1882.77元,试验组住院天数、治疗费、检查费、药物费用、杂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8.69%(151/153)远远高于对照组81.04%(124/15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569,P <0.01);而对临床医生的调查显示临床路径实施可减少工作量。【结论】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病例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护主动医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00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死亡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并进行实验室诊断;个案调查由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统一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5062例,其中死亡病例13例,病死率为0.086%。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5-8月,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地区,男女性别比为0.625∶1,0~1岁组死亡9例(占69.23%),均为散居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较快,多在发病4d内死亡。实验室RT-PCR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2.73%。结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及早隔离的防治原则。快速、准确识别重症病例,对症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6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总结所有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根据患儿病情的转归情况分析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夏秋季节的发病率高,以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16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家长和学校应做好卫生工作。提高对该疾病的了解和处理能力,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