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临床特点, 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因肺部感染、咳喘等病因行支气管镜介入确诊为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支气管镜下表现、影像学表现、伴随疾病、转归等。总计50例患儿,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中位年龄为11.3月龄, 最小年龄为9 d, 最大年龄为10岁。行支气管镜诊疗的病因中, 重症肺炎26例(52%), 反复喘息14例(28%), 反复咳嗽8例(16%), 异物2例(4%);临床症状以咳嗽45例(90%)、咳痰37例(74%)、气喘28例(56%)、发热25例(50%)为主, 体征以湿啰音33例(66%)、干啰音24例(48%)、气促23例(46%)、三凹征21例(42%)为主;气管性支气管的发生部位均为气管下段右侧壁;50例患儿均行肺部影像学检查, 仅有3例(6%)报告指出存在气管性支气管;有24例(48%)患儿伴有其他类型的气管畸形, 包括单一软化9例(18%), 单一气管狭窄6例(12%), 气管外压1例(2%), 余有8例(16%)合并多发气管畸形;27例(54%)存在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婴幼儿呼吸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存在呼吸道畸形婴幼儿的临床、电子支气管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78例婴幼儿呼吸道畸形包括单侧鼻后孔狭窄3例,先天性喉软骨软化22例,先天性喉囊肿2例,喉蹼1例,气管支气管软化27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5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气管憩室1例,桥支气管1例,气管食管瘘1例,复合畸形2例。X线胸片显示多为肺炎或支气管炎征象。胸部CT提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征象4例,支气管起源异常征象1例。CT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支气管狭窄8例,支气管起源异常2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对婴幼儿呼吸道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特点和支气管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间在我科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下表现。结果:86例病例临床以咳嗽和(或)咯血和(或)发热就诊,2例合并脓胸。45例可供分析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26例(占57.8%)为间接征象:以肺部渗出、实变为主,严重者合并脓胸;12例(占26.7%)为直接征象,即支气管腔内占位,其中9例(占20%)可表现为支气管腔内钙化阴影,为骨性异物的特征性表现;2例(占4.4%)肺门肿块影;1例(占2.2%)CT报告为结核;2例(4.4%)提示右侧胸腔积液;2例(占4.4%)影像学上未见异常。86例病例支气管镜特点:直接窥见异物74例(占86.0%)、周围可见肉芽组织62例(占72.1%)、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37例(占43.0%)、黏膜充血水肿39例(占45.3%)、黏膜糜烂和溃疡3例(占3.5%)。3例病例经第2次支气管镜检查才发现异物,所有病例异物均经支气管镜取出。结论: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学上以间接征象和腔内占位为主要表现,支气管腔内钙化阴影为骨性异物特征性表现,非骨性异物早期影像学可无异常;支气管镜下86.0%可直接见到异物,72.1%异物周围见肉芽组织形成,少数异物被肉芽覆盖,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1例及1989至2012年中文文献报道的50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 本院患者因“气急”入院,行胸部CT、支气管镜以及肺功能检查,以支气管镜活检获取标本确诊,经环磷酰胺治疗后好转.文献报道的5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6%,48/50)、气急(70%,35/50)、咳痰(66%,33/50)、发热(24%,12/50)及咯血(22%,11/50)等;胸片检查以肺部纹理增粗(45.5%,15/33)最为常见,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76.2%,32/42)最为常见;最常见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0.8%,20/49),其次为黏膜充血、水肿(32.7%,16/49);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最主要表现.3例伴有并发症,24例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最终47例(94%)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2例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0例患者中42例接受药物、支气管镜下介入、胸部外照射及手术等治疗,病情均好转.结论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易出现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和2015年收治的2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气管淋巴瘤"或"支气管淋巴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以"Trachea"OR"Bronchus"AND"Lymphoma"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Ovid Medline及Embase数据库,共检索到72例原发于初级支气管,并没有胸腔外淋巴瘤依据的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淋巴瘤。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本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淋巴瘤患者均为女性,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经化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至2016年10月病情未复发。文献复习发现原发气管支气管淋巴瘤病发病年龄为16~82岁,中位年龄51岁,也可见于年轻人,发病年龄16~30岁9例(12.50%);女性居多(47例,占65.28%)。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咳嗽,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可见气管或支气管内结节影伴或不伴肺不张,支气管镜下可见肿物,病理类型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最常见(36.11%)。套细胞淋巴瘤目前尚未见报道。结论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淋巴瘤是较少见的气管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支气管镜下表现并无特异性,易与肺癌混淆,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道梗阻。支气管镜检查对该病诊断有较大价值,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最常见病理类型为MALT淋巴瘤,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扫描和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支气管结核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分析两个检查手段在支气管结核诊断方面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CT扫描以及支气管镜显示,确诊62例(65.26%)支气管管腔狭窄,23例(24.21%)支气管管腔阻塞以及10例(10.52%)肺不张;81例患者为单侧支气管病变,其中左侧27例,右侧54例,10例患者为在双侧支气管病变,另4例患者发生在气管下段。支气管镜、CT诊断支气管结核的确诊率均为100%(95/95);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以支气管管壁增厚(53.6%)、粘膜充血较多见(47.3%)。结论 CT、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确诊率均较高,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曲面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 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憩室最佳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最近五年3例胸部平片或颈椎片见气管旁异常积气的患者,再行16层螺旋CT进一步检查证实为气管憩室的病例。同时分析我院5400例胸部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影像资料,发现气管憩室26例,其中13例经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从中总结气管憩室的影像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结果 26例气管憩室均表现为气管旁为不规则(或规则)含气空腔,并与气管缺损处相通。主要表现形式有:囊状8例;不规则状18例。发现最小憩室约2×5mm。气管憩室在多层螺旋CT扫描的发现率约为48/万。结论气管憩室并不少见,多层螺旋CT(MSCT)是发现气管憩室的最好方法,能发现较小的气管憩室,并有一定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9.
冠状位CT扫描在小儿气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位cT扫描在小儿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肺部及气道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片(48例加做透视)、横断位及冠状位CT扫描,并经纤支镜检证实结果.结果:胸片(胸透)及横断位CT表现主要为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冠状位扫描CT显示:气道异物68(7812%)例,其中阳性异物64例,4例显示阴性;气管支气管3例(3.4%),其中2例见右上叶支气管直接开口于气管,1例尖后段支气管共同开口于气管;气管支气管狭窄7例(8.0%),其中1例气管左右径变窄,4例左侧主支气管变窄,另2例食道异物致气管受压变窄;气管狭窄并气管支气管2例(2.3%),其中1例气管左右径变小,并隆突上方见支气管憩室,另1例气管右侧分出气管性支气管后.以远的气管狭窄后还见到隆突分叉;其它:支气管炎(脓性分泌物)4例(4.6%);支气管肉芽肿2例(2.3%);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1.2%)等,冠状位CT扫描示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影.结论:横断位结合直接冠状位CT扫描可明确小儿部分肺部及气道疾病病因及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纤支镜镜检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支气管镜下的形态特点以及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资料及随访.结果 2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16例(80%),主要位于气管下段及上段,镜下形态表现为乳突样新生物17例(85.5%).经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6例,随访1 d~61个月,3例未复发;1例带瘤生存;1例手术;1例死亡.结论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在支气管镜下形态有一定独特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能对一部分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