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平鲁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则设计,泵组LCU采用PLC并通过网络与上位机系统进行通信。泵组继电保护装置等采用微机型专用装置,泵站公用系统和进水塔闸门控制采用以PLC为基础的成套装置,连成网络后与监控系统通信。  相似文献   

2.
广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针对泵站的设计与实际使用差距较大而造成泵站输水电耗过高的问题 ,采取了泵组调整、泵的叶轮切削、泵站PLC和变频控制等技改措施 ,大大降低了泵站的电耗 ,并实现对厂区均匀输水。  相似文献   

3.
刘军  施伟  徐磊  陆林广 《江苏水利》2021,(12):1-7,14
我国低扬程泵站建设的水平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促进低扬程泵站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满足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等重大工程大型低扬程泵站的需要,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提炼.结果 表明:南水北调工程水泵模型及水泵装置同台测试为保障我国低扬程泵装置水力设计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型低扬程泵装置的水泵选型新方法可保证低扬程泵站设计扬程工况位于泵装置高效运行区、最高扬程工况位于稳定运行区;采用分层次优化水力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完成低扬程泵装置流道优化水力设计工作;立式低扬程泵装置宜优先采用肘形进水和虹吸式出水流道;对于特低扬程泵站宜优先应用前置竖井贯流式泵装置,可满足结构稳定和水力性能优异的要求;为实现泵站工程整体最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泵装置水力设计与泵房水工设计、结构设计之间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Modbus应用层协议在串行网络和以太网络中的通信方式,提出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分析了泵站采用Modbus通信的原因,并结合深圳沙湾泵站工程详细说明了系统主控层网络客户/服务器通信的实现,以及现控层网络主/从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澡港河泵站扩容工程的双向立式泵装置的水力性能,确保泵站安全可靠运行并高效地发挥经济与社会效益,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澡港河泵站扩容工程泵装置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澡港河泵站双向立式泵装置能量性能、空化性能与飞逸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澡港河泵站扩容工程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运行平稳,无不良噪音和振动,水力性能较好.在...  相似文献   

6.
对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主水泵近年来运行中发生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找到发生故障的原因,通过水力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制定泵装置优化设计方案,指导常熟水利枢纽泵站加固改造。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原水泵、流道结构以及运行工况等进行分析。通过原型泵的装置数模计算和性能试验,选择合适新的水力模型,并对原泵装置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水流特性。对水泵结构和材料进行了优化和加强,提高水泵的运行可靠性。改造后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为"引江济太"调水引流的效益发挥提供了的保障。常熟水利枢纽泵站机组加固改造的成功为江苏沿江泵站运行管理和今后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治淮》2019,(8)
<正>上桥泵站直流装置的蓄电池在泵站系统停电时能为运行泵组、变压器等设备保护跳闸、停机流程执行、设备状态信号显示及应急照明提供了可靠的不间断电源。蓄电池装置对泵站系统至关重要,其正常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安徽省上桥泵站直流装置蓄电池更新改造工程为例,从改造原因的说明、改造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信管理装置在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泵站监控系统需要与站内各种智能装置通信,而不同的装置采用的通信协议往往不一致,导致监控系统通信组网的效率下降和成本增加,采用基于可编程的通信管理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文中描述了淮安抽水一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情况,重点论述了通信管理装置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主控级(泵站级)和现地控制级组成分布系统,主控级和现地控制级采用交换式以太网通信。局域网按IEEE802.3设计,通信规约采用TCP/IP,网络的传输速率≥100Mbps,通信介质为屏蔽双绞线。中央控制主站各设2套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互为备用,负责协调和管理主控级和现地控制单元的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并作相应处理和存储。自动化系统采用UPS供电。主要电气设备控制分为3级,现场手动控制、PLC控制、监控中心遥控3种模式,其优先顺序为手动、PLC、遥控。监控软件采用国际上成熟的组态软件平台进行系统设计,提供丰富的人机界面。数据库软件为过程数据服务的实时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用它便利地生成和修改数据库文件,并制作成报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大连泵站不同泵组联合运行工况的数值模拟计算,简要分析了有压密闭输水系统中泵组启动方式设置以及工频、变频泵组联合启动过程管线系统的压力变化特性,建议在有压密闭输水系统中,特别是不设调蓄设施的加压泵站应尽量避免采用工频泵组。  相似文献   

11.
设计规范要求"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与"最高扬程时应保证稳定运行",对于最高扬程与平均扬程相差较大的特低扬程泵站,两者往往较难兼顾,该类泵站的选型难度很大。针对此类泵站,以新村枢纽为典型案例,为寻求高效率、易维护、低造价的泵型,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对电机调速、定速方案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了竖井贯流泵及其定速方案。结果表明:根据工程特点,泵站选型时不必拘泥于平均扬程下必须在最高效区;运行中提前开泵、预降内河水位,适当提高实际扬程,延长水泵位于高效区运行时间,即能达到节能目的。泵装置水力性能优化及模型试验表明:泵装置的综合水力性能优良,水泵选型和流道设计合理;模型装置马鞍区峰点扬程大于2.8 m,满足泵站最高扬程稳定要求。溧阳城市防洪工程三大枢纽及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遥观南枢纽泵站均采用此泵型,工程于2013年起陆续投入使用,从运行效果看,机组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泵站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入塘泵站进行了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其中下位机部分通过PLC控制来实现。着重阐述了PLC控制的实现过程,装置的硬件简介,泵站PLC采集的主要信息,对提高泵站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十分有效,在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头岭泵站采用大型斜式轴流泵的水泵设计方案,并对泵装置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和泵装置模型试验;采用快速多叶闸门作为水泵启动和断流方式,实现了断流设施正常运行无水头损失;应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使泵站管理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促进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泵站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入塘泵站进行了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其中下位机部分通过PLC控制来实现.着重阐述了PLC控制的实现过程,装置的硬件简介,泵站PLC采集的主要信息,对提高泵站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十分有效,在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张庄泵站在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PLC控制的实现过程、装置硬件简介、泵站PLC所采集的主要信息,提高了泵站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7,(12):127-130
为改变大型泵站在运行过程中低效率、高耗能的现状,在保证供水量的前提下,采取先进的技术以及合理实施过程管控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工程,运用过程控制基本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工程泵站输水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剖析,对泵站子系统和水库运行过程进行控制优化与节能降耗研究,得出了大型泵站输水系统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速泵的泵组将变频系统优化为调控泵出口节流调节方式,使泵组处在高效率区定速运行,同时综合协调运用系统内调节水库蓄水、泄流和控制调节的功能,可使节电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安提黄二期泵站监控系统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要求进行总体设计,泵站采用开放的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对全站泵组、电气系统、辅机系统等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其功能完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人机界面友好,较好地满足了泵站运行管理智能化、远程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扬州闸泵站具有抽排和抽引的双重作用,其抽排设计净扬程为2.44 m,设计抽排流量为72 m3/s,抽引设计净扬程为0.65 m,设计抽引流量为29 m3/s,属于大(Ⅱ)型泵站.针对扬州闸泵站的功能需求及扬程特点,对4种不同型式的贯流泵装置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对比了单向潜水贯流泵装置电机前后置方案,分析了电机前后置对泵装置能量性能及内流场的影响,电机后置方案明显优于电机前置方案,该泵装置结构型式的应用可为同类型泵站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水利》2010,(10):49-49
通过调研、CFD数值仿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特低扬程双向泵装置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特低扬程双向泵装置选型和设计的方法及技术路线,推荐平面轴伸泵和潜水贯流泵作为城市防洪泵站建设的基本泵型。以苏州市城市防洪泵站工程为依托,对推荐的泵型型线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是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个由多级泵站、多种管线、多种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其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按“现场无人值班、调度中心少人值守”的设计原则进行建设,因此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以往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BZT装置)多采用传统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来实现,但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因其体积小、功能强、程序设计简单、灵活通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结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实际,对PLC在泵站厂用电系统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以期为我国的大型泵站的建设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